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发展再点亮一盏明灯

   2012-07-26 中国化工报原小瑛

169

 
金正大的控释肥在广东香蕉地里试验示范。 (高海波 摄)

 

    从7月1日起,由工信部发布的《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开始正式实施。据了解,该标准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同起草,虽然是推荐性标准,但却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首个关于控释肥料的行业标准。


  我国为何要制定《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标准如何才能有效落实?日前,记者采访了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和化肥行业的专家,请他们对标准进行了解读。


  标准意义: 规范控释肥料市场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全国肥料及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刚告诉记者,为解决我国化肥滥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缓控释肥料已成为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缓控释肥产业,中央一号文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都把缓控释肥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国内研究机构、企业也掀起了研制和上马生产缓控释肥料的热潮。虽然我国研发缓控释肥的时间比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而且,随着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的发展,缓控释肥现在已逐步由‘缓’向‘控’发展。”《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介绍说,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研发出了控释肥料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解释道,从技术上讲,控释肥料是缓释肥料的高端形式。缓释肥料只是把养分释放的时间延缓了,但能否实现与作物的同步营养就不一定了。而控释肥料能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控制养分的释放量,因此比缓释肥料更为精准。


  然而,我国缓控释肥料在由“缓”向“控”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刘刚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控释肥料市场比较混乱,很多企业使用控释肥料这一概念只是作为一种广告宣传,许多达不到控释效果的肥料,也被冠以“控释肥料”在市场上销售。


  “目前国内许多生产缓释肥料的生产企业都愿意将产品称之为‘控释肥料’,而不愿叫‘缓释肥料’。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控释肥料的标准来规范生产行为和市场秩序。”刘刚表示,标准将有效界定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两个概念,规范控释肥市场,促进行业有序竞争,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据了解,我国曾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然后于2009年9月1日实施了更加普适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同时废止;并陆续实施和制定了《硫包衣尿素》、《脲醛缓释肥料》等标准。


  但张民指出,现行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已不能概括控释肥料的特征。缓释和控释分家不仅有利于深入开展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的研究及其肥效评价,而且有益于各自早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在上述背景下,2010年4月,工信部下达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标准起草小组立即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大量资料、样品收集、实验验证和市场调研工作;先后在上海、山东和北京等地进行了多次讨论,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收集借鉴欧洲、日本、美国先进的标准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向89名肥料标委会委员发送了征求意见稿,最后经过认真研究讨论后,形成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

 


不同类型的控释肥产品。(张勇 摄)


  标准亮点: 界定更明指标更严


  在《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解读过程中,被采访专家将其与2009年实施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进行了对比。区别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的概念不同。据张民介绍,《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中对控释肥料的定义是:能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来控制养分释放的肥料。而《缓释肥料》国家标准中对缓释肥料的定义是:通过养分的化学复合或物理作用,使其对作物的有效态养分随着时间而缓慢释放的化学肥料。


  张民解释说,控释肥料区别于缓释肥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养分的控制释放。缓释肥只要达到肥料养分随着时间缓慢释放的目的就可以,而控释肥料能够基本实现肥料与作物的同步营养。总之就是要求控释肥料能让作物“按需进补”。


  “比如玉米在苗期长得慢,需肥少,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就应该少。而玉米到了后期,在50~60天时需要大量养分,那么控释肥料的养分就必须释放得快。也就是说,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不能是平均的,而要根据作物养分需要的多少来释放。而缓释肥料只要缓慢释放就行。”张民进一步作了解释。


  第二,控释肥料的核心指标比缓释肥料更严格。《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对控释肥的要求如下:控释肥料在25℃静水浸泡24小时初期养分释放率≤12%,28天的累积养分释放率≤75%,在标明的养分释放期内累积释放率≥80%,将标注的控释期的允许误差由缓释肥25%缩小到20%。而在《缓释肥料》国标对缓释肥的要求为:缓释肥在25℃静水浸泡24小时初期养分释放率≤15%,28天的累积养分释放率≤80%,在标明的养分释放期内累积释放率≥80%。


  对此,刘刚表示,与缓释肥料相比,控释肥料对肥料养分释放的各项指标要求更严格。


  第三,控释肥料的包装标识比缓释肥料要求更全面。《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除了要求包装袋上标明总养分含量,配合式,养分释放期,第7天、第28天和标明释放期的累积养分释放率等之外,还要求北方地区和越冬作物宜标注15℃时的养分释放期。


