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块短板急需补上

   2012-07-17 中国化工报张艳燕

141

 


 我国磷石膏堆存量巨大,企业期待在政策支持下,将其变废为宝。图为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的磷石膏渣场。 (CFP供图)

 
    十几年前,粉煤灰、煤矸石、磷石膏均因大量占用土地,严重污染环境而备受关注。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三者的现状已大为不同:2010年,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到68%,煤矸石达到61%,而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仅为20%。


  谈起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化工人总是将其与同为大宗工业固废的粉煤灰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相比较。这不仅是因为后两者为磷石膏的消纳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更因为它们背后强大的政策推动也正是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的强烈渴望。
  
  
  短板之一: 最大用途没优惠
  
  
  “比起十几年前,目前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政策,比如在税收方面等。”说起磷石膏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在石膏建材业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安徽森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庚福如数家珍,他认为推广大宗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记者也就此翻阅了国家相关文件并进行了整理,发现正如张庚福所说,有关磷石膏综合利用已有了很多优惠政策,只要有粉煤灰、煤矸石出现的地方,基本上都不会少了磷石膏的身影。以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为例,很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磷石膏制成的产品都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中规定,将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作为70%以上的原料,生产砖(瓦)、砌块、墙板类产品、石膏类制品以及商品粉煤灰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当年收入总额。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下发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提到,原料中掺兑含量不低于30%粉煤灰、煤矸石、磷石膏、硫石膏等废渣生产特定建材产品,销售时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采用旋窑法工艺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粉煤灰、煤矸石、磷石膏、硫石膏等废渣比例不低于30%来生产水泥或水泥熟料,销售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用磷石膏制成的石膏砌块、空心条板、纸面石膏板,用粉煤灰制成的砖、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从上述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粉煤灰、煤矸石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似乎处于一个相同的政策环境下,但仔细对比却不尽然。


  根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中,第一大方向是替代天然石膏做水泥缓凝剂,年消纳磷石膏约360万吨;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经煅烧制造建筑石膏粉,但这两大产品均不在增值税优惠范围内。


  “现行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是相关部委在2008年对增值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对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和废渣目录进行了修订和明确。这次调整把本已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的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产品排除在外。同时,磷石膏制建筑石膏粉产品也没有享受增值税减免优惠。”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告诉记者。


  受到政策上区别对待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发展,粉煤灰、煤矸石、磷石膏三者的累计利用量有了天壤之别。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年底发布的《“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公布的数据显示,粉煤灰已经累计利用超过10亿吨,煤矸石约11亿吨,两者基本形成以用为主的格局。但截至2011年,我国磷石膏累计产生量超过3亿吨,利用量为0.5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20%。虽然我国实现了世界上最好的综合利用水平,但相比起粉煤灰和煤矸石的利用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磷石膏开发利用处理过程复杂、投资较大、后延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同时磷肥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资金实力较弱。但在我国现行财政优惠政策中,没有考虑到磷石膏综合利用难度远远大于其他工业副产石膏的特殊性,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武希彦说。
  
 

 


我国磷石膏堆存量巨大,企业期待在政策支持下,将其变废为宝。图为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的磷石膏渣场。  (CFP供图)


  短板之二:天然石膏不设“堵”
  
  
  “粉煤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之所以这么高,除了国家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其制成的新型建材产品进入市场,也在于大规模开展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行动,即‘禁实’行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说。


  众所周知,黏土砖是粉煤灰进入建材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粉煤灰“边疏边堵”的政策,使其迅速战胜黏土砖,进入大中城市的建材市场。反观磷石膏,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磷石膏综合利用行业发展中,竞争对手不仅有电厂脱硫石膏,还有开采成本低廉的天然石膏。


  “来自襄阳的一个企业代表反映,开采天然石膏的成本每吨仅三四十块钱,比磷石膏便宜得多,而且质量又好,不用除杂质。”湖北宜化集团生产部长梁圣勇告诉记者,宜化准备在猇亭区新建一个工业园区,主要是进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但天然石膏在市场上的强势竞争力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我国如果能把燃煤电厂排放的脱硫石膏、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磷石膏全部加以利用,每年至少可节约天然石膏1亿吨。但由于磷矿资源不同,导致磷石膏含有不同的杂质,品质差异较大,且当前我国天然石膏资源成本和开采成本较低,因此,石膏制品企业更愿意使用品质稳定的天然石膏。


  众多企业代表表示赞同,他们认为,目前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仅在下游产品上享受了一些财税优惠,但建材产品毕竟不是暴利产品,如果不在禁止天然石膏上有所行动,磷石膏制品将不会在价格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也将一直受制于销售半径。另外,我国建材领域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当一种新型建材产品要进入市场,如果没有政策的要求,没有国家硬性规定的话,以前的秩序是难以打破,自然也就挤不进市场去。


