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重创海盐产业或迎涨价潮

   2012-08-17 中华石化网上海证券报

34

台风对产量的影响需要时间积累。随着库存的消耗,当9、10月份海盐生产旺季来临后,产量的影响会更加充分,供给将大幅下滑。目前,山东原盐企业已有涨价苗头,而旺季来临后市场供需格局会打破,将带动盐价上扬。云南盐化、新都化工、和邦股份、双环科技等涉及原盐产业链且自身未受台风冲击的上市企业,有望受益未来原盐涨价潮。

8月以来,山东等多地连续遭受强降雨及台风袭击,海盐产业损失严重,整体产量将减少三分之一。由于海水制盐整个过程需经历几个月时间,此次生产链被冲垮后将需要较长周期恢复正常生产。分析师称,这一事件的影响将一直延续到明年春季,将带来盐价上升及原盐供需失衡。15日,山东、河北受灾严重地区的原盐已出现涨价苗头。

海盐生产遭遇大破坏

原盐按来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矿盐3类。我国原盐分布区域化非常明显,形成了东部海盐,中部及西南部井矿盐,西北部湖盐的生产格局。其中,海盐生产的全过程都在露天下进行,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作为山东省的第二大产盐区,滨州市盐区自7月22日至8月3日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13天内,最高降雨量达426.6毫米,由于雨水大、持续时间长,蒸发量几乎为零。随后,8月3日的“达维”热带风暴导致盐田内洪水无处可排,全部被淹,生产所需四级卤水基本损失殆尽,池内存盐所剩无几。

山东省盐业集团滨丰盐化有限公司是由省、市、县三级盐业公司联合投资的一家大型盐业生产企业,其下辖盐田在此次灾害中全部被淹,原盐雨化损失2.2万吨,饱和卤水7.6万立方米、高级卤水7.5万立方米、中级卤水43.4万立方米损失殆尽。由于原盐生产卤源中断,已严重影响了秋季和明年春季生产工作。此次降雨致使该公司秋季减产70%以上,间接影响明年产量5万吨。

记者另从滨州市盐务局了解到,滨州市盐区今年根据计划要生产原盐380万到400万吨,强降雨及台风袭击将导致减产约130万吨,减产三分之一。而随着盐田冲毁,卤水被淡化,有的盐田需要重新改造,近期甚至整个秋季都不可能恢复正常生产。

据当地盐务专家介绍,整个海水制盐的生产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生产链,把海水提高到饱和结晶卤水,要经过初级卤、中级卤、高级卤、结晶卤四个阶段,整个生产过程需经历几个月时间。此次强降雨及台风将整个生产链冲垮后,恢复正常生产所需要的周期也相当长。

除了山东外,河北此次也有14家制盐企业308万公亩盐田受灾;天津也受重大影响。业内预计,唐山、沧州的原盐整条生产链遭冲毁后,将造成今年秋晒绝产,并使明年春晒卤水基本损失殆尽。

原盐供需格局将被打破

“我们估计这次受灾将使国内原盐至少出现7-8%的产能损失,直接会影响到今年秋季的产量,并打破当前的供需形势。”一位券商研究员对此分析说。

在他看来,台风对产量的影响需要时间积累。随着库存的消耗,当9、10月份海盐生产旺季来临后,产量的影响会更加充分,供给将大幅下滑。目前,山东原盐企业已有涨价苗头,而旺季来临后市场供需格局会打破,将带动盐价上扬。

“在我国原盐库存逐渐减少的大背景下,我们预期未来半年国内原盐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同时带动纯碱价格反弹。”上述研究员说。

潍坊盐业协会秘书长王子军也认为,作为海盐主产区的滨州、东营原盐产能有800万吨左右,此次减产后将打破原盐产销格局。两碱等用盐企业将会到其他盐产区购盐,必然带来盐价上涨,直接影响秋季原盐产量和明年的生产及价格。百川资讯显示,15日,山东、河北受灾严重地区的原盐价格略有上调。河北地区海盐出厂价的增幅为10元/吨左右,山东部分地区增幅在5元/吨左右。

据悉,我国原盐的消费结构中,化工用盐占比73%,食用盐占16%,其他占11%,盐化工消耗以纯碱和氯碱为主,其中,纯碱用盐约占40.9%,烧碱用盐约占44.4%。

“从这几年原盐和下游烧碱、纯碱的产量来看,2011年以来工业盐产量增速明显大大低于烧碱和纯碱的产量增速。这说明原盐的供给量是低于需求量,原盐的库存是逐渐减少的。”该研究员说。

据他介绍,潍坊的原盐产量占到全国的20%多,其变化最能反映全国的状况。2012年上半年,潍坊库存原盐347万吨,同比减少了21.67%。库存的逐渐减少说明有补库存的需要,也有望带动价格上涨。

至于外界担心纯碱行业景气下滑会影响纯碱产量,以致减少对原盐的需求,上述研究员认为纯碱产量仍会保持增长:一方面,玻璃行业从2010年开始进入产能扩张期,产能增速非常明显,从而加大对纯碱的需求;另一方面,尽管纯碱价格弱势,但联碱企业的氯化铵盈利能力相当强,对负荷的提升作用大。由于这两方面原因,今年前7个月纯碱产量同比提升了6.1%。

综上可预判,云南盐化、新都化工、和邦股份、双环科技等涉及原盐产业链且自身未受台风冲击的上市企业,有望受益未来原盐涨价潮。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