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能源力争成为页岩气开发主体 技术水平成“软肋”

   2012-08-09 中华石化网中国经济网

56

从去年年底页岩气被批准成为独立矿种,众多企业对它的追逐和炒作从未停止过。

昨日,湖北能源因涉及页岩气传闻而停牌,今日公司对此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上述传闻内容。

公告称,由于公司参与页岩气开发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目前仅处于前期筹划论证阶段,该事项尚不具备信息披露条件。

页岩气正在能源行业崭露头角,各大企业纷纷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但由于页岩气勘探技术和资金上都要求很高,能获得页岩气的探矿权也并非易事。

页岩气开发处前期筹划阶段

关于湖北能源将涉足页岩气的传闻,源于8月2日湖北日报《水火各显能新旧两翼飞湖北能源重绘产业版图》的一篇报道。

报道称,在页岩气方面,瞄准湖北居全国第五位的9.48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储有量,湖北能源正积极向国土资源部申报,争取成为页岩气开发主体,力争在2015年前完成全省页岩气资源调查及有利区块优选,建成2至3个页岩气勘探开发区。

故湖北能源发布《澄清公告》称上述传闻内容失实。

公告表示,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号独立矿种,由国土资源部实施一级管理,对未登记资源区块以招标方式出让探矿权。2012年5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页岩气探矿权投标意向调查公告》(下简称《调查公告》),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等作了规定,2012年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出让工作尚未启动。

但上述公告可以说是澄而未清,因为湖北能源还表示:“由于公司参与页岩气开发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目前仅处于前期筹划论证阶段,该事项尚不具备信息披露条件。”

中国石油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告诉记者,实际上,整个“十二五”期间,页岩气都将处于开发准备和探索阶段。从产量上来讲,对满足市场需求不起作用,且企业进入的成本巨大。

“此外,页岩气开发的相关政策还在发展过程中,其开发要防止一哄而上。目前,我国页岩气有很多是在炒作,在圈资源。”他说,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其经济效益难以保证。

技术仍存软肋

实际上,湖北能源不是第一家欲参与页岩气开发的煤电公司。

华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在今年年初时就已经宣布进军页岩气开发。煤电企业的介入,打破了原本由石油巨头们一手把持,未来有可能形成垄断的格局。

近几年,火电业务亏损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因此,在页岩气时代到来,转战页岩气,多元化布局,成为电力企业共同的追求。

但是华电集团因为技术上存在不足,其开发能力受到业内质疑。

曾有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资源评价和水平井压裂增产开发技术等方面,尚未形成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体系。况且,我国页岩气地质条件更为复杂,页岩层系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埋藏深,保存条件不够理想,开发技术要求更高。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要求。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曾表示,页岩气开采对技术要求较高,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积累严重不够,因此技术风险是进入页岩气开采领域的企业必须关注的风险。

由于技术上的软肋,湖北能源的独立开发能力也遭到了同样的质疑。

据了解,2011年6月,页岩气探矿权进行了首次公开招标,6家国有企业参与竞标4个区块的探矿权。当时采取的是邀标方式,受邀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公司。

而今年的第二轮页岩气招标开始向民企开放。

据《调查公告》公布的2012年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资格条件,除要求投标的内资企业注册资金不得低于3亿元外,没有过多的其他要求,门槛大大放宽。

此后,众多企业摩拳擦掌想要参与竞标,欲从页岩气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国土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大伟6月26日也曾透露,2012年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预计在7月进行,目前已有70多家企业表达意向,其中1/3为民营企业。

虽然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至今还未举行,但是各个企业积极参与的心情可见一斑。

尽管页岩气开发向民企开放,但是对于民企,周修杰认为:“无论在资金实力还是技术上,民企都无法和大型国企竞争,加上页岩气开发成本高,投入多的特点,对民企来说也是一个压力,民企取得页岩气探矿权的几率比较小。”

与民企相比,湖北能源作为国资控股的大型企业,在湖北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得页岩气开发资质的优势相对较多。

但是,湖北能源最终是否能够参与竞标获得开发权也仍旧是未知数。

正如湖北能源在公告中所称:“公司是否具备参与条件以及最终是否正式参与等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科思创联手广汽集团,聚焦飞行汽车材料创新 WPS 365通过一次性系统建设解决能源企业数字化七大核心问题
董事会变更,Monique Buch被任命为科思创新任首席商业官 宏华集团:川渝页岩气服务龙头,持续拓展页岩油、煤层气领域
万容科技亮相INC-5,并与韩国废塑料回收企业签约,开展废塑料化学回收合作 中国石油销售分公司与京东多个业务板块深化合作,共同打造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模式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