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方案之后,不仅各路资本蠢蠢欲动,方案中涉及的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市也都纷纷将页岩气开发作为当地的重点项目。有专家预计,“十三五”中后期,我国有望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开发,2020年以后将形成1000亿立方米/年以上的产能。这些迹象都表明,我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将成必然。为什么要规模化开发页岩气?它到底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相关扶持补贴政策到位,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监管得力,输送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上,页岩气开发的相关技术问题并不是很难解决,页岩气开发必将提速。届时,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尤其能源结构的影响将十分明显。”众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2011年4月,位于陕西甘泉县下寺湾油气区的柳评177井压裂试气并成功点火,成为我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产气井。图为该井的压裂现场。 (特约记者 李华栋 摄)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表示,美国页岩气能够实现商业化主要有4条经验:一是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和进步;二是出台优惠补贴等扶持政策;三是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四是配套设施完善,输气管网发达。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给予了页岩气技术研发单位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能源意外获利法》,对页岩气开发实施长达15年的非常规能源开发税收补贴政策;得克萨斯州等一些州甚至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免征页岩气开发生产税;美国还专门设立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基金,鼓励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单位开展页岩气技术研究;为了确保页岩气能够低成本顺利销售,美国建成了总长46万千米的连接天然气、页岩气和消费者的燃气管网。
图为江汉油田测录井公司科技人员正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为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做准备。(陈孝平 摄)
2000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还只有122亿立方米;2011年,这一数据已经大幅攀升至1720亿立方米,创造了年均增长131%的奇迹。美国也因此由天然气净进口国变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其石油对外依存度也由2005年的60.3%降至2011年的45%。
“如果我们能够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加大政府投入,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减免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免征关键设备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给予页岩气开发企业定额补贴;对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给予优惠,继续下大力气打破困扰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技术与体制束缚,并搞好市场监管,那么,我国页岩气开发必然会全面提速。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1000亿立方米。”张大伟说。
他进一步介绍,根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总需求量可能达到3800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产量将达2000亿立方米;而现在才刚刚起步的页岩气,届时将占到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26.32%。
美国是目前页岩气商业化开发比较成功的国家,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图为今年2月召开的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对中美政府间首个页岩气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 (李庆 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大鹏则表示,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可能小于此前50亿吨标准煤的预期。尤其是随着结构调整的加快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电力、冶金、焦炭、建材、石化、房地产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将明显放缓,对能源的需求将有所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后,将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5%;天然气消费量按3800亿立方米计算,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达9.6%,较目前提高1倍。考虑到我国石油产量增长潜力有限,假设届时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继续维持目前18%左右的水平,那么,煤炭消费比例将由目前的68%降至57.64%。石油依存度也将终结持续攀升的势头,开始缓慢回落。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将逐渐变小,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与环境基础将更加牢固。”李大鹏如此预测。
促进二氧化碳减排
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显示: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地区)。
“如果加上32万亿立方米常规天然气可采储量和10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可采储量,不包含可燃冰,中国清洁能源可采储量将达67万亿立方米。按现有的采收率计算,可供中国使用120年以上。”了解国内天然气资源家底的张大伟如是说。
而在众多业内专家看来,如此丰富的清洁能源一旦规模化开发,必将加速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进程。
