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甲醇蛋白:剃头挑子一头热?

   2012-07-27 中国化工报张兴刚

248


内煤制甲醇项目的四处开花,以及饲料蛋白原料货紧价扬,激起了许多企业上马甲醇蛋白项目的热情。图为国内某企业的年产10万吨甲醇蛋白装置正在建设中。 (本报记者 张兴刚 摄)

 
  编者按  在甲醇众多的下游产品中,企业最早关注的当属甲醇蛋白。从“九五”时期开始,一直到目前的“十二五”,甲醇企业多数都认为甲醇蛋白是甲醇下游产品开发中的亮点,其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当前随着国内煤制甲醇项目四处开花,以及饲料蛋白原料货紧价扬,甲醇蛋白更是激起了河南、内蒙古、四川、山东等地企业的热情,纷纷投资上项目。那么,国内的甲醇蛋白市场到底有多大?众多企业纷纷上马甲醇蛋白项目是否存在误区?本报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企业看法: 上有资源下有市场


  近两年我国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大,每年需大量进口鱼粉及豆类制品等以满足市场需求。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5480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75%;鱼粉进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而根据相关规划提出的动物产品生产目标,到2015年要增加4000万吨配合饲料。大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不得不寻找替代蛋白源,以缓解饲料蛋白资源紧缺的局面。


  甲醇蛋白的出现为饲料行业带来了希望。据了解,甲醇蛋白是单细胞蛋白中的一种,是以甲醇为培养基质,通过微生物发酵,采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合成的一种较好的蛋白源替代品,可用来替代鱼粉、大豆、骨粉等作为饲料蛋白源。单细胞蛋白虽可用制糖、乙醇、淀粉、造纸、皮革、木材加工等工艺产生的废液来生产,但受原料限制,产量都不大,目前能够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就只有甲醇蛋白。


  早在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在国办发(1984)111号转发原国家经委《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的通知中,要求把甲醇蛋白列为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产品之一,并要求化工部门抓好生产建设。20多年来,化工企业特别是煤化工企业对甲醇蛋白一直抱有美好的愿望,期待实现产业化。


  如今,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型甲醇装置相继建设和投产,甲醇的生产成本正日趋降低;加上国内甲醇产能过剩,急需寻求下游加工产品,甲醇蛋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热点。当年在原化工部曾组织甲醇蛋白技术开发的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表示,“煤—甲醇—甲醇蛋白”这个路线,既能解决国内甲醇过剩问题,又能缓解饲料蛋白资源紧缺的困境。


  “在当前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发展甲醇蛋白可为甲醇开辟巨大的下游市场。去年,我国饲料用蛋白质供应缺口达3800万吨,如果其中的10%由甲醇蛋白替代,则可消耗甲醇约800万吨。”河南某企业上马甲醇蛋白可研报告中这样提到甲醇蛋白的市场需求量。而云南一家企业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更是认为,甲醇蛋白国内市场容量每年可达4500万吨以上。山东枣庄一家煤化工企业还认为:“每吨甲醇蛋白可配制10吨饲料,节省3.5吨粮食。”
  

 


有企业认为,1吨甲醇蛋白所制饲料可以节省粮食约3.5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图为一家甲醇蛋白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正在检测生产出的甲醇蛋白。 (杨洋 摄)
  

  产业希望: 甲醇价跌鱼粉价涨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即使过了安全关,进入了原料目录,甲醇蛋白能否大面积推广还要看价格。


  一方面是上游甲醇的价格。据了解,甲醇成本在甲醇蛋白生产成本中占了一半的比例。根据胡南的初步分析,生产1吨甲醇蛋白需要2吨甲醇,甲醇目前价格为每吨2700~2800元,甲醇蛋白的生产成本每吨就要1万多元。


  山东一家煤化工企业也对此进行过分析:年产10万吨的甲醇蛋白项目,以原料甲醇按外购含税市场价格每吨2700元计,前5年的盈亏平衡点均在70%以上,整个生产期内均在60%以上,年均为67.92%。因此,该装置虽然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约超过行业基准收益率12%,但抵抗市场风险的空间较小,投资回收期(静态)为13.9年,贷款偿还期11.5年,上马该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


  有专家指出,只有在甲醇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建设该项目才具有可行性。目前,内蒙古、陕西等西北煤炭资源产地的甲醇产能在近几年增长迅速,2008年和2010年,年增长率分别为79%和64%。由于原料和燃料价格相对低廉,甲醇生产成本低。


  有煤化工专家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拥有煤炭资源的西部地区煤炭价格按照每吨200多元计算,生产甲醇的成本为每吨1600~1700元,甲醇蛋白生产成本则为每吨7000~8000元;以焦炉煤气制甲醇的企业,甲醇生产成本为每吨1200~1300元,甲醇蛋白的生产成本则在每吨6500元左右。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工程师谷小虎表示,随着煤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发展,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大型煤化工企业和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甲醇企业,生产甲醇蛋白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甲醇企业竞争力最强。


