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片」
中俄原油管道,是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它起自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止于黑龙江大庆。管道全长近100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
在铺设这条原油管道之前,中国由俄罗斯进口石油主要靠铁路运输。输油管道不仅输送量大幅提高,运输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中俄石油管道谈判历经15年,最终签约。这是中国与俄罗斯建的第一条石油管道,具有标志性意义。
「十年回首」
长期以来,我国油气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约80%需要经过海盗猖獗的马六甲海峡运输。
十年来,我国能源保障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已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大方向布阵能源进口通道。其中东北方向,中俄原油管道已投入使用。西北方向,中哈石油管道2009年已投产;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均已投入使用,C线在建设中。西南方向,中缅油气管道在建设中,预计明年6月贯通。
如此,陆上三大油气通道与海上航运通道一起,形成了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
80后的吴振宁从未觉得自己如此重要。
2011年10月14日漠河发生6.6级地震,那一天,中俄原油管道漠河首站站长吴振宁的电话就没停过。
所有人都在问,管道是否受影响?
“我们身上汇聚的不仅仅是俄罗斯和中国,而是世界的目光。”8月25日,吴振宁说。
中俄原油管道穿行于地下,“黑色的金子”日夜不停流动,从俄罗斯逶迤而来,穿越黑龙江底,再经过933.85公里的穿行,抵达大庆。
每年运送1500万吨,签约20年。
这是一场经历了15年“拍拖”最终结合的漫长婚约。俄罗斯向亚洲伸出了粗壮的能源之手,中国顺势而上,打开了能源的北方通道。
“绝对的双赢。”8月31日,中石油中俄合作项目部总经理蒋奇说,谈判最终成功是中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普京在开启中俄原油管道俄国段的阀门时曾说,这是双方能源合作的重要时刻。
一个无比美好的开端。
幸运的小镇
北纬53度。漠河兴安镇。
极寒气候让这个小镇瑟缩成一个村子的模样。
2009年施工队进入之前,小镇尚未通电。如今,每天地下奔涌而过4万余吨原油,位于兴安镇的漠河口岸,成为黑龙江过货量最大的口岸。兴安镇也有了成为石油小镇,发展工业旅游的梦想。
最初,兴安镇并不在中俄原油管道的视野之内。
1994年俄罗斯首先提出了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俄罗斯开发远东的计划开始实施,它看中亚太市场”,蒋奇说当时想要建立的是安大线,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经满洲里入境,终点到大庆。
这条线最终被否掉。一个理由是,它途经贝加尔湖的部分上游水源区,恐湖水会被污染。安大线从此搁置。
蒋奇说,最终俄罗斯科学院提出整条线路北移,向东延伸到远东港口纳霍德卡。2003年,俄方表示可以在此条线路距离中国最近的地方修一条支线。
距离最近的是漠河县。该方位上唯一的小镇就是兴安,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贷款换原油的转机
有了口头许诺,但一直未能在政府层面签订协议。
谈判艰难,其间多有反复。僵局持续,直到2008年。
这一年金融危机来临,中方提出了提供贷款的建议。
贷款换石油。这是中俄石油谈判的一个转折。此后,双方对细节进行敲定。
这是第一次有了贷款换能源的模式。此后,这一模式应用于多个国际能源合作项目。
2009年2月17日,3亿吨的原油合同签署。
谈判的艰难,折射的是这条能源通道的至关重要。
中俄原油管道被称为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对于中国来说,与世界第一原油出口大国俄罗斯的合作,是能源战略的迫切需要。
甩开被扼住的咽喉
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中国原油管道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原油进口的多渠道和运输方式多元化,显得尤为重要。
中东和非洲地区,仍是未来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资源地。运输依赖水路,尤其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曾经,中国进口石油的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盗猖獗,劫案不断。这个885公里的狭长水域,就像容易被扼住的咽喉。
中俄原油管道像是开了一道天窗。
中国目前每年石油对外需求量已超过2.5亿吨。中俄原油管道持续的石油供应,是重要的安全砝码,稳稳坐落于北方。
而北方通道,“道路宽阔”,潜力巨大。管线一旦建成,“双方都不会轻易停输”。据介绍,目前中俄双方正在研究增加输量的可能性。
万一海运被掐断,“这1500万吨会给国内原油供应做贡献,更主要的是一个心理的保障。”蒋奇说。
奔涌的石油,如同血液在地下动脉安稳运行,支撑着的是中国石油市场稳定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