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郭志芳 蔡莉)有人觉得,搞物资供应很神气,权力挺大;也有人认为这工作是苦差,责任太重。石家庄炼化800万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项目部物资供应部副部长王双录对他的岗位工作理解却很简单——“我们干的是一份良心活儿。”为了干好这份良心活儿,他握住三个“最”字不撒手,有时甚至显得特立独行。
最少的标准
物资采购工作直接关系企业的利益,各个环节处于社会利益链条之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单位、个人打交道,对于投资近80亿的大项目,采购管理难度可想而知。面对困难,王双录以不变应万变,办事标准只有一条:一切都得合规。
王双录认准一个理儿:“在过程中把握住原则,严格按规定操作,就不怕没有好的工作结果!”他把物资供应管理规定作为开展工作的“纲”和“宗”。对外单位人员强调程序和规定的权威性,树立自己的形象,赢得对方的理解。而在本单位内部人员面前,养成不打折扣地执行程序和规定的习惯。
项目建设开始以来,物资供应部采购设备达到四千多台套,比概算节约成本七千余万元,王双录带领大家依据管理规定制定的采购策略发挥了大作用。他们一方面把住了成本关,一方面把住了质量关,在执行过程中不容半点折扣,该招标的必须招标、该走框架协议的必须走框架协议,一批服务优、报价廉的优质供应商被挑选出来,成为项目建设的合作者。这些,都印证着王双录的那句话:“程序和规定既是企业利益的保护框,也是物资供应人员的保护伞。”
因为握着原则不撒手,得罪人的情况在所难免,王双录依然坚持着那股“硬气”的风格。“硬气”来自于对业务的洞悉,各种程序和规定已经熟记于他的内心,“硬气”也来自于敢于担责的勇气,只要是维护企业利益的事情,他处理起来既不违规,又尽早决断,绝不拖泥带水。
最大的努力
每周,王双录都要在北京的SEI(中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公司现场办公,亲自协调采购、设计与订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家里”的质量把握、监造管理等工作,则每天通过网络进行“遥控”。
由于负责800万项目物资采购的SEI第一次采用E+P(设计+采购)运作形式,加之人员缺少、协调不足造成很多问题。物供工作一开始就困难重重,王双录始终用积极的态度推动着物供效率。每当部门人员感到压力时,他都会鼓励大家不能放手,“别人不做,咱得做,别人不着急,咱得着急,拖着不办、推三阻四影响的是咱的利益,谁让咱是业主呢!”
物资供应人员克服了人员少的困难,成功担起沉重的担子。黄增辉副部长配合王双录挖掘张伟东、路瑛等骨干人员的力量,把队伍凝聚在一起,大家对待每一项采购工作,就像对自家事务一般,能省则省,能快则快。
境外采购工作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采购由集团公司国际事业部代办,其中的定价等细节只有靠与国际事业部不断沟通去解决实施。由于可供选择的国外供应商较少,国际招标供应商的选择范围极易出现“独家采购”的状况,加之有些供应商由于种种原因,被总部停用,可选择的境外供应商就更少了。这非常不利于采购成本的控制。为了获得最低的成本价格,在每一项境外采购的前期,物资供应部人员都不断进行网上询价和向兄弟单位询价,有依据地要求国际事业部帮助降低进货成本。见王双录一遍遍给对方打电话,有人问他:“你不怕人家嫌你烦么,又不是花自家的钱,何苦呢!还不一定有啥结果!”可王双录的“硬气” 劲头又来了:“就算难以达到最好的结果,但也要朝着那个方向去做。”
在他一次次的催促和商讨下,每一笔境外采购的价格都控制在较为理想的状态。
最多的理解
物资供应工作是施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之前的设计过程和之后的施工过程都需要采购部门的配合。每次订货从厂家完成初始设计,到施工单位得到满意设备,其间包括错综复杂的环节,往往因为设计不合适,资料要反复更改传递数次。
“最怕的是两家意见提得不清,要组织多次会议才能协调好。每次组织会议,光是联系人员就要费很多力气。”即使这样,王双录依然坚持在“协调沟通”上下大功夫。他认为:“搞供应,沟通最重要,只有争取和对方互相理解、包容和支持,把人和事捏合到一起,才能达到共赢!”
沟通是一门艺术,王双录深谙其中真谛。他非常善于维护与合作单位的关系,注意避免供应工作出现僵局,这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沟通水平。
今年8月,王双录在认真梳理影响物资供应效率的因素后,决定用两天时间集中协调物资供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有参建单位、项目部分部人员和SEI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一项项物资供应环节都落实了周期、责任人、完成标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次协调会议结束后,物资供应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沟通,为物资供应工作拓宽了道路,找到了更多的扶持,项目部的设计管理部、施工管理部和物资供应部形成了配合默契的合作习惯,除了及时传递信息,互相出谋划策,还经常与他们共同做细节的协调、处理工作,使物资供应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
物资供应工作也好,其他工作也罢,王双录的“三最”给了我们一个启迪:搞好工作,没有最好,但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