  另一方面是被替代品鱼粉和豆粕的价格。据了解,采用细菌菌种发酵的甲醇蛋白的粗蛋白含量为72%左右,而鱼粉产品中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60%~63%,豆粕粗蛋白含量45%。按照粗蛋白含量计算,l吨甲醇蛋白的营养成分相当于1.2吨鱼粉或者1.5吨豆粕的营养成分,所以甲醇蛋白的产品售价应为鱼粉价格的1.2倍或豆粕价格的1.5倍较为合理。而目前同类饲料蛋白源的秘鲁普通蒸汽级别鱼粉价格为每吨11000~11200元,浙江舟山国产粗蛋白≥65%的特A级全脱脂鱼粉为每吨11800元,43%蛋白豆粕价格为每吨3400元左右。


  “因此,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煤化工企业生产出的甲醇蛋白若与豆粕相比,毫无经济优势可言;与鱼粉相比,也只有鱼粉价格不断上涨时,甲醇蛋白才有价格优势。”广西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工汤玉娟如是说。


  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20余年的苏州大学教授叶元土还指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早期,饲料效果不好,提高蛋白含量就成为饲料厂间产品品质竞争的手段,同样也成为抢占市场的利器。但这种方案只有在蛋白源价格不高的时候可行。如今原料价格不断上升,大多饲料厂不能再简单的以增加蛋白含量的方式来获得市场。“而且,包括甲醇蛋白在内的饲料蛋白,并不是按照蛋白含量高低来计价的,不存在高一个百分点就多卖多少钱的情况。”叶元土提醒说。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对于甲醇蛋白,存在着化工行业火热、下游应用市场饲料行业遇冷的两极现象。绝大多数的饲料行业专家、饲料及饲料原料生产企业听到甲醇蛋白后,都表示“三不”——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甲醇蛋白在饲料行业的低认知度,也必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市场竞争力。

 


2012年5月31日,义煤综能公司第一袋30千克甲醇蛋白中试产品成功出炉。图为义煤集团相关领导在甲醇蛋白中试车间调研指导工作。(高勇 摄)


  专家观点:先保安全再谈市场


  甲醇蛋白的市场需求量果真如这些企业描述的如此之大吗?


  据记者了解,2011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1.81亿吨,总体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49亿吨、2543万吨、605万吨。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家畜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刁其玉向记者介绍说,配合饲料蛋白质添加量一般为15%~20%,浓缩饲料蛋白质添加量一般为40%。但甲醇蛋白并不能百分百取代豆粕、鱼粉、玉米,其需求量还有待考验。


  “甲醇蛋白市场没有想的那么大。”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胡南告诉记者,目前的饲料价格在每吨3000~4000元,仔猪饲料价格每吨最多也就5000多元。而每生产1吨甲醇蛋白至少要2吨甲醇,按照目前的甲醇市场价格,生产出来的甲醇蛋白成本已经接近每吨1万元。因此,甲醇蛋白的添加量不会很大,合理的添加量应当是3%。~5%。。根据国内每年接近2亿吨饲料的产量,甲醇蛋白每年的需求量也就是60万~100万吨,消耗甲醇120万~200万吨。所以,甲醇蛋白市场不会很大。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工作处处长阎奎友还向记者介绍,目前甲醇蛋白还没有列入《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药物添加剂目录》3个目录,这就不能作为饲料蛋白使用,还需要进行大量实验来证明其安全性,不能因为其蛋白质含量高,就可以大规模使用。


  而长期从事海水鱼等饲料营养研究的广东现代农业集团研究所石和荣博士告诉记者,在设计饲料配方时,真正要求的是蛋白质里面的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考量饲料的标准是消化吸收率高不高。现在饲料与饲养应追求营养物质的精确供给,在氨基酸平衡的基础上应尽量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因为蛋白质水平过高,会抑制动物的采食量,从而限制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影响动物的生长。因此,甲醇蛋白能否大面积推广还不能确定。


  刁其玉则表示:“一种新的蛋白质原料要用于饲料,必须要符合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效性,二是安全性。我们也研究过甲醇蛋白,它是属于单细胞蛋白的一种,有效性是存在的,但是安全性还不明确,使用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化学成分会不会传递给人类,都需要通过实验形成安全性可研报告。”


  因此,在这些饲料业内人士看来,甲醇蛋白生产出来,还需要经过实验验证、宣传推广等阶段,离市场化还远着呢,不能简单地按照替代比例来推断甲醇蛋白的市场需求。

 

近两年国内煤制甲醇项目快速扩张,让部分企业看到了发展甲醇蛋白的空间。图为神华集团的煤制甲醇项目。(本报记者 张育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