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化工市场:八成产品回吐年内涨幅创新低

   2012-07-04 中华石化网卓创资讯

29

如果说2010年化工品市场的表现是霸气上扬、演绎牛市巅峰的话,那么2011年的走势则是更富于戏剧化的前后分化、“虎头蛇尾”。而刚刚过去的2012年上半年,化工品市场的表现真的是黯然太多,一季度龙抬头的春升行情未持续太久,便被打上了“淡季强拉涨,炒作预支利好”的市场“虚热”烙印。之后欧洲危机导火索发酵蔓延,欧美多国经济数据疲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引起全球需求担忧多空重磅炸弹来袭,市场纠结弱势震荡,特别是进入5月份,在大宗商品风向标——国际原油暴跌空头引领下,化工品市场瀑布式下跌“熊”相毕露,多数产品回吐了今年所有涨幅后,创下年内新低,市场心态更是杯弓蛇影频繁波动,一个“2008年又重新回来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在坊间流传。

于是2012年上半年化工品市场难在现“逗你玩”“算你很”“姜你军”似的黑马,有的只是原油暴跌引发的化工品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集体“hold不住”。据大宗商品第一门户山东卓创资讯长期监测的102个主要化工品中,2012年上半年下跌产品87个,占监测品种的85.29%,价格持稳的产品仅有3个,占监测品种的2.94%,价格上涨的产品12个,占监测品种的11.76%。与2011年年末相比,其中12.75%化工品跌幅超过20%,47.06%的产品跌幅超过10%。,为2008年以来化工品连续最大跌幅,期间部分产品最大跌幅超过40%,诸如丁二烯。而上半年化工品涨幅榜前三名均被聚氨酯产品垄断,其中纯MDI涨幅29.74%,聚合MDI涨幅13.92%和TDI涨幅13.60%。

2012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危机挥之不去的大背景下,化工品市场演绎震荡下行行情,市场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行情方面

一季度上下游、内外盘背离

一季度国际原油先抑后扬,WTI主力合约期货价格在96-109美元/桶之间波动,但化工品市场并未随成本稳健跟进。1月份化工品市场虽强于2011年四季度,卓创资讯分析出现“小阳春”动能更多来源于上季度的超跌反弹及春节假期因素部分利好提前消化。2-3月份化工市场典型特点是——上(游)强,中下(游产品)弱,外(盘)强内(盘)弱的背离格局,并多借助外围宏观消息面因素潮起潮落,走势较为纠结,其中3月中旬两会期间,温总理关于房地产调控远未到位言论令股市恐慌断崖大跌,化工品市场也受累加剧下滑。

二季度短暂反弹再陷低迷泥沼

4月份WTI国际原油在100美元之上高位震荡,化工品受成本支撑及供需面略有改观影响市场小幅回升。但好景不行,五一节后,意大利、希腊大选引爆“欧债危机”导火索,美国糟糕经济数据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利空不断,国际原油狂泻不止,截止6月28日,WTI主力合约五一的106.16美元/桶跌至77.69美元/桶,累计下跌28.47美元,跌幅26.82%,布伦特也从五一的119.66美元/桶高点跌至97.8美元/桶,跌幅23.65%。与此同时,原油大宗商品领头羊的标杆效应显现,化工品市场遭遇“黑色五月”,6月多数化工品继续探底进行时。尽管中下旬部分产品跌势随放缓部分甚至出现小反弹,但据市场观察,此多与需求复苏无关,更多来自化工品装置负荷下降所引发的供应面短暂改善所致。尽管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原油受欧盟达成统一救助方案而掉头暴涨,但其延续性和对化工品市场传递效应仍待观测中。

景气度方面

  化工品景气度大降,行业利润萎缩

对于石化企业而言,油价某种程度上与化工板块的景气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油价涨得高,化工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上涨,终端需求旺盛。油价下跌,伴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不景气,需求则疲软。

2012年上半年正印证了后者,2012年中国GDP增速调降至7.5%,连续8年GDP增长保持8%的目标不在,上半年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发电量、进出口数据以及货币财政政策的调整等也无不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不争事实。期间国际原油价格骤降20%之上,基础原材料成本大降回调至年前水平,产业链价值转移,化工品内外需求整体表现乏力,而此间企业各项人力、社会成本则不断被推高,石化企业行业利润遭遇严重挤压。据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调查显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石油加工行业同期利润转为亏损。

据卓创资讯对化工行业运行景气度调查,目前多数化工品自生产环节,贸易环节以及下游终端消费环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减产或停产保价成为石化行业一种普遍现象,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所少见的,其中5-7月份期间各种石化装置不断减产降负荷、或者延长停车检修时间,便可见端倪。以纯苯产业链的苯酚丙酮为例,2011年苯酚丙酮最高利润达到4000-5000元/吨,而目前国内乃至全球酚酮企业多则成本线边缘挣扎。另外化纤行业的不景气更是不言而喻,江浙地区涤纶短纤开机率不足六成。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石化装置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上游减产力度与下游仍存在一定落差,而进口资源仍源源不断,这也是导致社会库存消耗缓慢,反复去库存化的症结所在。综合大宗化工品整体开工负荷对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在20%以上。总之内需、外需下降,导致馈赠信心不足,更减弱行业景气度。