  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发展部部长高晔告诉记者:“黄麦岭曾经想发展缓凝剂的磷石膏球,当时设备都已经订货,施工队伍都已经进厂。但调查研究发现,市场稍微波动一下,这个产品就要面临全面亏本。因此将项目赶快叫停了,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少赔一点。”


  对此,李静表示,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推广可以借鉴粉煤灰“边疏边堵”的政策模式。其实,这也是磷肥行业大多数人的呼声。


  “北京在推动粉煤灰综合利用时,给新型墙材每平方米10~20元的补贴,同时给黏土砖生产企业不断地加税,加着加着,北京黏土砖生产企业就都关闭了。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提高天然石膏的资源税。”武希彦说。


  梁圣勇则认为,我国有丰富的工业石膏存量,如果能将天然石膏开采量禁止一半以上,让企业觉得开采天然石膏比采用化学石膏还贵,那么就能真正让大家都不挖天然石膏了。
  
  
  短板之三:管理分散专项少
  
  
  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中,国家发改委为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到2015年综合利用率达到30%的目标;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则提出了到2015年底,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率由2009年的20%提高到40%的目标。


  面对30%及40%的目标,众多磷肥企业都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只靠生产建材产品,根本消纳不了这么多磷石膏,所以必须探索化学法分解磷石膏。”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PSC公司副总经理高强这样认为。


  高强所在的鲁北化工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在市场中坚持下来的化学法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公司,但他们在运营中也有着自己的期望。


  “我认为国家有一个磷石膏综合利用的专项资金比较好。现在国家在磷石膏综合利用上,大的规划方向有,但是细分的资金没有,行业协会应该向上呼吁。此外,专项基金有了以后,还应该有一套严厉的审计系统,不能使有的企业把资金申请过来不做这方面工作。好事要办好。”高强说。


  希望国家出台专项管理办法和资金的企业不止鲁北化工一家,很多致力于化学法分解磷石膏的企业都有此心声。“大家都知道我国硫资源匮乏,磷石膏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如果通过化学方法将其分解出来,硫资源的循环就实现了,这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让不值钱的固废成了宝贝。”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浩明告诉记者,瓮福已经连续4年研究开发和不断完善化学法分解磷石膏技术,但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应该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设立专门的管理办法,联合进行行业攻关。


  据记者了解,为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工作进程,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实施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但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专项管理办法,也未设立专项资金。仅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磷石膏安全处置及综合利用“十二五”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供行业参考。
  
  
  短板之四:技术攻关缺扶持
  
  
  “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综合利用的基础。磷石膏本身是主体产业排出来的废弃物,当没有磷石膏利用技术的时候,它就是一种废物,当有了相关的利用技术时,它就能够体现出一些资源的属性,甚至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副处长雷文说,磷石膏通过化学方法制硫酸联产水泥这项技术虽然现在已经攻破,但关键的成本问题没有解决。如果在能耗成本方面有所突破,磷石膏就可能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从而缓解我国硫资源匮乏的现实。


  很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赞同,他们认为,磷石膏综合利用之所以还没有打开局面,技术没过关,体现不出经济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磷石膏综合利用上,众多关键共性技术都有待突破,比如经济、适用的磷石膏无害化预处理技术,处理量大、节能高效、质量稳定的焙烧技术,低能耗、经济适用的磷石膏化学分解技术以及化学法处理石膏制备其他产品的技术和装备等。而行业目前之所以需要国家的政策优惠,也是期望能借此弥补技术的缺憾。


  “我觉得在政策的推动下,建立一个技术联盟很有必要,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高强说,目前很多企业在化学法方面做的探索都是鲁北化工以前走过的路,如果有技术联盟,就可以在鲁北化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整个行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如果化学法制硫酸的企业扩大到10家,每家解决一个小问题,能耗成本这个大问题就能解决。


  张庚福也认为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的攻关推广上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比如石膏砌块,比较符合现在高层建筑轻质高强度的要求,但是目前政府没有加大力度推广,仅有部分企业自己在做市场推广工作,不仅市场难以打开,技术上也难有提高。


  通过对来自政府、协会、企业等业内人士的采访,记者发现,在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工作上,有很多政策短板亟待补上,这是记者的采访感受,也是企业的强烈呼声。对此,武希彦表示,行业协会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激励政策。同时建议国家加快资源税改革,提高天然石膏的资源税税率,加大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效应的发挥;建议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给予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对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给予必要的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

 

 


近年来,为了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加快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通过多次召开会议、开展活动,加强相互交流,促进技术的提升,政策的出台。 图为近日在贵阳举行的2012年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会场外,会议代表正在就产品、技术等问题交流。(本报记者 杜晓枫 摄)
  


图为2010年中国国际磷石膏堆放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研讨会现场,翁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正在就磷石膏安全堆放与利用问题回答参会者的提问。(本报记者 张育 摄)

  
图为新型磷石膏砖贵州地方标准首次编制会议。(贵磷提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