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大港油田物资战线上的“铁军”

   2012-09-19 中华石化网

181

新一轮供暖期悄然临近,大港油田物资供销公司转运库煤场车水马龙。

9月17日,正值当午,秋老虎肆虐横行。煤渣吸足了阳光的热量,隔着鞋底烫着脚底板,人不得不左右脚交替站成“稍息”的姿势。

一辆拉煤的大卡车刚刚拨开“黑雾”离去,留下董萍驾驶着铲车在煤场平整场地。如果场地不平不仅使车辆容易撒煤,而且可能让整个铲车侧翻。因此,每次装车后,铲车司机都会抓紧时间平整场地。

转运库有两名女铲车驾驶员,董萍是其中之一。她身体单薄,与铲车站在一起很不协调。尽管煤场已经热得像一个大烤炉,但为了抵挡装卸时扬起的煤灰,她不得不戴上防风镜和厚厚的口罩保护自己。口罩边缘的汗迹和鼻孔位置一抹俏皮的黑色,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转运库党支部书记罗展煌说,供暖期一天天临近,用煤高峰眼看就到了,等真正进入严寒期,转运库一天要装五六十车煤,扬起的煤渣让整个煤场能见度超不过20米。无论怎样用棉纱密封,驾驶舱每天至少能扫出一捧黑灰,人免不了一身灰土。另一位女驾驶员张海燕,为了方便洗头,干脆剃了“板寸”,不少外来拉煤的司机初见都认不出她是女的。

转运库负责的大宗物资中,燃煤、水泥、重晶石这样容易扬起粉尘的不在少数,所以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三四十岁的工人,头发被染得灰白,脸上只有眼睛和嘴巴的位置能勉强看出肉色,像画着脸谱一般,周而复始地穿梭在火车车皮和仓库之间。由于地处偏远,站上的水源全靠车辆运输,除了饮用外没有什么富余,工作之后洗洗涮涮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稳定、肯干、任劳任怨……”说到转运库的“铁军”,罗展煌不断地重复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词。

这里并不是想象中吊臂挥舞、集装箱起降的现代化仓库,而是一个坐落在芦苇荡里的大院,还用着二十年前的红砖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年有150万吨各类物资从这里经转,流向油田的各个角落。

加班对于转运库的职工来说很平常。只要物资到了,哪怕有一辆车来拉柴油,从油库值班到地磅称重再到门卫也要全部到位。机务队于东算了一笔账,每年机务队接的铁路物资在100万吨以上,列车拉一趟煤4000吨,油罐3000吨,加上无法计重的散件,转运库的机车平均每天都要出入10次。由于车皮延误要交罚款,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物资来了就是战斗状态。

日益增加的工作量,让董萍不禁想起了龙年春节。整整7天假期,从上午7时到下午5时甚至到半夜她都与铲车为伴。铲车玻璃上凝结的水珠,碰上扬起的煤渣,不一会儿就形成一片黑冰。董萍不得不干一会儿就要顶着黑风,下车擦一次玻璃来确保视线清楚。铲车没有减震,方向盘也没有助力,一天下来手和胳膊都会肿起来,人也像散了架一般。

董萍说,这样的工作对转运库的驾驶员来说是再平常不过,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季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担忧。只是有时下班很晚,走在路上看着万家灯火,想到自己扔下孩子照顾不了,心里就会难受一阵子。(记者肖庆晖 特约记者石坚 通讯成燕)

  采访手记  

  “奉献能源,创造和谐”是中国石油人的共同追求。石油事业集聚着各条战线员工的辛勤汗水。对于物资供销人来说,为了保证油气生产运转正常,他们必须确保各种物资保质保量运送、按时送达。这份责任让他们不惧严寒和酷暑,用行动诠释责任。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