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东盟,路越走越宽

   2012-10-12 中国化工报黄永卓 张艳燕

256

  国庆前夕,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17.78亿美元的成交额在广西南宁圆满闭幕。本届博览会以“合作共赢促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合作”为重点内容,共设置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服务贸易和“魅力之城”五大专题,并同期举办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等系列高规格会议、论坛和活动。在本届博览会举办期间,记者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展览馆、华南城等主要举办场馆都明显看到,化工类企业踊跃参展参会,成为本届博览会一道靓丽风景。那么,众多化企从本届博览会上收获了什么?发现了哪些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如何?让我们把镜头再次拉回到本届博览会现场。


  自贸区前景美好
  化企走向大市场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据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介绍,本届博览会参展参会客商5.2万人,比上届增长2.8%。中外采购(投资)团组90多个,比上届显著增长,其中东盟国家、其他国家和地区采购(投资)团组73个,比上届增长12.3%。东盟国家、其他国家和地区使用展位1300个,创历史新高。中国各省(区、市)共有39个代表团参会。湖南、山西、甘肃、海南等各省(区、市)分别举办了一系列面向东盟的经贸交流活动。参展参会企业结构更优,知名企业多,重复参展企业多。其中,国际经济合作、化工、机械、新能源、农资等展区的企业重复参展率均达80%以上。

 

 

科技合作是本届博览会的重点。为此,主办方专门开设了先进技术展馆,邀请各行各业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来馆内集中展示。图为先进技术馆的节能环保及新能源展区。


  以博览会作为洽商平台,也有利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提前一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2007年,双边贸易提前三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11年,双边贸易额更是到达了3628.5亿美元。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从建立对话关系之初的70亿美元跃升到2011年的3628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尽管现在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还是获得了进展,希望到2015年时实现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林康宪说。


  参加博览会的专家学者普遍看好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前景。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王雷告诉记者,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东盟国家也在自贸区框架内给予中国投资企业更多优惠政策,相互投资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抱团发展”。

 

 

 

图为在博览会同期举办的项目对接会上,能源环保领域的中外企业正在进行接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莫里斯则认为,人们没有理由认为自贸区的经济不会继续增长。中国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表示,从近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这三方面的合作会不断加深,自贸区前景美好。”李光辉说。


  记者了解到,化工企业已经走向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个拥有19亿消费者、专家眼中前景美好的大市场,中国与东盟的化工品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活跃。资料显示,在我国出口东盟的13大类产品中,化工产品出口额位居第5位。

 

 

图为越南化工集团的瓶装复合肥产品。


  据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主要自东盟进口的化工产品是有机化学品和杂项化学产品,其中,以进口有机化学品居多,占化工产品进口总额的61.9%,杂项化学产品占化工产品进口总额的24.7%。而进口增长较多的化工产品有化学药品、精油及香膏;芳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照相及电影用品。


  出口方面,我国主要对东盟出口的化工产品有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和杂项化学产品。其中,有机化学品是第一大出口产品,占化工产品出口总额的35%;第二大出口化学产品是无机化学品,占化工产品出口总额的17.8%。

 

 

图为马来西亚墨博涂料的产品。


  我国化工产品主要进出口的东盟国家是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今年的博览会上,上述国家也组织了强大的参展参会团队,并向中外嘉宾推介了其油气、橡胶、生物能源等优势产业。


  对接合作谋共赢
  高新技术唱主角


  在博览会现场,记者数了一下,今年共有213项高新技术项目参展,而科技合作也是本届博览会重点突出的主题。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许多高科技企业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很多展位里更是座无虚席,坐满了前来洽谈的客商。采访中,很多参展的化工企业都对记者表示,东盟拥有的矿产品、塑料原料、橡胶原料、棕榈油等我国化企需要的资源,而我国的化肥等化工产品,又被许多东盟消费者青睐。因此,我国与东盟化工企业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东盟将是企业未来重点发展的市场,而打开市场则关键在于依靠高新技术。

 

 

图为越南化工集团的农药产品。


  “企业要打好科技牌,并以此为突破口,发展合作。”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管跃庆如是说。以广投集团最早与东盟国家进行的化肥贸易为例,管跃庆指出,化肥产业需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生产更精细化的产品,以满足东盟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需要。为了有针对性地生产适用于稻谷、甘蔗、木薯等农产品的化肥品种,企业已开始在越南市场做土壤测评,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土壤结构的测定,做到精细化配肥,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开更多的市场。


  如何在发展市场的过程中规避风险,更好的实现合作,管跃庆认为,企业应以自己熟悉的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利用东盟的资源和市场,生产东盟和国内都有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跨国经济技术合作。


