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山地雄鹰

   2012-07-26 中华石化网通讯员 赵晓峰 王健

158

http://center.cnpc.com.cn/pic/0/00/05/63/56381_396262.jpg
图为物探队员在山腰凿岩做平台,为钻井做准备。 朱海彬 摄

7月12日,东方物探247队承担的迪北2号构造山地二维地震采集项目进入施工收尾阶段。

迪北2号地震采集项目工区位于天山南麓。这里海拔3000米,山高路险,气候多变。

在一个山谷里,笔者见到了正在施工的钻井组。钻机轰鸣,空压机吹起的尘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井监谭江华正蹲在山包上给机组包药。

工区里没有手机信号。4个月前,谭江华进入工区时,给妻子打了最后一个电话:“照顾好孩子、父母和自己,我们工区没有信号,等收工了我再给家里打电话。”随后他关掉了手机。

为了能使机组多打一口井,每天天不亮谭江华就和机组人员一起开始工作,回到3天一搬家的帐篷小营地经常是晚上10点多了。吃过晚饭倒头就睡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从3月5日项目启动算起,247队的员工已经在不见人烟的大山里工作了4个多月。由于常年在外施工,物探队员对“家”这个词非常敏感。一谈到家,刚刚还笑声不断的他们就沉默了,望着远山,泪水慢慢就浸湿了眼眶。

去年11月,因为兄弟队缺少施工人员,放线班班长田乐乐前去支援,今年4月才收工。队长特批15天假让他回家看看。他在家只待了8天,就返回了队上。

从进队开始,田乐乐的神经就绷得紧紧的。一进队,他就带领后勤员工组成的突击队进行上万串检波器的测试工作,每天奋战16个小时,仅用2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测试工作。随后,他又带领突击队上山放线。经过5天的艰苦奋战,山南的排列全部放完,与放线班员工北山山体上放的线接上了头。迪北2山地二维项目L1K线的排列全部放完,为正式开始采集生产做好了准备。

在山地施工,物探队员经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开工验收前,解释组质检员君永恒在去工地检查质量时,草鳖子爬到了他的身上,等发现时已经钻入了他的额头。队医给他的额头上滴了几滴百草油后,草鳖子才慢慢将头部退了出来。“人在工地跑,哪能不挨咬。”看到君永恒没事儿了,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一天有四季,风雨雷电雹”。山里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井监谭江华说,前几天的一场大风,把所有人的小帐篷和行李都吹得无影无踪,没办法,大家就挤在钻机的驾驶室里坐了一夜。

苦中作乐,永不言难。这是物探人的群体性格。面对艰险恶劣的自然环境,物探队员像雄鹰,在南天山上振翅翱翔,一起翱翔在群山之巅的还有他们不变的找油梦想。

247队队长董刚介绍,完成迪北2号构造山地二位地震采集项目后,247队将转战却勒5号山地二维项目和乌什——神木园山地二维项目,继续进行地震采集工作。

从2005年进入库车山地,247队已经配合油田发现了大北3等多个有利含油气构造。由于他们的努力,247队被集团公司评为“百面红旗”单位。

  采访手记:

  作为一名物探队员,注定要与风雨为伴,与艰苦同行。

  在天山深处,我们一次次被这些朴实的物探队员感动着。他们在没有路的地方留下找油找气的足迹,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一路坚守。

  山地施工,雷雨、山洪等突发的危险可能会随时而至。于是安全成为施工的重中之重。在进入施工区的河道边的山体上,随时可以看到“小心落石”、“严禁停留”、“安全平台”等警示标语。

  家是物探队员心里最放不下的牵挂。他们对家的爱,大气、质朴,他们把自己的爱深埋心底,默默地奉献在大山深处。指导员谢立伟说,对亲人的歉疚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回到家后用更多的付出来弥补。

  在大山里,在物探队员身上,我们终于读懂了什么是感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