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欧、美反倾销大棒相继抡起,加之国内市场短期内大规模启动乏力,光伏行业如今陷入“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外界对于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犹如“雾里看花”。
民生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欧、美反倾销的负面影响会在明年集中发作,届时全行业面临的将是欧洲市场超过400亿元销售收入的损失,以及近一半的欧洲市场份额的快速丢失。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则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十二五”期间国内光伏发电并网将步入快轨道,未来一段时间内下游电站开发及运营的投资价值将逐渐凸显。
欧洲市场份额明年折半
主持人:欧洲对华光伏反倾销已正式立案,接下来会进入到哪些程序?
王海生:在立案之后,首先会做一个针对涉案企业及相关人的取样调查及发问卷,采样大概需要15天,发问卷是15—37天;问卷收上来之后其实就有了一个初步结果,然后再针对这个结果对被调查人做一个回访,通过拜访来做一下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反倾销的一大特点是比较重视反倾销对于整个社会公益的影响,如果调查发现,反倾销有可能会对其他行业或者说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就有可能不会采取反倾销措施。
基于此,我认为,这个社会利益调查有可能会为中国企业带来一丝转机。因为中国企业退出会加剧欧盟社会失业问题。
主持人:欧洲反倾销对于我国光伏行业的影响,一个笼统的说法是会带来204亿美元的中国对欧光伏出口额的损失。对行业的具体负面影响该如何分析?
王海生:204亿美元的出口额只是2011年的数字,今年会发生一些变化。一个是出口量上,虽然德国市场变化不大,但意大利会明显下滑,总体上今年欧洲市场会下降15GW左右,电池组件的平均售价如果按照0.7美金/瓦计算,全年对欧销售额大概是100亿美元,降到去年的一半。事实上,按照我们的预测,即使没有反倾销这个事情,欧洲政府补贴下调也将导致主要国家市场继续下滑。综合分析,明年中国产品在欧市场份额会下降30%—50%。
反倾销对今年100亿美元的对欧出口额可能不会有影响,因为年底前不会出初裁结果。但对于明年市场,我觉得可能会导致50—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400亿元)销售收入的损失,相当于去年中国从欧进口整车的贸易额。
国内市场短期难替代
主持人:“外患”深重,业内对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的呼声越来越高。您对国内市场启动有何预期?
白建华:太阳能发电在我国将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的发展现状是,上网电价还比较高,技术亟待改进,成本需进一步降低。应该说,加快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可进行系统性改进的方面还很多,比如从规划、建设、运行,到技术、标准,再到政策,还有很多配套的或者是各个环节协调的工作要做。
王海生:欧洲市场一直占据国内光伏产品销量的70%以上份额,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市场仅消化不到5%的产量。由于国内光伏发电“并网难”问题的解决仍需时日,70%市场的丢失要靠5%市场的崛起来弥补,短期来看是无法办到的。
主持人: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对于大型电站并网问题,是否容易解决些?对于国内光伏市场迅速崛起是否更实际?
白建华:分布式电源一般是接入配电网,接入后实际上改变了传统配电网发展的形态,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说电流质量的问题,需要重新规划设计配电网。为了维护电压频率的稳定,需要配置新的控制设备相关设施,从运行上也增加了一些难度。同时,它的影响不仅仅是配电网的问题,它的波动性的运行直接会影响配电网和输电网的交换,会影响到输电网的规划和运行。这就意味着需要电网对分布式发电项目所在的输配电网进行新的设计和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王海生:现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多在中东部地区做,用户自己装、自己用还可以,但是你如果给别人装,让他来给你付电费,而且电费要10到20块钱,这个是很难消纳的。如果从东部的配电网里面吸纳分布式能源,再卖给用户,本地再形成一个结算机制或者结构,这个跟以前原本的电网设计的构想又有区别。而且,分布式发电项目每千瓦造价在1.5万元左右,这个比大型地面电站高出5000元,成本上也不具优势。因此,分布式能源是一个好的方向,但是在技术和机制上还是有一些问题。
电站或成投资“蓝海”
主持人:短期内寄望国内市场可能不切实际,但未来几年其中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并网问题,会发生哪些积极变化?
白建华:国家对太阳能发电提出了一个规划目标,2015年是2100万千瓦,2020年是5000万千瓦。这个目标,我个人认为,从电网建设的角度来讲,不管是接到配电网搞分布式,还是由输电网接入大型光伏电站电量,电网都应该能全部消纳。这一点没有问题。
为了达到国家规划的目标,不但要解决已有的风电等问题,还要对新增的投产规模部分,找到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的同时还能让它高效运行、发挥生产效率的方案来。这些方案涉及的技术标准及运行机制,目前都在系统研究中。支持新能源发展是国家电网的责任,不会回避任何问题。
主持人:随着并网难问题逐步化解,国内光伏市场中的一些投资机遇会不会再次迎来爆发期?
白建华:在我看来,光伏全产业链中,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化解。国家提出到2020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5000万千瓦,而目前国内光伏制造业的产能高达7000万千瓦,即使这些年产能不再增长,仅靠国内市场到2020年是无法完全消化的。
王海生:现在光伏制造企业全年开工率平均不到一半,只有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中小乃至大厂逐渐退出这个行业,挤出一些过剩的产能指标,制造业的市场才会逐步企稳。届时如果全国大厂仅剩下5家,每家年产能10GW以上,规模效应得以发挥,价格才可能趋于平稳。但是,短期内这种现象不会出现。
上游制造业短期内改善的乏力,却不会影响下游光伏电站建设投资机遇的向好。到今年底国内光伏装机乐观估计或可达600万千瓦,这离到2015年2100万千瓦的目标还存在巨大差距。随着国内光伏电站建设潮在未来的涌现,电站开发及运营的投资潜力会越来越大。
电站开发,除了面临国家大幅上调光伏装机目标带来的长期利好外,实际利好是去年国家出台的光伏固定上网电价政策。从目前政策释放的信号来看,除西藏以外地区,1元/度的电价水平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将可充分保证电站开发的投资回报预期维持在内部收益率6%以上。此外,建设光伏电站的设备成本投入将会进一步降低,进而会拉动电站开发投资收益的进一步提高。
嘉宾介绍: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和民生证券电力及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