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壳牌等中外石油巨头经济低迷期角力全产业链

   2012-07-31 中华石化网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49

最近一段时期,无论是中国的石油巨头还是国外的石油大佬,都在加紧丰满自己的羽翼。

中海油宣布,将斥资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Nexen)能源公司。这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实施的最大一宗海外能源收购,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日前透露,总投资达800亿元人民币的台州化工、炼油、销售一体化项目已经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并将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是壳牌在中国首次参与炼油业务。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公司看重的不是“最大”、“首次”的标签,他们的做法不言而喻,就是选择在经济相对低迷期完善各自的全产业链。

从全球布局到全产业链布局

“收购尼克森是中海油开展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步骤。”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认为,这将对中海油拓展海外市场,增强产油能力有重要帮助。此交易最后完成还需要加拿大政府批准,有可能会涉及美国、英国、欧盟等相关部门,因此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阻碍中海油并购尼克森。

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近日表示,中海油对外合作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并购,看准比较好的并购项目;第二种是发现有潜力的勘探区块,从勘探开始就与他人联手合作一个区块的勘探工作,进行全产业链的经营,这是比较好的合作方式。

这种全产业链的构想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巨头对抗的基础。

据记者了解,台州一体化项目由中石油母公司中石油集团持股51%,壳牌和卡塔尔石油国际分别持股24.5%,项目包括每年炼油2000万吨、年生产乙烯120万吨以及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工程。

壳牌媒体关系部的栗陆莎告诉记者,目前壳牌在中国的业务包括上游的勘探开发、生产等,下游包括润滑油、沥青等以及项目和技术部。

此前,壳牌和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壳牌华北石油公司,主要经营壳牌燃油零售业务。15年来,该公司从仅有的几座老式油站创业起步,截至2011年底,公司的总油站数达到210座。壳牌华北石油集团董事长白智生表示,未来5年,壳牌华北石油集团要实现网络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该地区的成品油零售顾客首选品牌。

事实上,壳牌一直在寻求参与炼油业务的途径。据了解,2006年,壳牌曾与中海油就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股份有过谈判,但被中海油拒绝。2007年,壳牌与中石化及科威特合资有意在广东湛江推动中科合资炼油项目,但两年后宣布退出。去年年初,壳牌与中海油谈判参与其惠州炼化二期工程仍未能达成协议。

苦苦等待了4年的台州一体化项目或将使壳牌在中国的石油产业链最终得以完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通全产业链已经成为石油公司的必修课。但是相比较而言,中海油的走出去应该没有比较大的障碍,“而壳牌在中国则相对有一些障碍,壳牌必须是与中国企业合作方才有可能成功。”在他看来,中海油的困难是没有国际经验,走出去存在一定风险。而壳牌的困难则是中国对外资投资方面的限制。

“贵族游戏”

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中国市场对于外企而言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中国经济每年保持6%到7%的增长,因此这些外企会不断地进来,壳牌只是开了个头。”林伯强表示。

受全球经济影响,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呈大起大落走势,第一季度上涨较快,第二季度则大幅下跌。这为石油大佬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最近机会比较好,一般在经济危机时,或者油价比较温和的时候,这种活动就会多起来,‘谈什么都比较好谈’。”相反,在经济形势比较好,油价比较高的时候,这种活动就会减下来。林伯强分析称,但从目前国际并购情况看,“真正有钱的还是中国公司,国外的石油公司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时期经营也不是十分好。”

可是这并不包括民营油企。纵观接二连三的国企、外企石油巨头间的并购、合作,却很难寻觅到中国民企建设全产业链的身影。

虽然国家鼓励民资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但对于实力相对弱小的民企来说,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6月下旬,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对民资投资范围、配套措施等进行了细化,特别是对已经进入能源领域的民营炼油厂的发展要进行规范和指导。这为民间资本投资能源领域打开了一扇实实在在的“大门”。

目前,在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大型炼油项目,还没有民间资本参与。“但大型炼油项目投资规模很大,对于民间资本来说门槛过高。”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

“从大的环境看,民企与外企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从实力角度看,外企更显充足一些,可以上下依托,很好地打通全产业链。”林伯强坦言,但民企的实力则相对小一些,民企更多的是投资利润更鲜明的领域。“目前,中国炼油业亏损,民企是不会投资亏损业务的。”

炼油业在中国亏损已不是新鲜事,究其原因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政府定价机制问题。与国外市场定价机制相比,如果炼油亏损,炼油厂则不会继续炼油,那么产业链将会慢慢中断。林伯强表示,“目前国内石油全产业链的现状则为:炼油产业亏损,那么企业可以从其他产业实现盈利,从而寻找平衡。”

这对民企而言要困难得多。“中国民企目前还处于相对比较急功近利的状态,不像大型外企能够比较战略性地看待问题,大多数中国民企的想法就是今天进入市场今天就要赚到钱。”林伯强如是说。

因此,对于打通石油产业链上游环节,对民企更是难上加难。一位专家向记者解释道,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而言,投资一二百万元打个井,即使最后打不出油,可能损失也并不大。但对民企来说,可能意味着血本无归。除了不确定的风险之外,上游勘探开发所要求的高额资金、技术都是民企不得不越过的门槛。

“如果石油业始终处于目前价格机制状态,长此以往,那么炼油业将会慢慢萎缩。”林伯强直言不讳地讲。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华为擎云公布2024成绩单:四大行业规模化落地,铸就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 原创 | 安全管理绩效与道德操守的关系
掘金西部新机遇!2025成都国际化工装备博览会盛势启航! 科思创联手广汽集团,聚焦飞行汽车材料创新
WPS 365通过一次性系统建设解决能源企业数字化七大核心问题 董事会变更,Monique Buch被任命为科思创新任首席商业官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