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终止收购永晖焦煤 煤电铝一体化转型艰难

   2012-10-10 中华石化网21世纪经济报道

71

近日,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发表公告称,终止对永晖焦煤(01733.HK)29.9%权益的收购交易,主要原因是未能在2012年9月30日之前,完成就收购项目所需的中国境内及境外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程序。

权威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铝中止此次交易的主要原因是永晖焦煤的资产状况及发展前景不符合预期,另外,也与中铝不久前放弃收购蒙古煤炭公司南戈壁(01878.HK)有间接关系。

上述知情人士称,中铝中止收购南戈壁,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收购永晖焦煤的信心。由于永晖焦煤的主要业务位于蒙古,中铝计划将永晖焦煤与已有的蒙古煤炭贸易合同以及南戈壁煤炭项目一起整合,期望借此在煤炭领域的实力获得实质性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永晖焦煤是国内民营焦煤贸易商,主要业务是从蒙古进口焦煤销售给国内钢厂等下游企业。对永晖焦煤的收购原为中铝主业朝“煤电铝”一体化方向转型的一部分。今年4月,中铝在对永晖焦煤发起收购时对外表示,收购永晖焦煤股权符合公司煤铝业务全面整合的策略。

中铝先后弃购南戈壁及永晖焦煤,反映其产业链一体化战略进展艰难。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制于炼铝所需的高价能源,国内铝业一直未能摆脱成本危机,对此,中铝启动战略转型,除了发展铜、铁矿石等其他金属业务,还试图通过产业链一体化重振其铝主业。

政府部门叫停

近年来,由于炼铝所需的电力成本居高不下,中铝将煤炭资源作为其主攻的资源品种之一,并专门为煤炭和电力成立了能源板块业务。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中铝开始在国内外收购煤炭资源,其中最受关注的两桩收购案就是永晖焦煤和南戈壁,目前,中铝均停止了对这两个公司的收购计划。

按照原收购计划,中铝将以每股2.12港元、总价23.92亿港元收购永晖焦煤29.9%股权,成为后者的单一最大股东。

外界猜测中铝弃购永晖焦煤与中铝资金紧张有关,对此,上述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放弃收购永晖焦煤的主要原因,是收购对象的资产存在较大经营风险。

“现在煤炭价格处于低点,其实是收购的好时机,但由于永晖焦煤本身资产受到市场质疑,加上有关部门要求央企防控风险,最后只能放弃。”上述知情人士称,中铝不大可能再次对永晖焦煤发起收购。

今年年初,永晖焦煤遭调查机构JonestownResearch曝财务造假丑闻,虽然永晖焦煤做出反驳,但公司股价依然遭遇打击。此外,永晖焦煤去年还被穆迪评级机构给予垃圾级别评级。

尽管如此,中铝依然“冒险”宣布收购永晖焦煤,此收购计划使得永晖焦煤股价获得一定支撑。不过,今年以来,永晖焦煤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

今年7月,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表示,将永晖焦煤的B+长期企业信用评级,及B+优先无担保债券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其债券方面的大中华区信用体系评级也被标准普尔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永晖焦煤的负面市场形象,直接导致政府部门对中铝收购计划禁行,另外,中铝公司本身也充分衡量了收购风险。”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主业转型困难

虽然中铝开始往多金属方向发展,但铝业务依然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铝业未来的市场前途在于产业链一体化,例如“煤电铝”一体化和“水电铝”一体化。

由于我国符合发展“水电铝”一体化的客观条件不多,中铝近几年选择从“煤电铝”一体化方向转型。

不过,由于多方利益难以调和,中铝“煤电铝”一体化转型艰难。

上月,俄铝副总裁奥列格·穆哈麦德申(OlegMukhamedshin)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煤电铝”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各方利益难达一致。“电厂生产出来的电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到其他市场,为什么要以低价卖给铝厂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铝山西分公司的一位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由于煤炭公司和一些火电厂亏损,使得中铝获得了收购机会,但在实际谈判中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另一位中铝内部人士认为,利益冲突是现实问题,但并不代表“煤电铝”一体化无法实现。

由于转型尚不明朗,加上铝业市场低迷,中铝的经营状况不尽人意,募资计划几度失败。

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中铝上市公司近三年以来接连发行了5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60亿元的中期票据和20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上月底,中国铝业披露在A股非公开发行股份细节,拟发行不超过14.5亿A股,共募资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不少分析机构认为,中铝在市场整体环境不佳的情况下选择增发,凸显了公司财务状况欠佳、负债过重的负担。中国铝业2012年中报显示,中铝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69.5%,流动比率则仅为0.72。

全球铝市场低迷,加上国内能源成本偏高,是中铝亏损的主要原因。据本报记者了解,虽然中铝内部管理结构大幅优化,并开展了一系列降成增效改革,但上半年依然亏损超过30亿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