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洋)一位优秀的同事在身边,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如同一本内容丰富的书籍,博大精深。
在记者采访他时,宋道杰说:“我没什么可写的。”这位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的人,真的没有值得称道的么?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渐渐发现这本书里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虽然只是阅读到一些章节,但是,却让我感触良多。
依依惜别
“10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我也很内疚!”宋道杰忘不了怀孕六个月的妻子临走时,对他的叮嘱,要他不要累坏身子。他知道,妻子理解的背后,是对他浓浓的爱意。
2001年,在玉门油田工作的妻子到705基地看望他,他们已有三个月没有见面了。可是,TK424多井并网集输工程正在施工,由于工程直接到影响周围几口井的投产,工期紧,施工质量要求高,宋道杰作为油建队现场施工技术员,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现场施工监督和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他从开工起就一直在施工现场,等工程完工后,他才回到705基地见到妻子。
妻子只有七天的假期,第二天就该回去上班了。看着宋道杰风尘仆仆地赶回来,妻子没有抱怨,反而爱怜地握着他的手:“你瘦了!”这样一句话,却胜过了千言万语,宋道杰没有压抑住自己的眼泪。
这一年是油建队最忙的一年,下一个工程马上又要开工了。时间在宋道杰眼里就是生命,他狠了狠心,第二天送走妻子后,又奔赴下一个施工现场。
从零开始
“那时候真的很难,我们等于从零开始。”宋道杰回想起以前在油气管输队担任技术负责时,感慨很多。
2002年,油建队整体转行为油气管输队,工作内容由油建安装变成油气储运。宋道杰清楚,当前迫在眉睫的是要解决专业培训问题。
他学的是石油矿藏机械专业,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那些毕竟只是理论知识,要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还需要一个过程。
他白天在现场,熟悉设备的流程,晚上挑灯夜战,与技术人员一起查阅大量专业书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刻苦钻研油气储运专业知识和压缩结构原理、运行使用及维护原理等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整理成培训教材,对本队技术人员和运行人员进行授课,提高团队的技能操作水平。
别人的苦,他总看在眼里,想方设法给别人挪出休假的时间,自己尽量多负担一点。他说:“少休一点假没关系,毕尽家里有我妻子顶着,别人都要照顾家里。”但是,他妻子也是名石化工作者,对家庭的照顾很有限。这些,他却从不对别人讲。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大家基本掌握了本岗位的操作技能,保证了各类项目的正常运行。至今,输气首站已安全运行了10年。
再建新功
2008年,已经成为特管中心副总工程师的他再次面临挑战。
“你看,现在油田的倒液运输等生产流程实现了信息化作业,而在以前却是依靠自身派车、自身开票,每天在倒液磅房里的票据堆积如山,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用工成本。”简单的几句话,便体现了信息化建设给特管中心带来的改变。
特管中心是七支专业化队伍组成的生产单位,是一支具有“工作面广、作业点分散、战线长、专业相互独立”特点的油田生产、保障型专业队伍,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该中心打造流畅生产链的关键。
他带领团队,以职责为单元进行流程优化,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分解到部门和岗位,并规定了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工作中的每个步骤在信息系统中对应,形成了集生产指挥、数据统计、工作量签证、费用结算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