  当记者来到广西农垦集团的展位前,该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广西农垦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平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集团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本届博览会项目对接会上,广西农垦总经理杨海空介绍说,广西农垦集团的许多产业和技术恰恰是东盟国家所缺乏的,同时也是当地政府希望加快发展的产业和技术,由于具备科技优势,未来集团将充分利用在加工、贸易、技术、劳务等方面的优势,力争在海外再建一个“广西农垦”。 

 

 

图为桂林并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展示公司用高分子材料和独有的降温技术制成的消防服。


  “很多东盟国家都看好我们的技术,想请我们去投资。”一位广西农垦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集团的木薯淀粉加工技术,在国内木薯淀粉加工行业一直走在前列。其木薯淀粉的加工已实现循环生产,即通过技术变废为宝,用黄浆生产酒精,用废渣生产可降解塑料,减少污染。目前很多东盟国家都希望广西农垦能到当地投资建厂,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已做好到东盟投资大型木薯淀粉生产企业的前期工作。


  在山西森特煤焦化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记者发现这也是一家科技型企业,该公司的科研的生产基地已获得的省级技术中心资质。该公司执行董事杨晓峰说:“我们已经连续第3年参加东盟博览会。一开始赢得的第一份海外订单,完全是依靠我们自身的科技优势。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之后我们在东盟一些国家的业务就慢慢铺展开了。”

 
  据介绍,山西森特在上世纪90年代就跟印尼有合作了,现在越南则是森特公司的新兴市场。目前东盟国家中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均与山西森特有业务往来。“东盟是我们下一步极其重点发展的市场。在欧盟进行大多数时候我们寻求和央企进行合作,在东盟国家我们则是独立进行。化工领域资质要求比较特殊,随着市场不断扩大,我们已经在开始申报相关资质了。”杨晓峰说。

 
  展会上,不少东盟国家都表达了希望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来获得发展的意愿。柬埔寨国务兼商业大臣占蒲拉西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柬埔寨提供了发展动力,希望在自贸区建设深化过程中,中国能够继续发挥经济发展发动机的角色,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恢复。同时,这些国家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尤其希望能与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大马棕榈油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组织了强大团队参加了本届博览会。“马来西亚有丰富的棕榈油资源,马来西亚棕榈油企业对中国的市场非常期待,特别希望跟中国的一些企业进行合作。目前我们已经与河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进行合作,研发相关技术,争取以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季敏说。


  在越南国家馆,越南化学集团专员阮黄孟告诉记者:“越南化学集团是越南国有的化工企业,我们是第一次来参展,希望能够把化肥、农药、橡胶、轮胎、洗涤用品等化工产品在中国推广开来。”阮黄孟表示,该集团过去与中国贸易往来很少,本次主要想来中国寻求企业合作。“展会期间,有一些中国的企业跟我们进行过洽谈,希望能够进行高新技术方面的合作。”阮黄孟说。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与东盟的8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实施了1000多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化肥、橡胶、油气、生物能源等化工项目。双方通过联合研究、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技人员培训等,促进了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在东盟国家的推广和应用。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也正式启动,这预示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将进入崭新阶段。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认为,中国与东盟加强科技合作和技术转化,有利于提升自贸区产业链价值并延伸产业链,有利于东盟缩小发展差距和一体化建设。


  贸易投资遇新题
  政策沟通成关键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0周年。在本届博览会同期举行的圆桌论坛上,相关专家认为,过去10年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黄金时期,双方经济融合日益加深,但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还面临一些深层次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东盟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带来新的挑战,贸易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凸显。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表示,从贸易结构上看,尽管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化肥、机械设备等制成品,进口主要是原材料和零部件半成品,特别是中国与东盟的一些欠发达成员国长期存在贸易顺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不成熟,与日本、韩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时,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由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对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可能产生冲击。


  在当前中国—东盟合作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部分专家建议,我国可加强双方合作,进一步释放自贸区的引擎作用,加紧塑造中国——东盟共同利益体。


  不少专家认为,打造好双方密切的产业链才能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均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大举措,如何借助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专家建议,中国可加强与东盟政府间产业政策互相通气,相互协调,并进而发展为部长级合作机制。近年来,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领导人多次建议将双方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衔接,其中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沟通合作十分重要,应予以落实。双方政府应制定并落实促进产业合作的各有关政策,鼓励产业合作发展。


  广西磷化工行业协会负责人提出,目前越南已形成颇具规模的磷化工产地和市场,因此应充分利用自贸区优势,构建互利互惠的国际行业发展规则,以加强双方磷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国际合作力度。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黎弦海认为,由于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别,国内化工产业在部分经济欠发达的东盟国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我国化企应利用这种差异进行产业转移,实现合作共赢。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 张艳燕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