  “不要小看‘北方地区和越冬作物宜标注15℃时的养分释放期’这句话,这对控释肥生产企业的控释肥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民告诉记者,这句话要求生产企业不仅要像检测缓释肥料一样检测养分在25℃静水中浸泡开始至达到80%的累积养分释放率所需的时间,还要检测养分在15℃静水中浸泡开始至达到80%的累积养分释放率所需的时间。


  标准落实:多方联动共同推广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实施后,如何保证标准的有效执行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对此,被采访专家一致指出,标准的实施单靠一个企业或者一两个政府部门是很难完成的,还需要多方联动。


  一方面,工商、质检部门要从生产源头和市场两方面共同监管。张民建议,从生产源头上就应设立技术门槛,制定控释肥料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要想生产控释肥料,就要从质检部门申办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申办下来后,质检部门还要定期对企业进行审查,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监管。


  张民还建议在市场上对控释肥料进行抽检。“有了标准,工商管理部门就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从市场上抽检,看看哪些产品达到了要求,哪些没达到,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张民认为,有了行业标准,工商部门应该加大查处力度,如果不是真正的控释肥料,就不能在市场上销售。目前只是抽检过一些企业,但尚未在市场上和农民手里抽检过控释肥料。要想保证农民用的产品是真的控释肥料,只有从市场上去检验。


  对于政府部门的监管,《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徐秋明补充说,行业标准出台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在于执行。执法部门不能“以罚代法”,只要企业交了罚款就不再管了。因为有的企业通过造假赚的钱比交的罚金多得多,交了罚款后自然还会接着造假。


  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应按照《控释肥料》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刘刚表示,标准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控释肥料的标准虽然只是推荐性的,但是企业也应该严格遵守。


  “生产企业真正下功夫研发出控释肥料,可以大大减少施肥量。当然,这就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条件。控释肥产业未来发展的主体还是要靠企业,因为企业在市场上是最具活力的,技术也是由企业主推的。”刘刚指出。


  刘刚特别提到了金正大公司。他对该公司参与《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制定持肯定态度,并欢迎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行列中来。


  “我认为制定标准,尤其是产品标准,企业应该成为主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不过,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需要具备3个条件:第一,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肥料产品;第二,该产品在国内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第三,该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刘刚表示,这3点都达到的话,他很欢迎企业加入到标准制定这个行列。比如金正大在产品创新方面做得就很不错。


  据了解,金正大已参与制定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缓释肥料》国家标准以及《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金正大公司副总裁陈宏坤认为,参与制定这3项标准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企业产品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才能参与标准制定。同时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加强了我们和国内外专家的联系和互动,从而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国内外关于标准的最新信息,以及国内外该行业发展的趋势,这就促使我们要站在行业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这对企业技术提升、强化质量管理,从而推动国内整个行业进步,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陈宏坤告诉记者。


  陈宏坤表示,金正大接下来有3项工作要开展:


  一是把产品做好。企业一定要按照《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要求从事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向农民提供合格产品。


  二是标准实施后,金正大将举办多期培训,届时邀请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来讲解。因为这个标准很专业,相关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经销商,以及用户对标准还不太了解,需要培训来提高相关认知。只有整条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掌握了这一标准,标准实施才会有效。


  三是希望和同行企业合作,共同推广控释肥料。“在了解、熟悉《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和同行企业搞一些推广合作。如将金正大的技术嫁接出去,和更多的企业一起来搞推广,推动这个产业快速发展。”


  陈宏坤还呼吁各类媒体要积极宣传《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推广应用控释肥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媒体应大力宣传控释肥料的这一标准,将控释肥料宣传出去,让政府部门和老百姓了解这一产品。”陈宏坤说。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万连步(右一)、张民(右二)等专家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室研究控释肥产品类型。  (张勇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全球炼油产能格局面临调整 电动汽车将如何影响油轮行业?
登上石油界的珠峰,这群石油人凭什么? 中国海上首座智能油田:智能化焕发老油田绿色新活力
新型储能,大型“充电宝”怎么建?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2012年,我们一起走过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腐植酸肥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钛白企业面临“钛饥荒”
舌尖上的农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