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依然呈现正增长,因此,通过减少能源消费量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设想并不现实。剩下可供选择的减排方案包括: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洁净能源天然气的消费量,增加相对于煤炭更加环保的石油消费量。但受地理条件、安全、技术等限制,非化石能源的规模无法迅速扩大,短期内难以担当能源主角。至于增加石油消费比例,一方面受到国内石油资源限制;另一方面,中国若大量进口石油,又将承受越来越大的经济、政治、外交成本与风险。因此,页岩气这种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开采,也让我国增添了减排二氧化碳的信心。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刘中民表示:“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后,中国天然气市场将供需平衡,气头化工企业将重新获得成本优势和商机,煤化工企业的劣势渐显,将遏制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促进化工行业原料结构优化,减少该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
据李大鹏介绍,延长石油集团正在建设的世界首个煤气油盐综合利用项目,由于实现了多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其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与180万吨/年同规模煤制甲醇装置相比,该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达435万吨。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后,更多企业将有条件通过煤气综合利用,减轻排碳压力。不仅如此,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后,充足的天然气供应,还将增加民用燃气、工业用气、发电用气比例,减少上述领域的煤炭消耗,大幅减少这些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
“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华炜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影响。他表示,不久前,美国能源情报署宣布,美国将在2012~2016年关闭2700万千瓦燃煤电厂。其理由除了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拥有廉价且充足的清洁燃料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即美国现已明确:二氧化碳是一种对空气可构成污染的气体,那些二氧化碳排放未达标的电厂,必须限期关闭。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美国在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前,其能源结构中的石油和煤炭占比较高,同中国一样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甚至因此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使其天然气消费比例不断攀升,拥有减排二氧化碳的现实基础和手段,故此会采取铁腕手段削减二氧化碳。美国的这一态度变化,必将加速全球二氧化碳减排进程,继而对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的中国形成更大的减排压力,倒逼中国加速非化石能源与非常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化工行业喜忧参半
“煤化工将是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后,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刘中民和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唐宏青等专家这样表示。
唐宏青认为,目前,全国在建、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合计产能1619.84亿立方米。假如2020年,我国人口达到14亿,民用天然气最多1800亿立方米,加上工业及其他用气,年天然气消费量约3800亿立方米。考虑到中国常规天然气增产有限因素,假设届时常规天然气产量仅1500亿立方米(规划为20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100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实现规划的500亿立方米,则国产燃气总量可达3000亿立方米。即便进口量仍维持在2015年1000亿立方米的水平,国内天然气总供应量也将达4000亿立方米,可实现供需基本平衡且略有富余。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价格不仅难以上涨,甚至可能下跌,将对投资大、环保及综合成本高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产生较大冲击。
刘中民则表示,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后,现行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有望调整,化工用气紧张状况将根本好转,天然气化工项目可能再度获批。届时,更多气头化工企业将以较低的投资成本、生产成本、环保成本对煤头化工企业形成冲击。
业内专家还认为,在我国准备大规模开发页岩气时,同样不可忽视国外页岩气开发对我国化工行业的影响。“随着全球页岩气产量的增加,天然气供给状况将发生逆转,价格也将从高位回落,欧美等传统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将因成本降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煤为原料的中国化工企业的成本优势将被削弱。但煤、气综合利用技术有望得到推广,传统化工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可能会因此提升。”部分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向记者表达了这一观点。
中石化齐鲁石化研究院院长宋守刚表示,北美、中东等地天然气中富含乙烷、C3、C4及丁二烯组分,页岩气中也富含上述组分。页岩气开发规模扩大后,美、欧、中东地区的石化企业,都可能获得廉价的乙烷资源,用以生产乙/丙烯等化工产品,拉大与中国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丙烯等化工产品的成本差距,对中国石化产业产生较大影响。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副院长王凤琴也认为,在石油价格高企的比价效应和美国页岩气开发获得成功的双轮驱动下,全球页岩气开发将全面提速。预计到2035年,全球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6万亿立方米,占届时天然气总产量的32%。其中,美国页岩气占天然气产量比重将高达60%。由于美国的工业原料以天然气和乙烷为主,天然气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相关石化企业将通过采用更轻质、更廉价的乙烷及甲烷原料,提升其乙烯及其衍生物、化肥、甲醇及其衍生物的全球竞争力,对欧洲、亚洲尤其中国相关行业形成打压。
“中国石油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化工业务亏损55.67亿元。这是该公司化工板块几十年来的首度亏损。除了原油价格高企与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打压化工产品价格难以上扬外,与北美、中东地区廉价乙烯及其衍生物的冲击不无关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贺永德对记者说。他认为,如果我国石油炼化企业不能从规模、技术、能耗、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寻求突破,或者借助煤化工、页岩气开发降低生产成本,面对中东不断壮大的石化产业,以及得益于页岩气规模化开发重新焕发生机的北美石化巨头的强大冲击,其今后的经营状况将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