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家企业上下求索开拓前行

   2012-07-20 中国化工报郁红

134

 


图为贵州瓮福集团依照世界最先进的标准建造的磷石膏堆放场,其特点是防渗透,可以避免环境污染。(本报记者 曲京佳 摄)


 
    为攻坚磷石膏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数十年来,国内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磷化工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亮眼的成绩:目前我国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了20%,走在了世界前列。这领先的“20%”凝聚了我国磷化工企业在这条探索道路上付出的种种努力,而相比其他固体废物更高的利用率,这仅有的“20%”也反映了企业在探索道路上的种种艰难。
  
  
  坚持中 我们有努力,有成绩
  
  
  众所周知,磷石膏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即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堆存处理,而未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而中国企业正是在缺少可以借鉴经验的前提下,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技术。


  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的研发。“当时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提起当年创业的情景,很多鲁北化工的老一代职工仍是记忆犹新。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就这样,在探索、试验、解决不断循环的过程中,鲁北化工先后取得利用盐石膏、磷石膏、天然石膏、脱硫石膏制取硫酸与水泥攻关试验的成功,通过了省部级和国家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勇者总是在不断前行,1997年5月,鲁北化工开工建设的年产15万吨磷铵、副产磷石膏制20万吨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装置于1999年建成投产,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石膏制酸联产装置。


  和鲁北化工一样在探索磷石膏利用道路上持之以恒的还有山东奥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坚持,奥宝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成为国内首先解决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的磷肥生产企业。公司先后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建成了3000万平方米/年纸面石膏板项目、FC煅烧磷石膏制5万吨/年高强建筑石膏粉项目、20万平方米/年建筑砌块项目和10万平方米/年大型石膏墙板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为磷石膏在建材行业找到了很好的出路,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我国磷肥企业石膏综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磷石膏综合利用的领军企业贵州开磷集团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开磷与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经过10多年时间,上千次试验,利用高浓度磷肥和黄磷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磷石膏和黄磷炉渣,开发了世界上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步法”生产高强耐水磷石膏砖的生产工艺和原料制备技术,建设了年产10亿块磷石膏砖生产线,投产了与新型磷石膏砖配套使用的7种粉体建筑材料、磷石膏砌块和石膏基加气混凝土生产线,这些项目每年可消化磷石膏220万吨。


  另一家来自贵州的企业——瓮福集团也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瓮福集团根据自身磷石膏原料的特点,多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产业化措施对其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旨在形成化工、化肥、建材三大磷石膏综合利用方向。到“十二五”末,瓮福悬浮态/流态化技术分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石灰项目工业化,在建的80万吨/年水泥缓凝剂项目、拟建的100万吨/年建筑石膏粉等项目纷纷投产后,瓮福集团处理磷石膏的年处理量将达到534万吨。这些成绩的取得,背后是瓮福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坚持不懈的漫漫征程,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除了拓展在建材领域的应用,相关企业还将磷石膏的利用瞄向了农业领域。


  目前国内最大的高浓度磷复肥制造企业——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磷复肥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同时,每年副产的磷石膏约为1000万吨。颇为惊人的排放量,给公司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由于磷石膏富含磷、硫、钙、镁、钾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元素,早在1994年,公司所属的云峰分公司就开始鼓励周边农户用磷石膏掺混农家肥、麦秆进行土壤改良。10多过去了,磷石膏作为土壤调理剂在当地已获得不少宝贵经验。同时,公司还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磷石膏土壤调理剂的机理研究与应用开发,有针对性地使用磷石膏来补充农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从而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开磷开发的高强耐水磷石膏砖成本大大低于黏土砖,是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图为开磷集团磷石膏制砖机。(本报记者 张育 摄)

  
  发展中 我们有困难,有压力
  
  
  尽管这一项项硕果成就了我国在世界磷石膏综合利用上的领先位置,但现实是我国磷石膏产生量在不断上升。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磷石膏产生量达6800万吨,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磷石膏年产生量约为7000万吨。按照目前20%的利用率计算,堆存量惊人。那么我国企业能不能再进一步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呢?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在发展中都有自己的困难。他们向记者表示,一方面,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处理成本高,但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销售半径小以及人们对磷石膏建材产品需要接受的过程等因素,增加了企业对磷石膏进行处理和利用的难度;另一方面,国家扶持及鼓励政策不给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研发结合不够等,也使大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


  四川省金河磷矿化工厂副厂长吕刚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每年产生的磷石膏量为20万吨,为了更好地消化这些磷石膏,他们与两家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和一家水泥缓凝剂生产企业进行了合作,每年基本上可以将新产生的磷石膏全部消化。但吕刚忧心忡忡地说:“虽然纸面石膏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再添加玉米粉、天然石膏,完全采用磷石膏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但关键问题是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另外,受到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目前纸面石膏板的市场前景不被看好,企业相互间压价的现象十分严重,产品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企业几乎没有盈利。”


