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在中国石油的地区公司中,有这样一个炼化企业:它诞生在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位置偏,规模小。发展了几十年,产量也不过区区百万吨。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企业,却拥有深厚的引以为傲的大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大贡献。而且,她正在描绘“二次创业”的蓝图,发生着脱胎换骨的蜕变。
这个企业,就是庆阳石化公司。
小企业,大贡献
庆阳石化在当地被称为“陇塬明珠”。在庆阳乃至甘肃,都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1971年9月,随着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国家为了支援甘肃庆阳老区农业发展,投资兴建了庆阳石油化工厂,归庆阳地区管理;1984年,又划归原甘肃省石化厅实行行业管理;1995年,更名为庆阳石油化工总厂;1997年,整体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整体划归,正式加盟中国石油集团;2004年进入上市公司行列。
庆化人用几十年的勤劳奋斗,几十年磨一剑,终于打造出一颗璀璨的明珠。公司虽然规模不大,装备水平不高,但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在中国石油集团炼化系统中却居于前列,例如商品综合率、能耗水平等,许多重要指标还相当领先。有人因此形容庆化是“用中下等的设备,创造了中上等效益”,可谓准确。难怪从“中国第一炼”大连石化赶来的参观者都赞叹不已。
这个公司生产的成品油、液化气,以及活性炭、聚丙烯等拳头化工产品、生物制品等,不仅在当地市场很受欢迎,被授予名牌产品等称号。许多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还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区,是当地重点创汇企业,可谓“黄土塬上飞出了金凤凰”。
小企业,大发展
“创业”这个词,在几代庆化人心中,不陌生,重千斤。30多年前,正是在一穷二白的山沟里,他们白手起家,靠的是人拉肩扛搞创业。
今天,他们翻开了崭新一页,开始书写“二次创业”的新篇章。这既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客观要求。在中国石油集团的炼化布局中,庆化虽小,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关于“二次创业”,庆阳石化总经理张栋杰是这样理解的。他说,综观庆化的发展史,如果说从建厂到50万吨炼油是“一次创业”,应该说加工量从50万吨到100万吨是跨越。而100万吨到300万吨、500万吨乃至500万吨以上,应该定位为“二次创业”。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庆化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思路:第一步是150万吨。这个目标,近在咫尺。2007年,公司的实际加工量就突破110万吨。第二步就是300万吨,即到“十一五”末,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这一步对庆化人来说,可望亦可及;第三步是到2010年之后,原油加工量达300万吨以上水平。这一步,对庆化人而言,并非可望不可及。
庆阳石化还提出“强势庆化”战略定位。许多人不理解:这么小的企业,如何“强势”得起来?张栋杰解释说,小企业也可以强势。强的是管理,不是规模;强的是素质,不是形式。
为此,他们目标是要“精品炼厂、国内一流”,要达到“三年一大修,五年不落后,十年不改造”的高水平。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新庆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
小企业,大文化
小企业、大文化,是集团公司领导对庆阳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评价。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庆化的“法宝”,是这个企业30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
在中国石油大家庭内,庆阳石化同其他企业一样,抓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个灵魂,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创造出了独特的庆化文化。这种文化,更是他们实现二次创业的根本动力。
张栋杰总经理把庆化的企业文化概括为“庆化精神”,即敬业爱岗、艰苦奋斗、敢于拼搏、乐于奉献。这种精神是感召员工、凝聚员工、鼓舞员工的法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引领观念转变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力。在这个文化体系中,逐步形成发展文化、和谐文化、群体文化、安全文化、环境文化、形象文化等多个分支,共同为企业发展助力。
走在庆化的厂区或居民小区,你都会感受到一种气息,整洁美观、规范有序、文明和谐、耳目一新的外观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有条不紊的生产秩序,赋予这个小企业无穷的活力。不经意间,会让你对这个企业肃然起敬。
大文化也在帮助这个小企业实现着大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也为庆化的企业品牌形象增色加分。庆阳石化的相关产品热销市场,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公司良好的口碑。在口碑中,良好的企业文化功不可没。同时,也为企业与地方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