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剂行业“五变”不离其宗

   2012-08-02 中国化工报刘永明

146

  净水剂,关乎着化工、印染、农药、医药、冶炼等诸多行业的污水处理问题,不仅能推动这些工业的快速发展,还能改善江、河、湖、海、地下水的水质。记者通过采访发现,随着近两年国内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净水剂产品也随之在变化、在进步,而这些变化和进步,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生活的健康安全,美化自然环境。
  
  
  由单一化
  向多元化发展
  
  
  净水剂即水处理剂,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废水处理过程中必需的化学药剂。通过使用这些化学药剂,可使水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净水剂主要用来控制水垢和污泥的形成、减少泡沫、减少与水接触的材料腐蚀、除去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有毒物质、除臭脱色、软化水质等。

 

 

内蒙古某煤化工项目的大型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据称,该处理厂采用物理、化学综合水处理新技术,建成投产后基本可实现污水“零”排放。


  据山西晋城市江海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江海介绍,长期以来,我国的净水剂生产能力很低,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生产厂家不仅规模小,分布也比较散;生产的品种主要是通过剖析、仿制或依据国外专利而来;行业科研经费有限。因此,我国整个净水剂行业基础薄弱,技术比较落后,整体水平不高,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用水量急剧增加,同时各种环保法规相继制定,人们对用水质量要求日益严格,国内各类净水剂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近年来,国内不仅涌现出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剂、杀生剂、分散剂、清洗剂、预膜剂、消泡剂、脱色剂、螯合剂、除氧剂及离子交换树脂等各种净水剂产品,还研发出了各种新型生物化学试剂和各种物理水处理材料。

 

 

河南巩义目前已成为国内净水剂生产基地。图为客户正在巩义丁东水处理滤料厂挑选产品。


  “我们公司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新型净水材料,目前在无烟煤滤料、石英砂滤料等净水材料方面已取得不小收获。这些净水材料的综合应用,不仅实现了净水剂由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还能够提高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曹江海这样告诉记者。
  
  
  由粗放式
  向精细化转型
  
  
  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8.3亿吨; 2007年达到了241.4 亿吨;2008年底达到了289亿吨;2011年则超过了500亿吨,年均增幅达到了14%以上。而且,很多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不达标,排出的废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随着国家环境政策的不断限制,以及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污水排放达标率呈阶梯式增长,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工业污水处理率有望达到99.8%以上。 


  “这些数据也反映出我国的净水剂行业正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河南巩义市丁东水处理滤料厂经理景萍表示,随着近几年净水剂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净水剂产品在经过了产量大幅增长之后,产品的精细化成为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条件。


  据介绍,目前我国有超过60个与水体质量相关的标准和法规正在酝酿之中;许多高耗水行业已经被设定了上限耗水量,政府也在着重强调水的循环使用;北京已经制定了在2013年实现废水全部循环使用的目标等。“为了适应这些环保要求,净水剂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不断自主创新,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一些低端产品也被迫退出市场,全行业开始向高精端方向发展。”景萍如是说。
  
  
  由作坊式
  向规模化迈进
  
  
  经过多年的研发,我国净水剂行业不仅产品品种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但是,这些净水剂生产厂家整体经营规模都不大。据了解,10多年前,我国的净水剂约80%是由乡镇企业生产的,产量小、分布散是其主要特点。2000年以前,大部分的净水剂生产企业年均产量不足5000吨。

 

 

河南巩义地区早期的净水剂加工作坊设备简陋,工艺简单,产量小,产品质量低。


  随着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来设备简陋、规模较小的企业已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净水剂行业在近两年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行业重组:品种单一、质量低下、产量较小的企业被关停并转;一批在生产技术及设备、生产规模及管理上达到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相继涌现;净水剂生产厂家、研究单位、推广单位积极投入市场。这也使得我国的净水剂行业开始由起步、开发、试生产、小规模推广正式进入成长和发展阶段。


  比如号称国内净水剂生产基地的河南巩义,该地区的聚氯化铝(净水剂产品之一)生产企业已由2005年前的200多家减至目前的不足100家。生产厂家数量虽然变少,产能却变大。河南巩义聚氯化铝生产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30%,产能却超过了全国总产能的50%,单套装置年产能力超过1万吨的企业在巩义地区已不在少数。
  
  
  由化学法
  向混合法改进
  
  
  记者还了解到,经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和更新,净水剂品种虽然已从聚氯化铝、硫酸铝、聚硫酸铁等几个单一的品种逐渐增多,但大多都还是采用的化学法。化学法处理主要是通过加药设备定时向水中投加定量药剂来控制水质的结垢、腐蚀及菌藻类滋生等问题。但该方法运行成本高(需连续向系统投加化学处理药剂),还容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导致循环水水质不稳定,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作为全国净水剂生产基地的河南巩义市发展之初也是采用化学法生产净水剂,但近几年来,巩义当地净水剂企业开始转向活性炭、纤维球、除油滤料、精选无烟煤滤料、精制石英砂滤料、半软性填料等其他物理水处理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郑州虹阳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兼备物理水处理和化学水处理的净水剂生产企业。该公司负责人曹四发指出,物理水处理材料新品种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水处理行业的又一项空白。目前国内的自来水厂基本都是采用物理化学法的混合应用,不仅能彻底达到净化效果,还能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据介绍,循环水的再利用已成为混合法发挥作用的主要战场,在国内水处理行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物理法的静态化处理循环水主要技术指标的基础上,辅以动态化化学处理解决补水水质动态变化,较好地解决了由于补水水质波动造成循环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是循环水系统治理领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混合法的利用不仅使循环水的综合利用得到进步,在自来水净化上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近两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一些江河饮用水水源重金属超标等现象,混合法治理的优势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由内向型
  向外向型突破
  
  
  随着净水剂品种的增多,产能的不断扩张,国内净水剂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开始加大。来自巩义地区近百家净水剂生产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除一些高端净水材料企业经营尚可,聚氯化铝企业微利经营已成普遍,在国内的市场价格属于最低的地区。记者了解到,一些净水剂生产企业在调结构转方式的促进下,开始发展多元化经营,增加高端品种,在提质降耗上下功夫。除此之外,生产企业眼光开始投向国际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开拓,巩义净水剂企业已从2005年前5%的企业出口,发展到目前30%以上的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大量的产品出口国外市场。


  巩义一家净水剂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内净水剂产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产品,如聚氯化铝以价格低廉、水处理普及、效果好等优点出口量逐步增长。随着国内聚丙烯酰胺等高端产品产能的不断扩能,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已逐步取代进口,并且有望向其他国家出口。同时,江浙一带大量的净水设备和净水材料也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市场,部分企业已把出口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内向型企业开始向外向型突破。
                                              (本文图片由刘永明提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