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看好尼克森油砂项目 并购遇难题排查员工泄密行为

   2012-07-31 中华石化网21世纪经济报道

97

“熔盛重工的做法显然会对收购行动产生负面影响”,7月29日,有接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0883.HK,下称中海油)的人士愤怒地说:“我们与尼克森有长期的合作,经过仔细地调查论证后,才慎重作出了收购决定。事实上我们与熔盛重工合作很少”。接近中海油高层的知情人士称,中海油内部正在排查,以确定其内部人员是否有泄密行为。“事先知道收购计划细节的人并不多”。此前7月27日,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张志熔涉嫌尼克森股票内幕交易的消息曝光。

7月30日,中海油董秘局表示,对张志熔涉嫌内幕交易案不予评论。

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将以每股27.5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尼克森普通股,这是2005年竞购优尼科失败后,中海油首次斥巨资收购北美洲能源公司。27.5美元/股,比此前20个交易日成交加权平均价溢价66%。

2011年通过收购了加拿大油砂生产商OPTI,中海油与尼克森正式开始在长湖(LongLake)项目展开了合作,并加深了对尼克森旗下其他油砂项目的了解。“从长远看,我们认为油砂具有巨大的长期生产潜力”,27日中海油董秘局回复本报称。

钟情油砂

“作为尼克森目前在LongLake项目上的合资伙伴,我们对尼克森的油砂项目拥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十分看好包括Kinosis在内的等其它油砂开发项目”,上述中海油书面回复称。

2011年中海油以21亿美元收购OPTI,它拥有长湖项目、Kinosis项目等4个油砂矿项目35%权益。由此中海油与尼克森展开合作——尼克森是这些项目的项目作业者,拥有剩余65%股权。在中海油看来,油砂短期内不能给公司带来巨大利益,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油砂等非常规能源是未来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配置。

2011年中海油年报显示,目前长湖项目已进入了生产阶段,2012年它将为公司贡献1万桶/天的产量,而当年中海油在整个北美地区的油气产量9096桶油当量/天;通过并入OPTI,中海油在北美地区的储量增加到178.7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合成油与油砂等非常规资源占到了一半以上(包括87.4百万桶合成油和8.6百万桶油砂)。

一旦并购尼克森成功,那么中海油在北美地区的资源控制量将出现倍增。“收购行动宣布当天,尼克森的股价就暴涨9.06美元/股,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尼克森此前股价因为公司现金流等原因被低估”,上述中海油人士说。中海油股价也大幅反弹,从并购计划曝光后的14.78港元/股,攀升至30日最高价15.56港元/股。

然而内幕交易案却令中海油的收购计划蒙上了阴影。

“一般情况下,中海油都将海洋工程订单交给大型造船国企,2010年熔盛重工获得了‘海洋石油201’的订单,这也是它在国内获得的唯一大型海工订单,之后再也没有了。中海油官方和熔盛往来并不密切”,有国内海工同行企业高管声称。

两大难题

中海油遭遇内幕交易事件仅仅是此次并购的难题之一。

7月27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舒默明确表示,今次交易将利于改善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而更早前的23日,加工业部长克里斯琴·帕拉迪斯发表声明表示,加将根据《加拿大投资法》对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审批。

一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层专家担心,尼克森资产横跨多国,须经加拿大、美国、英国多国政府批准才能够真正完成交易,这当中有很多不可测因素影响,中海油要随机应变。

此外,尼克森的人事变动也是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事件中难题之一。

2012年1月尼克森曾进行过一次重大管理层调整,MarvinRomanow辞去CEO职务,莱茵哈特由公司财务总监(CFO)升任为首席执行官(CEO)。加拿大媒体报道称,“在最近的长湖项目遭遇挫折。因为频繁的技术故障,该项目仍然远未达成其预期的7.2万桶日产量”,这也是尼克森股价低的原因。正是中海油能够提供充沛的现金,推动长湖等项目的经营,因此尼克森股价才出现了暴涨,一旦原来的管理团队流失,那么中海油又能得到什么呢?

上述中海油回复中表示:“我们看好尼克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拥有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和雇员,我们希望尼克森的管理人员和雇员能够继续与我们留在一起,努力推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尼克森现有雇员的股票期权都将继续保留。我们将会扩大卡尔加里(总部)的管理职责范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瓦卢瑞克集团与中国石化签署技术合作 全新上线:Fluke Connect Express 福禄克热像分析软件
中国防腐胶带:创新驱动,引领世界管道防护新潮流 阿克苏诺贝尔携手中国石化签署合作备忘录,以绿色高性能防护涂料助力中国企业扬帆海外
华为擎云深圳授权店落地,科技赋能千行百业 曙光云全栈式安全解决方案 保障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