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各部委出台“新非公36条”配套细则至今已有小半年,“引导民资拉动经济”的热度仍然不减。近日,这一进程又有了新突破。
10月16日,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和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两大项目宣布开工,预计总共投资近3000亿元,其中民间资本将分别占比15.7%和16%。这两个项目被当成垄断领域向民资开放的示范项目,被普遍认为是民资“破冰”的信号。
向垄断行业引入民资,其积极意义不可否认,但之后要如何做才能让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双赢”,这其中依然存在许多空白与不确定因素。
“此次能源运输命脉引入民资意义重大,意味着我国垄断领域向民资敞开大门,提振了民资进入垄断领域的信心。”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铁道部宣布对民资开放,有助于早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民间资本拉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但他同时也指出,引入民资后的前景并不纯然乐观。“在目前垄断领域政企不分的制度下,民营资本要真正进入铁路、能源运输等垄断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申正远表示,由于资本出资比重偏小,此次引入的民间资本对整个铁路来讲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这也决定了民资不会拥有多少话语权,难逃“边缘化”的命运。“在这种制度下,民企天然处于弱势。”
在此次蒙西铁路的投资方案中,铁道部以占注册资本20%的股份成为相对控股者,神华、国投、中煤、伊泰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分别占注册资本的10%,其他投资者仅占20%。
“这对引入民资具有象征意义,但太少了,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在铁道部主导、且继续保持政企合一体制的情况下,不仅民间资本,其他国有资本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都很难说。
而能否实现盈利与收益,恰恰是决定能否成功吸引民资的关键。如果这一核心问题无法解决,此次“破冰之旅”将只能是激励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2年3月底,铁道部负债总额已达到24298亿。而相关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铁道部利润总额为100.78亿元,扣除156.07亿元税后建设基金和14.50亿元所得税后,其税后利润转为负值,亏损69.79亿元。而一旦现金流量堪忧,未来工程的建设也将成为难题。
对于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问题,赵坚认为首先应对整个铁路管理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政企分开与铁路重组同时进行。
“我国铁路重组应当在打破垄断,重塑铁路运输企业,引入竞争,提高运输效率,吸引民间资本,加快铁路发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赵坚建议,将我国现有的18个铁路局重组为北方、中部和南方三大区域铁路公司。三大公司在其管内各自独立进行统一调度指挥、管理自有财产,具有完全市场主体地位,彼此之间形成比较竞争,提高运输效率。
另一方面,未来区域铁路公司可以进行上市,增加新的融资渠道。
“铁路建设不同于一般行业,需要投资的资金总量巨大,这不是个体和一个企业可以承担的。”赵坚指出,可以通过股权、债券投资,把民间资本汇集引入到铁路建设项目中。
虽然蒙西铁路因是能源运输命脉,盈利前景可观,但推开铁路领域的大门后,挡在民间资本面前的“拦路虎”依然不少。
“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四大障碍。”赵坚指出,一是铁路运价受到严格管制,部分客货运输价格低于成本使铁路处于亏损状态;二是铁道部统一调度指挥,铁路运输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三是铁道部对运输收入统一清算,铁路运输企业无法直接从市场获得收入;四是高速铁路项目亏损严重、在建项目盈利前景暗淡,缺乏吸引力。“如果这四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引入民资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由于规则都是铁道部自己定,缺乏对其作为企业运营主体的监管,民企在与其合作时在法律上处于弱势地位。首先要完善投资成本补偿政策,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其次,制定相关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申正远认为,更重要的是建立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长效机制,让民资“进得来、出得去”。
(原标题:民资投建煤运通道 破冰之旅成效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