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其争议巨大的碳价(碳排放价格)政策,从固定碳价逐渐过渡到浮动价格阶段。这对正在设计碳交易体系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个借鉴。澳大利亚的能源结构与中国颇为类似,该国燃煤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5%左右。
受“碳税”、澳元升值等综合因素影响,预计澳大利亚矿业的成本包袱将越发沉重。其是否会向中国转嫁成本是中国关心的重点。
全球最贵“碳税”
任何改革,总有付出代价的一方,如何给予适当的补贴,缓冲改革的影响,是改革能否推进的关键所在。此番澳大利亚力推全球最高碳价之际,适逢全球经济低迷,也正因此,其改革推进进程备受关注。(编注:矿业税便是压垮澳大利亚前任总理陆克文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澳大利亚的“缓冲”安排,2012至2013财年(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澳大利亚碳排放价格为每吨23澳元(1澳元约等于1美元),2013至2014财年为每吨24.15澳元,2014至2015财年为每吨25.4澳元。从2015年7月起,通过排放配额拍卖等方式,实现碳价灵活化,直至2018年实现碳市场价格自由浮动。
把初始碳价设定在23澳元/吨,澳大利亚有其综合考量。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研究部主任李瑾分析,“现在澳大利亚的碳价格机制是在2011年7月前完成的,当时EUA(欧盟碳排放配额)的3个月平均价格大概为23澳元/吨。另外,基于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目标模型预计,国际碳价未来也在20至25澳元/吨。”
澳大利亚“碳税”法于2011年11月由议会通过,对约500个碳排放最严重的企业强制性征收碳排放费用(通俗的说法即“碳税”)。澳大利亚23澳元/吨的起始定价,为世界上类似法案的最高法定价格,目前欧盟国家对“碳税”的定价一般为8.7-12.6美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