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寄予厚望大干快上的朝阳产业,到“双反”大棒压头内忧外困,中国年轻的光伏产业短短几年便冰火两重天。如果说来自美欧的反倾销大棒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无法否认的是,无序竞争导致的产能过剩则是骨子里的“内伤”。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隐患早已埋下,争相投资导致的激烈竞争迟早要爆发,市场洗牌只是出现得早了点而已。
“现在大家见面,说的是‘你被优了没?’”
30岁出头的许姜(化名)心里不是滋味,因为身边不少工友被裁掉了。他是无锡尚德的一名员工,就在上周,这家光伏巨头爆出裁员风波。该公司宣布暂停部分产能,“优化”组织架构,据称影响约1500人。
记者了解到,尚德关停的是在大本营无锡的第二厂区,有的员工被分流到其他三个厂区,有的拿了赔偿金走人。“现在大家见面,说的常常是‘你被优了没?’”许姜表示,尽管大家心情低落,但是相比于去年年底那场突如其来的裁员,大家已经有了心理预期,毕竟行业一片萧索。2011年年底,该公司曾传出裁员约百人的消息。
2005年许姜进入尚德时还有些小陶醉,这家公司很有名气,待遇也好。但他没有想到“冬天”来得这么快,负面消息不断,还看不到转机。另一光伏巨头江西赛维今年计划裁员五千人,近日还传出卖地筹集资金。另一家公司天合光能也辞退了约200名管理人员,大家都在节衣缩食。
做房地产的、卖衣服的都冲了进来
光伏业的好日子为什么戛然而止?让许姜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参加上海光伏展时,很多场馆还有半导体、LED等企业夹杂其中,但到了2010年、2011年,展馆里满当当是大大小小的光伏企业。
事实上,2005年到2007年,国内光伏行业迎来第一波爆炸式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曾有过低落,但2009年第二季度后订单又雪片般从海外飞来。新兴战略产业的光环、高回报率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让投资光伏在2010年迎来第二波高潮。以浙江为例,200多家光伏企业中,超过一半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做房地产的、卖衣服的都冲了进来。
苏州某太阳能组件厂的营销总监叶先生便是2010年投入这个火热产业的。当时他与朋友合资2000万转向太阳能组件。开始的算盘打得很好,按2010年的价格,预计一年左右就能回本,但开工没多久就惊觉入错了行,他现在希望五年能收回投资。
越来越多的涌入者必然导致竞争加剧。据说2010年硅片价格在26元至30元,一个月前不足10元;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也直线下降,从2010年的1元多一瓦跌去了一半多。有说法称,当前仅三大光伏巨头合计持有5千兆瓦库存,占全球年需求量的六分之一。这也是产能过剩的一个直观表现。
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看来,因为欧美的反倾销,过度竞争的矛盾提前爆发,本应在2015年的洗牌已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