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煤化工困局:水少煤少需求低

   2012-07-05 中华石化网21世纪经济报道

42

云南煤化工行业正陷入普遍性困境。

云南云维股份(600725)有限公司(以下称云维股份)一位负责人近日对本报记者称,“现在感到行业底部空间难寻,云南不少煤化工企业都在苦苦挣扎”。

公开资料显示,云南省煤炭储量239.28亿吨,居全国第9位。此外,还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和褐煤基地。依托这些资源,煤化工成为云南化工的支柱产业之一。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云南煤化工行业正遭遇“上游煤价高企,下游需求不足”的尴尬境地,此外,云南连续三年大旱,导致煤化工行业严重缺水。而笼罩整个行业的,还有产能过剩之忧。

这些因素的叠加,令云南这个西部资源(600139)大省的转型异常艰难。

缺水少煤需求低

据了解,目前对煤化工行业影响最大的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上游煤炭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云南省国资委一位负责人表示,煤炭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是煤矿安全生产整顿,影响到煤炭产量。

2011年上半年,云维股份所在的云南省曲靖市,其煤炭均价614元/吨,同比涨70%。有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37.5%,但同期煤炭产量仅增加1%。

“动力煤价格现在降到430元/吨左右,我们依然觉得生产成本太大”,云维股份上述人士表示。

但上游原料煤价格上涨并非是影响云南煤化工的唯一因素,“下游需求不足最关键”。

据云维股份上述人士介绍,目前该公司主营收入占比最大的焦炭和甲醇的需求最为低迷,仅有销往西南其他省份的氯化铵的需求情况尚好,“目前焦炭的开车在70%-80%左右,而化工产品的开车率仅50%-60%,开得越多,亏得也越多。”

此外,耗水量大是煤化工的一大特点,要保持煤化工企业正常运行,每小时新鲜水的供应量基本在千吨以上。而云南已经遭受三年大旱,使煤化工企业缺水压力大增。

云南盐化(002053)控股子公司云南普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所在的砚山县,2010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按照当地政府“先生活后生产”原则,已停止对普阳煤化工生产供水。受此影响,普阳煤化工电石生产装置被迫停止生产。

云南盐化证券事务代表邹吉虎透露,受供水情况影响,普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仍在停产中。

产能过剩之忧

除了前述情况,云南还面临加快从传统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转型的压力。传统煤化工已存在产能过剩之忧。

据云南业内人士介绍,2006年左右,云南煤化工项目大量上马,导致焦炭、电石等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这些产能到今天仍然未能被市场充分消化。

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共性。海通证券(600837)基础化工行业高级分析师曹小飞认为,结构调整是未来发展趋势,“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炼焦产业链,煤经合成氨制化肥产业链以及煤经电石制PVC产业链,由于技术门槛低,国内传统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

曹小飞认为,煤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及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来提升企业规模;二是通过技术装备升级,降低能耗物耗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将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导向。

而新型煤化工,即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和煤制醇醚等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不过,发展新型煤化工依然面临着技术方面的考验,曹小飞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以及煤制天然气项目能否并入现有天然气管道运输;煤制油仅适合做战略技术储备,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化工项目在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等方面均有待更进一步减少”。

云南传统煤化工要转型,自然也要克服这些难题。

摆脱资源过度依赖

除了发展新型煤化工外,如何摆脱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路径,是摆在云南面前的重要课题。

来自云南省煤化工主要聚集地曲靖市统计局的材料显示:“曲靖工业产业结构主要以重化工、煤化工为主,以资源利用的采掘业、原材料初加工的工业为主,境内工业如炼焦、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火电等主要行业的生产发展不仅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业是高耗水、高耗煤、高耗电行业,干旱、缺水、缺煤、缺电的叠加、累积、连锁效应,致使炼焦、电力、化工等行业的生产大幅下滑,充分暴露了曲靖工业行业结构单一性、低层次性以及高耗水、高耗煤、高耗电的致命弱点。”

今年4月,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在对曲靖、楚雄州进行调研时也表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很大程度在于支柱产业单一、高耗能、初级化现象严重等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矛盾所致。

据了解,曲靖已出台逐步发展低能耗企业和轻工企业,降低重工业行业的比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能耗产业,发展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等等政策。

“现在的政策基本以引导性为主,我们期盼更多实质性的政策出台”,云维股份上述人士表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