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北极海冰的总量已下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证实了该地区的急剧变暖,而且可能是更剧烈变化即将到来的前兆。气候的变化给北极带来的除了生态上的一系列反应,对人类而言更多的是巨大资源宝库的现身。
2016年北极将无冰
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北极海冰已经收缩至1979年卫星观测开始以来的最小面积,比此前2007年9月的历史低点还低。海冰覆盖4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而2007年的这一数据是417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意义重大,部分是因为当前的水平提前达到9月份融冰季节末期的水平。加速融化的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周期性的气候和水流,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主要原因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而北极这种融化还会越来越快,因为冰层越来越薄,这样冰就更容易分解。
专家们认为,2007年编制的预测报告低估了北极冰的融化速度,最近6年是气象观察史上北极最热的时期。那里的年均气温比地球其他地方的气温升高快两倍。据剑桥大学教授彼得·瓦德汉姆估计,按当前的速度,到2016年夏季北极就无冰了。
西北航道变常规航道
其实,冰川融化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某些知名城市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气候变化等,没有冰的北极,从短期看甚至会带来更多好处。随着迅速消退的海冰,珍贵的矿产资源将得以开发,新的海岸线得以开辟,同时带给农业、航运、采矿、渔业和能源开采新的经济机会。比如,此前存在于传说之中的西北航道。这条航道位于加拿大北极圈,连接大西洋(600558,股吧)和太平洋(601099,股吧),也连接着亚洲和欧洲。
如果这个航道通行的话,可以减少从亚洲到欧洲1/3的路程。然而,在过去的6000年-8500年,这条航道都被冰层覆盖。1905年,挪威探险家阿姆森在艰苦开凿了两年后,才好不容易开拓出一条窄窄的西北航道。而2007年,欧洲太空署宣布,曾经充满冰的西北航道首次变得畅通无比。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数据,今年西北航道的关键部分也已无冰。西北航道可能会比人们预期得更早成为一条常规航道。
冰面下冒出“淘金热”
海冰逐渐融化,除了航运公司得以渔利,更多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也将北极圈变成了新的淘金地。
研究显示,全球未开发的天然气和石油中,分别有30%和13%都在北极,但此前,这些资源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而难以开采。虽然能源巨头们都不愿承认气候变化其实有助于其在北极的开发,因为他们不希望被扣上“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牟利”的帽子。但事实上,气候变化的确使像阿拉斯加等地区的油田开采变得更容易。为此,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和俄罗斯这些环北极国家都已颁发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执照,以期抓住掘金的最优时机。
研究指出,北极冰层厚度与冰层覆盖范围都在减少。2004年冬天,北极中心区域的海冰体积约为1.7万立方千米,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为1.4万立方千米。2004年夏天的海冰体积为1.3万立方千米,而现在仅为7000立方千米。
据推测,融冰速度加快是全球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造成的。如果预测得以证实,整个北极地区可能最终将没有海冰。这也将引来对北极地区石油和鱼类资源开发的“淘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