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并购额同比暴增300%

   2012-08-15 中华石化网东方早报

55

全球资本市场交易今年陷入低迷,但中国大陆企业的出海并购却在增加。

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内并购交易在数量上虽同比有25%的下降,但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同比仅微降了6%,且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00%。

普华永道并预计,2012年全年交易额超过去年已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又将迎来创纪录的一年。

 

全年交易额料超去年

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交易在数量上减少了33%,成为自2009年上半年以来最为低迷的一个统计期;交易金额也下降了10%。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低迷持续对欧洲的经济大国、美国以及中国本身提出挑战,并且影响了并购交易的市场情绪。

分地域看,在中国境内,并购交易在数量上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战略性并购交易也同比下降了42%。交易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私募基金交易数量也下滑了39%。

与此同时,出海并购正迎来一轮新的高潮。中国企业出海并购上半年的交易金额为去年同期的3倍,而且全年的交易金额将超过去年已是大概率事件。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合伙人刘晏来称,中国企业正抓住海外市场的买入机遇,大力并购海外能源类和工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普华永道企业融资部中国区主管黄耀和则补充指出,这与中国境内卖方的资产价格始终未能有效降低也有一定关系,“同样的资产,中国企业的要价会比境外的高出很多。”不过他难以给出要价的落差值,因他表示很多境外卖方企业是出于破产情况,并购企业更多的是承担了它的负债。

从并购企业类型看,今年上半年的海外并购中,资源和能源领域的交易依然居于首要位置,占总数量的44%;在2011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为36%。

这一领域的交易在金额上也占了很高的比重,2012年上半年披露的资源和能源领域交易金额占该时期海外并购交易金额总数的69%,在上半年披露的9宗交易金额大于1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交易中,其中7宗为资源和能源领域交易。

“这一趋势还很有可能会继续。交易的数量和规模都将增大。这种现象是由于多个因素共同驱动的,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国企业已经累积了更多海外并购经验,增强了信心。”刘晏来说道。

分地域看,北美洲和欧洲的第一世界经济体是中国大陆企业寻求高科技、资源和能源领域并购机会的主要目标国。

不过,从普华永道交易咨询部门的备案项目来看,今年下半年私募股权基金的并购交易数量将有所恢复。因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行业已经累积了过多拟投资金。“从我们接触的情况看,股权基金寻找项目、看项目的频率并未减少,只是对于投钱更加谨慎了。”刘晏来说道。经过累积,目前中国私募行业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已达到创纪录水平,“未来这些资本将面临投向新项目的压力。”

高科技企业被“追逐”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中国企业一直青睐有加的能源和资源企业外,高科技企业成为大陆企业出海并购的新的蓝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的企业中,原材料企业占比22.3%、能源电力企业占比21.3%、高科技企业紧随其后,占比达到14.9%。

在对高科技企业的兼并过程中,大陆企业不仅仍然持续关注于从海外市场引进先进的工业技能、技术和知识产权,“而且我们发现一个新兴趋势是,中国大陆企业也开始通过渗透海外市场以谋求企业的发展。”刘晏来说道。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来抢夺海外市场。比如,万达斥资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AMC院线,成为有史以来非金融、非资源行业中,并购金额最大的一宗交易。另外,青岛海尔也斥资1亿美元完成了对三洋电机在东南亚地区的白色家电事业部的收购。

“这一变化在今年表现得非常突出。”普华永道企业融资部中国区主管黄耀和说道。在此之前,他所在的部门12个月内如果能牵头10个项目,那么10个项目都会是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境内进行并购,但今年如果发生10宗交易,其中就有4宗是中国企业出海并购,“还有十几宗项目在运作中。”

今年还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新现象就是,中国民营公司和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地与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合作进行海外并购。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基金斥资4.08亿美元收购德国混凝土泵生产商普茨迈斯特公司的全部股权,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三一重工持股90%。

此次收购被认为是中德之间目前规模最大收购交易之一,而工程集团是德国经济的支柱。2007年,普茨迈斯特收入一度创下10亿欧元的纪录,但在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下降了近一半,导致了数百人的裁员。三一重工超越普茨迈斯特成为世界销量最大的混凝土泵制造商的时间点是2009年。截至2010年末,普茨迈斯特总资产4.91亿欧元,净资产1.77亿欧元。2011年,普茨迈斯特营收徘徊在5.6亿欧元(约合7.5亿美元),净利润600万欧元。

据业内人士估计,实体企业联手股权基金出海并购的趋势还将延续。这种组合为何会成为一种代表趋势的同盟体?刘晏来称,是因为股权基金在其中扮演了很多实体企业无法扮演的角色。

“我们接触的案例中,有的是私募股权基金先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并购项目,然后找到了实体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刘晏来说道,除了寻找项目之外,股权基金还能为实体企业寻找优秀的海外管理团队。“而股权基金也必须要依靠实体企业,尤其是有强大国资背景的,来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收购。”但本质上,股权基金仍是个财务投资者,他们依然会在3至5年后通过退出实现收益。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