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走私激增珍稀矿流失 配额制或名存实亡

   2012-08-09 中华石化网经济参考报

104

尽管国家一直重拳严打稀土走私出口,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稀土走私不仅屡禁不止且有“升级之势”。《经济参考报》记者8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尽管目前在海关的统计中稀土出口量正在萎缩,但国外的稀土供应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事实上,大量的稀土正在通过非正常的渠道源源不断向国外输出。值得注意的是,稀土非法出口开始出现从之前的金属和氧化物成品逐步转向原矿出口的迹象。

现状

  走私猖獗稀土原矿成走私“新宠”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8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国际)论坛”会议上表示,我国的稀土行业长期存在超计划生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走私犯罪现象,去年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开展了稀土生产、环保活动,查获稀土走私案件10余起。

除了环境污染外,稀土走私无疑是困扰稀土行业的最大一个“顽疾”。《经济参考报》记者8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目前从海关统计上来看稀土出口量正在萎缩,但国外的稀土供应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事实上,大量的稀土正在通过非正常的渠道源源不断向国外输出。值得注意的是,稀土非法出口开始出现从之前的金属和氧化物成品逐步转向原矿出口的迹象。

“上半年的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没有具体统计,但是保守估计应该有好几千吨。”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令他更为担心的是,这些非法出口的原矿产品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南方离子型矿产品,而这些原矿产品在我国储量非常稀少,且更具战略意义,一旦被大量非法出口,对我国环境和资源保护都将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后果不堪设想。

上述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自一季度国家收紧稀土政策,加上受到稀土专用发票即出的影响,国内大量私采滥挖的原矿开始没有“出路”,很多矿主开始低价抛货,这些“黑户”稀土的价格压得很低。也正是因为这样,走私成了这些“黑户”新的“出路”,高额的利润和充足货源也让很多人铤而走险,并且走私的手段层出不穷。据记者了解,这些新的手段中,有的原矿通过集装箱走私到香港或者从福建转往台湾进行转口,最终流向日本、越南等地进行分离冶炼。

由于走私的存在,今年中国部分稀土产品出口到日本的数据也印证了来自日本的需求正在大幅减少。据记者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日本氧化镧699吨左右,今年上半年该数据为140吨,同比下降了80%左右;201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日本氧化钕大约为230吨,今年该数据为12.2吨,同比下降近95%。

“稀土走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稀土协会秘书长马荣璋8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从去年开始海关统计稀土出口量都在下降,这其中除了稀土价格上涨抑制稀土需求、国外用户有足够的储备、美国开始生产并占有部分国际市场外,走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2011年海外稀土进口统计是中国海关出口统计的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的120%,走私十分猖獗”。

马荣璋表示,全球市场对稀土总需求大约为12万至14万吨,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生产指标基本稳定在9万吨,从生产指标本身来看,国外市场对中国稀土的需求容量稳定在4万吨左右,中国稀土每年的配额在3万吨左右,而中国实际出口稀土不到2万吨,对于去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没有用完,除了稀土价格涨幅较大外,走私是重要原因。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的稀土走私与去年相比有增无减。2011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是30184吨,但实际出口仅使用了18600吨,占配额总量的61.6%。据估算,今年的出口配额是31130吨。马荣璋说,今年上半年实际出口稀土5000吨左右。按照目前的出口数据来看,今年配额还会有相当部分的浪费,这同时也印证了稀土走私有愈演愈烈之势。

可以说配额制度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国外用户从中国获得稀土产品,由于走私的存在,使得稀土配额制陷入“空转”的尴尬境地。

危害

  中重稀土珍稀走私危害严重

中重稀土为什么成走私“新宠”?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其背后真正的原因还是各地原矿开采秩序混乱,私采乱挖屡禁不止的现状。相比较正规的原矿生产,这些矿不用缴纳高额的矿产资源税、增值税等税费,也没有开采量的控制,所以成本非常低,因为在国内无法顺利销售,走私商在矿主手中收矿的价格也非常低,所以走私出口的利润非常惊人。

资料显示,全球70%以上重稀土都分布在中国。重稀土不仅储量少,缺口大,可替代性也小,是名副其实的稀土中的稀缺品。我国重稀土几乎全部集中在南方地区,易采、易提取,是我国南方地区独有的珍稀矿种,其中铽和镝等重稀土元素仅能开采30年。根据我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按照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年。记者了解到,海关总署早在2005年就将稀土原矿等列入禁止出口目录。2009年底,工信部发布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继续禁止出口稀土初级材料。

中重稀土原矿产品走私,无论是对于稀土产业的战略安全,还是海关出口监管都极具“威胁性”。一位稀土业界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除了资源本身非常珍贵外,南方稀土矿开采本身就存在管理难度大、分散等特点,特别是私采乱挖的现象非常严重,一旦这样的走私增多,本身也会更加刺激一些小矿违规开采、私采乱挖等,不仅污染环境,同时将会给本来就艰难的稀土整合增添难度。

整治

  多部委酝酿稀土整治“风暴”

“自稀土协会成立以来,打击稀土出口走私问题一直是所有协会会员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稀土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他坦言,和正规的出口相比,走私量巨大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其利润巨大。加上很多非法走私出口的稀土产品都来自非正规的渠道,稀土走私带动了国内稀土矿私采乱挖的步伐,不仅给我国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同时也给我国稀土行业整治带来难度,只有从矿产品的源头控制入手,继续加大打击走私力度,保持高压态势,才能做到真正有效遏制稀土走私。

“因为有高额利润,以前的确有出口走私的情况。”中国稀土协会副会长王彩凤表示,应加快健全监管体系,特别是生产规划到出口配额计划、市场需求量要有很好的衔接。另外,下一步将要实施的稀土专用发票等措施也会进一步遏制出口走私的情况。

针对稀土行业长期存在的私采滥挖和走私问题,近期相关部门的动作频频,并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整治“风暴”。5月8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与海关部门进行座谈,海关非常重视稀土的走私问题,双方商议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快速检测的手段。7月18日,国家海关总署缉私局在兰州召开“打击稀土、硅铁等资源性产品出口走私行动部署推进会。”国家海关总署缉私局副局长在推进会上表示,将加强从生产企业的源头查起。

马荣璋表示,应该加强“条条块块”的结合,目前海关总署委托中钢研旗下的安泰科技(000969,股吧)研发设计快速检测仪已经成功,包括海关总署和工信部在内多个主管部门正在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稀土黑色产业链和稀土走私,维护稀土生产和出口的正常秩序。

不少专家们认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稀土产品已有400多种、1000多个规格,而且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稀土出口税号却仅有50个左右,部分产品与出口税号脱节,既无法满足监管需要,又导致资源流失和走私现象,有关部门对此问题应予以重视和解决。此外,应完善海关检验技术手段和人才,加大对变相出口稀土产品的管理力度,加大走私打击力度。建议以稀土含量折合稀土实物的方式,将稀土功能材料纳入出口配额管理。第一,严格稀土产品出口资质审批和监管,开展稀土走私专项打击活动。第二,同时,完善海关等部门的检验技术手段,对铁合金等与稀土原料、合金等产品具有相似性的物品,出口时要加强监管和检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华为擎云公布2024成绩单:四大行业规模化落地,铸就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 原创 | 安全管理绩效与道德操守的关系
掘金西部新机遇!2025成都国际化工装备博览会盛势启航! 科思创联手广汽集团,聚焦飞行汽车材料创新
WPS 365通过一次性系统建设解决能源企业数字化七大核心问题 董事会变更,Monique Buch被任命为科思创新任首席商业官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