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瀚海里熠熠生辉——记塔河采油一厂韩霞

   2012-07-23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71

通讯员(杨建熙)从普通技术员到技术骨干,再到如今成为最年轻的副科长,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可以独当一面。她常说:“因为年轻,所以不怕跌倒。也正因为年轻,我仍需不断学习。”她就是塔河采油一厂天然气处理站副站长韩霞。

信念,一路披荆斩棘

7年来,韩霞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由一名普通的运行人员慢慢成长为一名天然气处理技术骨干,工作、职位虽然发生了变化,可她对工作的热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从未改变。面对茫茫戈壁,她坚信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她始终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投身在自己热爱的天然气处理行业中。

为了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扎实自己的业务技能,她坚持每天到现场,了解当天站内的生产运行各类情况,遇到问题就一直待在现场,直至问题解决。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想当劳模呀。”她只是笑笑说:“我只是在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好。”

2007年3月50万方轻烃回收装置扩建工程拉开序幕,由于是新装置,增加了许多新工艺、新设备。为了能尽快了解熟悉装置,掌握操作技术,为50万方装置投产做好准备,她天天奔现场,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干脆就蹲在现场,直至弄懂才离开。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就虚心向站内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最后许多师傅都说:“韩霞,我都被你掏空了。”投产日期渐渐临近,她和其他技术员又投入到投产方案的编写中,写了改,改了写,一遍又一遍,直至把人员分配、预想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等都一一安排妥当,足足改了10遍。2008年2月1日,50万方轻烃回收装置投产了,为确保装置运行正常,她和同事们一起吃住在装置中长达半个月,解决投产中存在的10项问题,创造了全国零下28度低温环境下轻烃回收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的记录。

坚强,巾帼不让须眉

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满怀激情地为之奋斗,再艰巨的任务也有完成的可能。油田单位,女职工相对较少,工作开展起来也较男职工困难。韩霞却坚持以最佳的状态、最好的方式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作为副站长的她主要负责生产运行、人员培训、科技创新等工作。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施工单位拖延工期,施工质量不按规范走的情况,她都直接按照程序严肃处理。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韩霞是一位外柔内刚的人。

今年,天然气处理站50万方装置要进行投产运行四年来的第一次检修,因为该装置自投产以来还没有任何检修经验可供参考,做好精细的检修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韩霞义不容辞的接过了编写方案的任务。她带领技术人员,从组织机构、时间安排、检修原则、检修内容等项目着手,几经易稿,终于将高质量的检修方案交到了装置检修领导小组成员手中。几万字的方案定稿的背后是韩霞和她的同事们好多个夜晚精心工作的结果。当方案经检修领导小组通过后,韩霞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当50万方装置比原计划检修时间提前了整整15天,在13天的时间里就将所有既定检修目标全部完成,装置正常投入运行。她又一次欣慰地笑了。

爱岗,让岗位演绎风采

同事们都说别看她瘦瘦弱弱的,干起活来,特别能吃苦。她时刻心系产量,一旦产量出现大的波动,立即组织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加密取样化验,精细调参,站里站外忙不停。

一旦遇到装置出现重大问题,她都冲在最前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情况了解清楚后果断地下达生产指令,如果需要连夜进行处理的,她就和大家一起奋战。有时候问题处理完了,她已是一身的尘土和油污,虽然辛苦,但她从一点一滴中感受着收获的乐趣,感受着自身价值的提升。

为了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天然气处理人才,她经过几个通宵编写培训材料,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天然气处理培训程序,使到站新员工知道从哪学等等。为提高班组员工的技能,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她带头组织有经验的师傅给大家培训,使得岗位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金点子能手”员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