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化工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在与城市若即若离的博弈中终于艰难地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太原老化工区作为新中国“一五”时期建设的三大化工基地之一,经历了50年的风风雨雨后,成为了三大化工基地中首个即将整体搬迁的老基地。
掀开这场历史性搬迁大幕的标志,就是今年9月20日,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阳煤集团与山西省交城县人民政府在太原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内容包括阳煤集团将在该县投资300亿元兴建大型煤化工项目,并同步进行产品规划编制。阳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赵石平表示:“项目总投资240亿元以上,最终形成每年900万吨化工实物产能,营业规模300亿元以上,利税45亿元以上。”
太化搬迁后的新基地之一在山西省清徐县新型煤化产业园区奠基。
从此,曾经的山西化工骄子——以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太化”)为主体的太原老化工区,将搬迁新生。
镜头一:
绵延10千米的化工区
走进山西,在省会太原市汾河之西,西环高速路东侧,绵延10公里地区内,可以看到这里管道纵横、钢架交错、铁塔林立,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氯碱厂、合成氨厂、硫酸厂、焦化厂、磷肥厂以及太原制药厂等大型国有化工企业一字排开,这就是太原老化工区。
1958年4月19日,太原老化工区投产的第一个车间——硫酸48#厂房,早已“千疮百孔、残破不堪”。
把镜头拉回到半个世纪前,始建于“一五”时期的太原老化工区曾是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奠定了山西化学工业的基础,拥有独立、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集中区,为化学工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镜头二:
被城市包围的化工区
然而,过去50年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不断向周边蔓延,原本处在城市边缘的化工企业逐渐被城市包围。这种扩张导致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同时,这些项目的隐忧在日后陆续显现。太原老化工区也不例外。已身陷居民区的太原老化工区,由于生产企业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与国家标准要求相距较大,化工生产与城市发展之间形成了明显冲突。
1958年4月1日破土动工,1960年4月25日投产的太原氮肥厂合成氨造粒塔,在运行了53年后于2011年8月11日因环保关停。在企业搬迁后,这个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充满前苏联风格的建筑,将作为记录太原老化工区“发展足迹”的工业遗产而保留。
例如太化在1960年投产的合成氨分公司,生产合成氨能力14万吨/年、硝酸铵32万吨/年,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能耗高、效率低等因素,导致环保设施不能稳定运行,冒黄烟等污染现象长期存在,年可排放氮氧化物890吨、二氧化硫294吨、COD161吨、氨氮167吨、一般性粉尘297吨、悬浮物129吨。相关统计显示,该地区烟粉尘排放量占到市区总量的60%以上,固体废物产生量约占60%,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超标0.27倍,所有河段水质均为劣Ⅴ类。
如何解决这种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改变耗能高、污染大、工艺落后的传统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些问题使太原老化工区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的发展,这也是山西乃至我国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镜头三:
为环保启程的化工区
为有效解决“工业围城”问题,山西省开始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1959年齐齐哈尔国营和平机器制造厂为太原氮肥厂制造的压缩机,工作了半个世纪,直到2011年4月还在24小时运行。搬迁后企业将更换掉这些能耗高的老化工设备。
2006年山西省政府下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部分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严重不足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搬迁和整治的通知》。
2009年1月,太原城市发展规划中的西山地区综合整治规划方案获通过。主要涉及包括太原老化工区在内的120平方千米区域,规划目标是用3~5年时间,搬迁高污染水泥、煤炭、焦炭、化工等企业,建立绿色环保宜居新城区。
创建于1974年,因环保而建,开创了太原市煤气化事业的先河,为城市环境保护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太化焦化厂,每年排放二氧化硫209.2吨、氮氧化物256.2吨、烟尘180.8吨、一般性粉尘2002吨。
随着太原“南移西进”发展战略的推进和省市“蓝天碧水工程”发展战略的推进,一场“壮士断腕”般的环保搬迁开始了……
为了支持太原市城市发展,太化集团决定将耗时5年实施整体搬迁改造。
人烟稀少的太原老化工区已被拔地而起的居民楼群包围。
2011年8月11日起,已经被山西阳煤集团兼并重组的太原化工集团公司将服役50多年的合成氨生产线关停。作为“十二五”太原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头戏”,其停产标志着太原老化工区搬迁正式启动。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太化集团的磷肥厂、硫酸厂和氯碱厂的大部分装置陆续关停。
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说,太化集团合成氨生产线的关停,对改善太原大气环境质量是个利好消息,这些企业搬离市区,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市区发展空间,提高了城市环境承载力,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市区环境质量。
镜头四:
已开始空寂的化工区
沿着化工区的柏油路向一个个工厂纵深走去,一座座空寂的厂房里没有了那些曾经隆隆作响的机器声音;在与偶遇的几个工人交谈中,也总弥漫着迷茫与忧郁的气氛;开始锈蚀的设备死一般的沉寂在慵懒的阳光中,陪伴它的只有风声、灰尘与野草。
同样是下班时间,即将搬迁的厂区,已经没有了往日熙熙攘攘的人流。
这里,曾经为山西化学工业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的2万多太化职工,在默默地承受着环境污染之痛的同时开始离开那些曾经让他们引为骄傲和熟悉的大罐与阀门。
对于搬迁,职工们在流露出的“惋惜”的同时,也对停产搬迁表示出了理解。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的赵凯说:“是该搬了,这里的空气里经常有一股‘味’,对环境肯定有影响。”
镜头五:
将建成的绿色化工区
随着太化搬迁正式启动,太化第二基地新址选在了交城经济开发园区。太化的搬迁无疑会使省城的天更蓝,但是这种污染会不会从太原市“转嫁”到交城县呢?
2012年9月17日,建厂38年的太化焦化厂出完最后一炉焦,正式关停。上午9时17分关停令发出后,职工奔跑着去抢拍记录焦炉推出最后一炉焦炭的历史镜头。
按照搬迁要求,太化新基地项目是一个集约、高效、多元、循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兴产业项目。新基地将配置最优秀的管理和技术资源,引进先进工艺,生产系列化工新材料产品,生产设施也将进行环保更新,执行更高的环保标准,对交城经济开发区现有的煤炭和焦化企业进行整合升级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延伸至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
化工可以是绿色的,也可以是生态的。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座环境友好型新兴化工产业基地将拔地而起;这里,明天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