钒铬废渣资源化利用迈出新步

   2012-07-02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97

上周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传来喜讯:该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参与承担的钒铬废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采用该技术在葫芦岛市建设的世界首套1.5万吨/年钒铬废渣高值化清洁利用产业化工程的废渣总资源利用率超过95%,累计创造效益4亿多元,减排毒性废渣2.4万吨;氨介质循环利用核心技术还成功应用到虹京钼业等6家企业,累计减排氨氮超过1万吨。

据介绍,该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核心专利获得2010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成果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的开发与推广还将对其他含钒铬二次资源利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和我国重大战略资源高铬型钒钛磁铁矿清洁利用提供了产业化技术支撑,意义重大。

据了解,含钒铬工业废渣是一种难分离的原料,世界上尚无将其高效分离的成熟工艺技术。我国大部分企业只能将其解毒后填埋或加工成低附加值的钒铬合金,废渣中15%~40%的钒和近100%的铬无法利用。在张懿院士、曹宏斌研究员的领导下,课题组针对钒铬废渣具有资源和强环境危害双重特性且缺乏可行处理技术的现状,自主研发出以绿色分离和污染全过程控制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实现毒性废渣的高效处理。

在4年的攻关过程中,项目组针对钒铬化学性质相近、国内外缺乏有效分离技术的现状,发明了用于钒铬萃取分离的伯胺萃取剂LK-N21及改性剂LK-N21X,实现钒铬高效分离;针对热敏、易乳化的富钒有机相,研发出一种半连续的反萃工艺与设备,确保钒铬萃取分离长期稳定运行;针对氨介质低能耗循环技术缺乏的现状,研发出高通量、抗结垢的精馏塔设备和控制技术,实现99.9%以上的氨内部循环;针对萃余液残存的六价铬,研发出直接液相还原规模化制备超细氧化铬新技术,大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此外,该项目还首次提出了钒铬废渣的无卤钠化焙烧—钒铬萃取分离—氨介质循环—过程能量梯级利用清洁处理工艺与集成系统,在万吨级规模上实现了废渣总资源利用率超过95%,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钒铬废渣高值化清洁利用工艺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华为擎云公布2024成绩单:四大行业规模化落地,铸就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 原创 | 安全管理绩效与道德操守的关系
掘金西部新机遇!2025成都国际化工装备博览会盛势启航! 科思创联手广汽集团,聚焦飞行汽车材料创新
WPS 365通过一次性系统建设解决能源企业数字化七大核心问题 董事会变更,Monique Buch被任命为科思创新任首席商业官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