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国燃气(下称“中燃”)在H股市场全天报收于4.210港元/股,下跌0.050港元/股,跌幅为1.17%。不过,中燃的最新收盘价仍比中石化和新奥能源联合财团(下称“联合财团”)去年12月3.5港元/股的报价高出了0.71港元/股。
与此同时,据路透社报道,联合财团表示,将再度延迟对中国燃气的收购,为期一个月时间,到9月6日为止。这是联合财团第四次推迟对中燃的收购时间表。
“联合财团或不可能第五次延期收购中燃了。同时,还可以猜测,联合财团的收购受到的阻力仍没有消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最关键的因素仍是联合财团的收购价。尤其是目前中燃的股价早就超过了当初的收购价。”
第四次延期
去年12月13日,联合财团宣布,以3.5港元/股共计167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中国燃气已发行的所有股份。其中,新奥能源在投资中占比55%,中石化则承担45%的收购费用。
然而,这笔要约报价“刺激”了市场的反应——不仅中燃的大股东用增持、心理战等方式间接阻扰联合财团的收购,持股中燃的另几大股东英国富地石油、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韩国SK集团也暗地增持中燃的股份,意图从收购中“分羹”。
或正是因为上述阻扰,联合财团多次推迟了对中燃的收购要约期限。8月7日,联合财团决定第四次延期对中燃的收购。“由于至今仍未获得中国政府有关机构的书面批准或授权,其中包括商务部反垄断法的审查。”联合财团在公开声明中说,“将要约实施期限延长一个月,以便有关机构就所需批准的申请进行审查。”
事实上,第四次延期不是没有先兆。7月初,联合财团就曾发布公告,“中国商务部于6月29日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决定延长审查要约人联合提交的申请,最长不超过60天。如8月6日财团仍未通过反垄断审查,可根据要约条款进一步延长期限。”
“新奥、中石化和中燃三方均在国内市场布局了燃气业务。因此,强强联合必然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反垄断审查。”业界律师吴俊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因此,上述声明将重点放在‘审查未果’符合收购事宜的相关程序上。”
收购前景存疑
在林伯强看来,延期收购虽不会造成致命打击,但还是能从某种程度上凸显联合财团在这项收购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关键的节点就是价格不高。”林伯强直言,“不然,收购要约很早就会获得中燃董事会的通过了。当然,不能否认联合财团对中燃股价的估价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联合财团曾明确表示,不会提高当前3.5港元/股的报价。对此,中燃表示,当前的股价不能真实反映中燃的价值。中国燃气联席董事总经理梁永昌此前对路透社表示,“中国燃气主要股东公开表明,不愿意接纳联合财团的收购要约。”
分析人士认为,收购的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原总经理刘明辉的回归。7月25日和7月30日,中燃连续两次发出公告,为刘明辉的回归进行铺垫。公告称,公司董事局已批准委任刘明辉为公司非执行董事以填补董事会空缺。
林伯强认为,鉴于中燃前年“出事”后公司的种种动态和走势,中燃被收购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可能是联合财团,也可能是出价更高的其他国内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