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家武) 老实巴交的王应军居然有个雅号——“小诸葛”。不知底细的,肯定以为名不符实。而他的同事们却说,火车不靠推、牛皮不能吹,“小诸葛”的名号那是实至名归。几天前,厂技术部门的小张专门找到王应军,说他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离心泵检修吊架,已经通过集团公司科技开发部知识产权处的审核,正式委托专利代理公司申请专利。
在此之前,“小诸葛”设计制作的其它设备检修工具,如拉拔器、扁铲链、防松备帽等,已经在机泵、压缩机、主风机、气压机等多项设备检修中派上了大用场。这些看上去土里土气的工具,在同事们的眼里却是宝贝疙瘩,被亲切地称为“木牛流马”。
“小诸葛”的灵气是哪里来的?这还得从头说起。1997年,王应军从武警部队复员,到河南油田精蜡厂成为一名维修钳工。学徒期间,他踏踏实实,师傅让干啥就干啥。不到半年,王应军进步神速,已经能独立顶岗,带组干活。
刚开始,王应军觉得设备维护是傻、大、脏、粗的体力活,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工作时也不是特别细心,直到发生了一件事儿,才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那是给厂里重酮装置的原料油泵更换机械密封。王应军拆除、安装一气呵成,结果一试泵——漏。他只好重来,故障依然。没办法,他第三次把泵拆开,仔细查看泵的各个部位,一切正常。随行的老师傅在旁边说:小王,看一下新换的机械密封,不要以为新东西就不会有问题。经过仔细查看,王应军果然发现机械密封动环辅助密封圈和轴套之间的紧密程度不够。更换掉不合格的密封圈,油泵滴漏故障才彻底排除。
三拆三装,让王应军认识到,设备检修是细活,一个细小的部位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使整台设备无法工作,不但增加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能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
自此,不管活大活小,王应军都细心对待,从不马虎。他认真总结每次的检修过程,并经常和同事们一起聊检修设备的经验。出现疑难问题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田”,他都要到现场仔细地“望闻问切”一番。
处处留心皆学问。随着经验的积累,王应军的检修技能也日臻成熟,遇到疑难杂症他总能“手到病除”。常压装置有两台多级泵一段时间内连续出现跳闸故障,无法正常使用。操作人员盘车检查,转动灵活;电工、钳工一同前去“会诊”,都说没问题。王应军来到现场,仔细查看一翻,说到,转子串量的调节套轴向尺寸不合适,这台增长一点,那台缩短一点。按此方法一试,果然见效,两台泵全部开始正常运转。
催化1号主风机属于厂里的大型机组设备,其主油泵经常出现压降问题,每隔一、两个月都要抢修一次,由于不属于王应军所在班组的“管辖”范围,所以他并不知情。“换防”后,王应军两次参加抢修,结果不到四个月,主油泵又“旧病复发”。王应军心里犯嘀咕了:不应该呀!同事说,可能是泵的设计缺陷,自投用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王应军不信邪,在现场仔细琢磨、观察了起来,终于在纵横交错的几条油管线中,发现了问题,他对班长说,以前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到泵上了,而问题可能出在管线上,可能是油泵进油管线布置不合理,间接架空过高,导致油泵抽真空距离太长,所以主油泵会频繁出现压降。开始大家不信,后来经王应军一分析,车间主任觉得有道理,在一次设备停工检修中,依照王应军的方法把进油管线整改了一下。此后压降的问题再也没出现过。车间主任啧啧称奇,说:小王真成了咱车间的“小诸葛”了!从此,“小诸葛”的名号便流传开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设备维护、检修经验的积累,“小诸葛”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干一行爱一行,更要精一行,不但要会干,更要巧干。于是,他开始根据检修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自己找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辅助检修工作。就拿离心泵检修来说吧,由于场地、附属管线所限,叉车进不了检修现场,倒链常常没有合适的地方悬挂,所以经常需要三、四个检修人员把一、两百斤重的泵抬上抬下,有时还需要起重工配合,这样效率低下又不安全,很容易造成磕碰、劳损。而“小诸葛”根据自己多年检修心得制作的“离心泵检修吊架”,则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轻松地把泵卸下、装上,原来需三、四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既安全省力,又提高了效率。
几年来,“小诸葛”陆续制作了“全功能拉拔器”、“气阀拉拔器”、“压缩机缸盖拆卸扁铲链”、“辅油泵检修吊架”、“离心泵防松备帽”等工具。这些工具便于携带、使用简单,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一些“破坏性”拆卸。
车间主任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高兴地说:“小王,以后有什么新点子,尽管给车间说,弄好样式、尺寸,我给你成立个‘车、铆、焊、管、钳’五虎上将的小团队,让大家帮你搞,你制作的“木牛流马”越多,大家干活就越安全、越出效率,我这个主任也就越轻松、越自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