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憨班长”——记管道公司襄阳处张占东

   2012-08-02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108

通讯员(王影)39岁的张占东不善言辞,人长得黑黑壮壮,朴实而憨厚,是管道公司襄阳处11号站班长。23岁那年,他退伍转业成为一名输油工,驻守在小站。16年的小站生活磨砺出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设备上百次的“修修补补”铸就了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粗中有细的他学会细致入微地体贴班员。唯一不变的,是他那股子“憨”劲儿。

“别人不愿干的活,他都干”

“占东,小站缺人上班,找个在家休息的职工顶两天。”“都拖家带口的,还是我去吧。”在家休息的张占东主动请缨。

“占东,明天修阀门,你一起去给搭把手吧。”“成!”张占东二话不说,把上小学的儿子托付给了母亲。

张占东干起活来不知疲倦,浑身是劲儿。维护保养设备,阀门除锈刷漆,打磨丝杠,样样在行。“咱工人是吃技术饭的,没有技术不行,技术不过硬也不行。”闷热的发电房里,张占东一待就是2个小时,为了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原理,轰鸣的加热炉前,张占东拿着电路图对照实物一点点的学习,为了做到加热炉熄火“不求人”。

“咱年轻,多干点累不着。”说这话时,张占东一脸憨憨的笑。

“小家子气”

“他可抠了,小算盘打得贼精!一分钱也要掰成两半花”,班组的员工这样形容张占东。说这话是有原因的。

张占东与班员签下“军令状”,把用水、用电指标落实到个人,和班员的收入挂钩考核。不定期到班员的房间里,检查是否有长明灯、人走电视没关的现象。使用过多次的汽油,他总是收集在一起澄清后再利用。铁丝、螺栓、垫片……别人不稀罕的小物件,他都当“宝贝”收到工具箱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在材料领用上,张占东钉是钉,铆是铆,谁要想从他那里多领用一副手套、一团棉纱,那简直是白费力气。

几年来,张占东为站队节约了多少成本,“抠”回了多少资金,谁也说不清。

“穷大方”

张占东是“半边户”,妻子打些散工贴补家用,经济上并不富裕。

2011年底,班员田家祥的妻子在外出上班的路上被车撞晕,造成头骨骨折。

“你赶紧回家看看,这里有我呢。”得知这一消息,张占东立即汇报站队,替换下正在上班的田家祥,要他安心回家照顾妻子。

休班回家后,张占东揣着刚取的一千块钱,赶到医院,把钱塞到田家祥手中。

“这钱我真不能要,阿姨看病也要钱,你也不宽裕。”田家祥和张占东是一年的兵,知根知底,一千块钱就在两人之间推来搡去。

“当我借你的,啥时候手头有余钱了,你再还我,还不成吗?”张占东的“穷大方”,让田家祥心里热乎乎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