今夕对比

  堪比2008年更惨淡

面对2012年化工品市场的深度调整,很多人联想到2008金融危机,虽然表面上下跌均由外因导火索引发,虽然石化产品均出现了大面积的下滑与行业利润大降,但今夕对比。市场大环境与心态却迥然不同。08年金融危机商品大跌后,市场看到的是国内外市场空前规模、密集的救市举措,是流动性盛宴的开始,是希望就在前方,于是短期内便有了09年的破冰信心回归之旅,更有了2010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辉煌回归。而2012年则显著不同,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市场内需不如以往——内忧;欧债危机重燃,欧洲银行存在系统性风险,加上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外患。其次,为控通胀稳增长财政货币政策仅限于微调,市场流动性不佳,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生产状况更为艰难,融资成本大升,行业利润挤压严重;再者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与出口疲软双引擎熄灭,股市不景气,期货难作为,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增值“归宿”,于是市场心态迷惘彷徨,“就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却又找不到出路!”

另一不同则是,2012年中国经济正遭遇结构调整的阵痛,经济增速放缓大背景下,更多的产能过剩被放大,诸如化工的氯碱行业、纺织行业,以及与石化相关的造船业等等,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停产、减产,是利润下降甚至部分不淘汰出局或者破产。很多石化及相关生产企业表示,“08年我们经历产品大跌,但2012年我们不光经历价格大跌,更感觉到产品成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的煎熬!”2012年尽管石化企业减产不断,但社会库存一直居高不下,华东液体罐区、库存仓库货满为患,5、6月份曾经货轮连续几天靠不了岸不再是新闻。

供需不给力

  消息面成炒作重要素材

2012年石化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矛盾突出,从上对产品价格波动形成制掣,既然基本面依赖不上,市场将更多的炒作噱头盯上了外围消息面的波动上,可以说2012年上半年也是一个“谈宏色变”的非常时期。比如3月份两会期间,温总理“中国房地产调控远未到位”言论一出,股市和化工品市场边掀起一波下跌狂潮,而4-5月份围绕美国QE3是否出台、何时出台化工品市场也曾出现上蹿下跳,再者欧债危机发酵过程中的希腊问题、意大利选举,一定都是引发油价等商品下跌的“风暴眼”,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欧盟峰会取得重大进展,亚洲交易时段,商品市场一改颓势迅速变盘上涨,纽约原油期货暴涨9.4%,化工品市场心态也受到明显提振,午后市场询盘明显活跃。

板块分化

  化工品八成尽墨

2012年上半年八成以上化工品遭遇下调阵痛,但就板块分布而言,仍出现明显分化。分化一:就卓创监测的102个产品显示,甲烷氯化深受“供应过剩、新增产能二三季度集中释放潜在压力以及原料液氯暴跌(5-6月份山地主流市场白送或倒贴为普遍现象,而去年同期山东液氯价格在500-600元/吨)”其害,二氯乙烷和二氯甲烷跌幅分别在29.02%和26.17%,位于上半年跌幅榜前两名。

分化二:与国际原油密切相关的基础化工品产品跌势迅猛,诸如烯烃类产品石脑油、乙烯、丁二烯,跌幅分别在18.24%、16.9%和19.78%(PS:其实4月中旬至5月份亚洲丙烯跌幅也在20%以上,但得益于一季度大涨及6月份的止跌反弹,并未在跌幅榜单显示),裂解C5、C9及下游双环戊二烯跌幅均在21%之上,而其他位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跌幅则明显缩窄。

分化三:化纤原料及化纤制品是本次化工品下跌的重灾区,上至原料乙二醇、PX、PTA、丙烯腈跌幅分别在24.78%、19.45%、19.95%和19.10%,下至制品腈纶短纤(1.5D*38mm)、聚酯切片、涤纶长丝(150D/48F)、涤纶短纤(1.4D*38mm)、锦纶切片(高速纺),跌幅分别在21.91%、20.74%、19.17%、18.38%和15%,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化纤纺织行业为何如此低迷了。

分化四:尽管聚氨酯原料三“I”(纯MDI,聚合MDI和TDI)包揽涨幅榜前三名且涨势斐然,但并非所有聚氨酯原料都如此辉煌,其中环氧丙烷及软泡聚醚行业受需求成本压力、终端需求低迷影响跌幅上半年下跌均在2250元/吨之上,跌幅分别17.44%和18.71%,低潮期聚醚开工负荷降至三成以内,聚氨酯的另一类原料己二酸较年初跌幅在10%左右,截止二季度行业亏损在2000元/吨左右,2009-2010年近万元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

2012年上半年已经过去,多数石化产品已经跌回至年前水平,下半年由于装置减产引发的供需关系有望寻求一个新的平衡,成本支撑增强,而下游终端需求的复苏和启动周期,或更依赖于下半年年国内外是否有更多政策面的支持和调整配合,预计市场逐步探底回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