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峰值: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012-08-16 中国化工报陈丹江

167

  “石油峰值好比幽灵,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始终挥之不去。国际能源署原本预测石油峰值将在2040年前后到来,但从近两年世界各地石油消费的情况来看,他们不得不调整了预期,认为石油峰值就在眼前。”中国石油峰值研究分会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冯连勇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最近10年来,石油峰值这个话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论。再加上近两年人们对碳排放、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关注,更引发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思考:在碳排放约束越来越大的后石油时代,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的中国该怎么办?
  
  
  常规石油峰值在2006年
  
  
  石油峰值,源于1949年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发现的矿物资源“钟形曲线”规律。哈伯特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点,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

 

 

  陆上石油资源日益减少,我国开始探索海洋石油资源。5月9日,我国首座深水石油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正式在南海开钻。图为“海洋石油981”全景。 (CFP 供图)

  石油峰值派曾预测常规石油峰值在2006年出现,最大的常规石油产量为每天7200万桶。国际能源署也承认石油峰值终将会出现,但他们以前的观点是世界石油峰值将在2040年前后来临。2009年8月3日,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却表示:“全球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能源危机逼近将给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危害。许多政府似乎并未意识到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未来10年左右全球石油生产就可能达到高峰,这较此前大部分国家的预期提前了至少10年。”


  一些石油公司也开始意识到石油资源的紧张。2009年2月19日,道达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老油田(如北海油田)的产量递减率将明显加快,世界石油产量将很难达到0.89亿桶/天。由于金融危机和油价的影响,道达尔公司在对2015年石油产量预测值的基础上减少了至少400万桶/天。石油峰值就在眼前。”

 

 

  目前,全球的很多油田都在使用最新采油技术,以达到二次开采甚至三次开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的三元复合驱技术成为了三次采油的重点技术。图为第六采油厂试验大队人员正在查看石油外输流量。 (本报记者 赵凤莉 摄)

  冯连勇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1980年全球石油产量约为30.9亿吨,经过26年爬升至2006年的39亿吨,至2011年才接近40亿吨。


  “尽管其间油价出现过较大攀升,也未能刺激石油产量大幅增长。因此,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世界石油产量早在2006年之后就已经进入了峰值平台期。”冯连勇说,很多不承认石油峰值已到来的人其实是拓宽了“石油”这个概念,加入油砂、油页岩、液化天然气等资源,让“石油”变得更加广义。也就是说,2006年之后所增加的石油产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变”出来的,是用非常规手段“造”出来的石油。
  
  
  气候问题加剧峰值出现
  
  
  冯连勇还认为,石油峰值的来临不单是因为资源日益枯竭,气候变化和对碳排放的约束也是原因之一。


  据了解,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生效,到2007年“巴厘路线图”通过,再到2009~2011年相继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和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将来不可避免地成为化石能源生产的制约。

 

 

最近10年来,石油峰值这个话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论。图为国内专家学者组织召开的一次世界石油峰值研究进展讨论会。 (袁锋 摄)


  有专家指出,化石能源的生产过程不仅会造成碳排放问题,同时也会造成其他环境问题的出现,如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处,运输及炼化过程的燃料泄漏,化学物质如砷、镉、汞等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等。


  国际能源署去年发布报告《世界能源展望》认为,要满足在本世纪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全球在2020年前的碳排放量必须达到峰值。换句话说,要想使地球适宜人类居住,就必须控制化石能源产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资源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无节制地开采,必然会进入一个缓速增长甚至产量下降期。”冯连勇说。

 

 

一些专家认为,从2006年开始,全球已进入后石油时代。 (冯连勇 供图)


  不仅石油如此,峰值现象还在扩展,正向其他化石能源领域发展。全球众多的学者都认为其他化石类峰值也是客观存在的,并正在加速到来。2007年,美国的一位专家就提出过全面峰值的概念。有专家还预测,天然气峰值是2020年来临,化石能源峰值则是在2030年左右全面来临。
  
  
  后石油时代已显现危机
  
  
  “随着石油峰值的到来,全球也开始进入后石油时代。”冯连勇认为,这个时代有如下特征:第一,石油产量已经处于高峰平台期;第二,能源投资回报值不断降低;第三,油价高启且剧烈震荡;第四,很多国家和公司已经开始制定各种行动措施应对石油峰值。


  或许“后石油时代”这一概念太过学术化,不好理解。但近年人们从包括我国石油行业在内看到的一些现象,已经带有后石油时代的典型特征。

 
  一是油田已经或即将变成战场。世界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更激烈,往往以战争的形态表现出来。利比亚、苏丹、叙利亚等石油产地子弹在飞、炮弹在轰鸣;伊朗战争阴云密布,也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甚至连多年平静的我国东海、南海地区,也因油气田的发现而变得火药味十足;石油运输通道,如霍尔姆斯海峡、马六甲海峡正成为众矢之的。


  二是油田已经变成“化工厂”。全球的很多油田已经由最初的自然开采,发展到往油田注水开采,再到注化学品开采,且注入的化学品由一代,发展到二代、三代,注入化学品的量也越来越大,并由此产出大量非石油液体。许多专家不得不承认,油田已经渐渐变成了“化工厂”。

 
  三是油田已经成为垃圾场。现如今的油田,废弃物、垃圾、化学品随处可见。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使奥巴马“心碎”,让美国环境“受伤”。时隔不久,我国渤海湾2011年发生的溢油事件,使渤海湾大面积遭受污染,让国人对海洋油田环境安全产生疑虑和不安。


  一些专家认为,后石油时代的到来,我国或将遭受更加严重的围堵,化石能源资源短缺将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获取国外资源难度加大,各种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
  
  
  应对还需“新老”能源并用
  
  
  那么,面对石油峰值的到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如何迎接挑战?


  冯连勇认为,当务之急是我国应重视加强对石油及能源峰值的研究,特别是要结合我国国情研究石油资源及其他能源的变化趋势,密切跟踪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同时,我国还应加大对石油峰值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及早认识到石油峰值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减缓城市化发展速度,提高GDP质量,由以往追求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轨;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实现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制定出油、气、煤等能源资源的危机应急预案,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将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常规石油峰值问题被确认之后,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近年来增长较快。比如,近年来加拿大的油砂产量快速增长,美国的页岩气产量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美国页岩气的产量已经超过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3,美国花旗银行甚至还预测美国将来要出口石油。”冯连勇介绍说。


  还有专家认为,石油峰值的到来,对石化行业虽是挑战,但也是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高级顾问曹湘洪就石化行业应对后石油时代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要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我国包括大庆在内的一些老油田,运用新技术还有较大的开采潜力。我国的石油采收率一般为30%,比较好的也就是40%~50%,怎么样才能提高地下石油的采收率,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努力攻关去解决问题。


  二是大力开发节油新技术。我国对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利用效率比日本等发达国家低出许多,在节油、节能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大有文章可做,这就需要不断研究节油、节能新技术。

 
  三是向深海要石油,加大对南海地区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力度。南海像另一个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我国在南海的石油开采才刚刚起步,比周边国家动作晚了几十年,我们要在南海建设“海上大庆”。


  四是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我国是农林大国,把秸秆变成油,把水碱变成酒精,开发生物燃料的前景广阔。这些方面我们正在探索,但力度远远不够,需要加速。


  五是大力开展利用油页岩等非常规石油资源。我国还有很多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包括油页岩、油砂沥青等,这些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可以部分弥补我们国家的石油供应不足。


  六是开发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技术,减少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目前,我国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已经实现产业化,在这些领域还大有可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