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深海油气的开发受各方关注。22日在上海举行的'2012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论坛'传出信息,我国首座用于深海油气开采的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自今年5月初开钻以来,运行情况平稳,已在南海钻井3口。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迅速发展,将给陷入订单困境的国内造船业带来转型契机。
'海洋石油981'示范意义重大
'海洋石油981'是我国首座第六代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建造。包括'海洋石油981'在内,'十一五'期间中海油建造了一支五型六船的'联合舰队',目前已陆续投入运行。
中海油深水钻井船项目组副总经理粟京表示,'海洋石油981'自开钻以来,运行情况良好。目前工作在南海荔湾区块,水深条件约2450米。截至8月中旬,'海洋石油981'已完成3口井的钻井作业,平均不到2月即钻井1口。在无故障运行时间等可靠性指标上,'海洋石油981'表现出色。
'海洋石油981'的成功建造和平稳运行,对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竞争力有重大示范意义。在这座装备运行以前,我国只能建造第三代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即在水深300米的浅海作业。通过建造'海洋石油981',包括中国船舶工业集团708所、上海外高桥船厂在内的设计、制造企业积累起了丰富经验。
此外,在一些配套设备上,民营企业获得了施展空间。比如,为了适应南海区域恶劣的台风环境,A股上市公司亚星锚链开发出了世界最高强度的R5系泊链,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走向深海大势所趋2500亿投资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由于油价的居高不下,海洋油气的开发是当前的一大热点。有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海洋油气新发现中有一半在深水。当前,我国的海洋油气主产区在浅海,由浅海走向深海是未来大势所趋。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锋表示,南海的油气储量约350亿吨油当量,其中有230亿吨分布在中国传统海域内。此外,南海蕴藏的可燃冰资源储量乐观预计达到700亿吨油当量。目前,多个周边国家在南海的油气产量已超5000万吨,而中国在南海资源最丰富的中南部没有一口油井。
中国石油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表示,虽然今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但海洋油气的开发投资仍有望增长10%左右。具体到我国,'十二五'期间用于海洋油气开发的投资预计将达到2500亿元,从而把海洋油气产量从目前的5000万吨提升到1—1.2亿吨。
千亿级别的大投资,将给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带来极为可观的需求。继上海外高桥船厂建造'海洋石油981'后,近期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服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兴旺号'正式开工。除了钻井平台外,海洋油气开发还需要大量的深水物探船、铺管起重船和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等装备。
粟京表示,中海油即将开始建造第二批重大装备,预计在2015年前后投运。围绕这些装备的招投标,将成为海工装备市场的一大热点。
船厂转战海工装备有三道难题待解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快速发展,给深陷订单困境的国内造船业带来转型契机。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船厂仅承接新船订单10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按手持订单计算,部分船厂已无法保证今年下半年的开工需求。并且,新船的预付款比例从之前的40%大幅降至10%,使企业资金面临断流。
反观我国造船业最大的竞争对手韩国,情况却要好得多。有统计显示,上半年韩国的接单金额是我国的一倍还多,原因是其获得了钻井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高端海工产品,而我国接到的订单多是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传统产品。
鉴于国际航运业的低迷短期内难以缓解,越来越多的国内船厂计划上马海工装备项目。为中海油建造了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的熔盛重工集团,正在加强拓展海工装备市场。集团负责人表示,正积极跟踪马来西亚、中国以及欧美国家的海工项目,包括起重船、钻井平台等。其中部分项目已经投标,正在等待客户反馈。
赵志明表示,目前我国海工装备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只有7%,而韩国和新加坡都在20%左右,尚有很大追赶空间。但船厂转战海工装备时,有三道难题待解:一是加强设计能力。目前海工装备的设计主要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部分国内企业已尝试用收购的办法缩小差距。二是加强总装承包能力,争取形成5-6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商。三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海洋石油981'中约2/3的关键设备依赖进口,这种局面需要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