  另外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则是磷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的。据记者了解,目前化肥产量增加、出口受阻、市场低迷等因素使得磷肥生产企业的效益普遍都不太好,因此对磷石膏开发利用也就力不从心。


  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PSC公司副总经理高强证实了这一点,他说,现在化肥企业的效益不好,而处理磷石膏不仅需要增加很多费用,而且磷石膏制品既不好卖也不挣钱。很多产品目前的市场价每吨只有几元到十几元,所以化肥企业处理起来压力很大,负担很重。


  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循环利用部部长王海彬则将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归结成了几个“不给力”。


  一是研发不给力。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鼓励研发的政策,但由于科研单位开发的技术实用性不强,而企业因技术力量和设备配制程度的局限,研发深度又不够,两部分的研发资源未实现有效整合,使得研发成本偏高。现在开发一个磷石膏建材项目动辄就要花费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但产品利润低,因此风险较大,若在技术和成本上控制不好,加上市场经营不好,或政策导向不利,企业就很难生存了。


  二是宏观调控不给力,表现为产业布局不合理,导致局部过剩。我国磷石膏企业分布比较集中,往往是部分企业看中了一个利用项目后,就一哄而上,一个地方有几百万吨的处理量,恶性竞争可想而知。从滇黔川三省来看,目前都存在这种情况。比如,有些地方,只要有一家上了水泥缓凝剂,当地其他企业就扎堆投资,有些地方的产量远远超出了需求,大家恶性竞争,结果都血本无归。


  三是企业享受的政策不给力。比如目前需求量较大且是磷石膏一个很好消化渠道的水泥缓凝剂,却因在水泥中使用量未达到水泥总量的50%,导致生产企业要上缴17%的增值税,使得税费就占到了整个成本的15%左右。价格一高,下游水泥厂家便不买账,很多水泥厂家甚至购买外省的天然石膏自己来生产水泥缓凝剂,让采用磷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的企业压力非常大。
  
    
 

 

目前,安徽铜化集团磷石膏利用率已经达到100%,其下属绿阳建材公司成功开发的60万吨/年水泥缓凝剂装置,采用胶凝材料和改性磷石膏混合后进入圆盘造粒的新工艺,节约了成本。图为该公司水泥缓凝剂成品输送皮带。(本报记者 吴俊生 摄)


  前行中 我们有顾虑,有期待
  
  
  这些企业在项目的运转中都感受到了重重困难,那么正准备上新项目的企业又是在怎样应对这些压力呢?


  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部长高晔谈到,之前他们公司的磷石膏项目处理量并不大,因此目前在选择新项目上还处于比较犹豫的状态中。虽然他们考察了多个省份的同行,但仍然比较谨慎,因为各企业所处地域不同,面临状况也不同。例如,安徽省非天然石膏产地,当地的磷肥企业附近还有大型水泥厂,可这些有利因素在湖北都没有。黄麦岭所处的湖北应城本地就有天然石膏矿,而且长年开采,成本低廉,再加上企业周边150千米的半径内,基本上没有大型水泥厂。这些原因都困扰着企业,所以即便选择上项目,也要考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高晔说,其实他们之前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了一个产学研结合的项目,主要内容是采用磷石膏直接制造水泥,现在项目的可研报告已经完成,还在等待工业性实验以及制定国家标准。


  对于这个项目,高晔稍显信心,说:“这个项目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现在预测的效益也还行。最重要的是产品中可以添加的磷石膏比例很高,能将公司的磷石膏全消化掉,同时产品也可以直接向周边建筑行业推广。但我们还在观望,看看技术上是否还有关卡。”


  记者在湖北省的采访中,发现和黄麦岭一样,很多企业对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都在处在犹豫观望的状态中。他们的负责人纷纷向记者表示,如果没有高附加值建材产品和更广阔的销售市场,高额投资却换不来效益甚至还会亏本的话,企业是不会去冒这个风险的。


  无论是企业正在与面临的困难较量,还是处于浓厚的观望情绪中,通过采访,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要促使企业积极投身磷石膏综合利用,从而提高利用率就必须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让现有已经开展磷石膏综合利用的企业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还能吸引更多的还在观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这项利国、利民、更利己的事业中去,而这也正是记者听到的来自众多企业的期待。


  王海彬呼吁,地方政府在产业布局上和在引进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上,应多点结合、多品种开发,实现综合发展,杜绝在同一地区单一产品的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实现总量控制。


  铜化集团绿阳建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中琦希望通过产学研结合,能研发出适用领域更广、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高强则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期望。他说,希望环保部门适当给予企业固废处理费用补助,以提高企业磷石膏利用研究的积极性。另外,由于磷石膏是磷复肥企业的副产品,其处理所用电能应当享受化肥生产企业用电政策。
 

 

山东奥宝化工集团公司利用新上的气流干燥、FC液态化建筑石膏煅烧生产系统,将公司副产的废渣磷石膏经净化后煅烧加工、生产出品质优于天然石膏的建筑石膏粉。图为建筑工人正在工地卸载石膏粉。(本报记者 马彦平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