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园区化铺就调优路

   2012-10-30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118

——石油和化工行业成就展示·地方篇之五

 
        十年前,江苏化工行业面临发展瓶颈: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严峻的生存环境逼迫江苏化工必须另辟蹊径,走一条符合省情的发展之路。于是,在江苏大地上,南京化学工业园开工,扬子江国际化工园成立,响水生态化工态破土,常熟新材料产业园获准设立,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正式挂牌……江苏化工开始尝试一条以园区为载体,实施大规模化工企业出城进园的产业调优之路。


  园区化模式让全省化工得以快速发展,总量不断刷新。“十五”末的2005年,全省化工总产值仅有6100亿元,而到了“十一五”末的2010年,化工总产值超过11000亿元;2011年化工总产值已达14300亿元。


  园区化转型初期,江苏石化产业虽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行业偏资偏重,结构失调明显,特别是能源对外依赖度高达70%,这种产业结构显然制约着行业健康发展。如何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如何更好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如何实现产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进,已成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苏化工园区化特色之一,就是企业在出城进园和新项目入驻过程中,设置了绿色环保门槛,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效率低下的项目进入。特别是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持续三轮专项整治,共关停中小化企6000余家。通过整肃与整合资源,为园区发展腾挪出宝贵的环境容量和各种公共资源。


  江苏化工园区化的另一个特色,就是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置换传统化工产业,促进行业调转,向现代化大化工转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江苏传统石化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必须对资源依赖和初级产品偏高的产业结构“动手术”。于是,江苏适时推出了《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成为引领产业突围的导向标。《倍增计划》要求按照高端引领、自主创新、集约发展、政策聚焦、做强做大的要求,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高起点、规模化的先发优势。


  十载辛劳,换来今日累累硕果,园区化承载的江苏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全省13个省辖市共建成化工园区(集中区)70家,总规划面积达到788平方千米,其中国家级园区11家;进驻企业达到近2000家,其中约七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包括一批全球500强企业所建立的世界级生产装置。2011年,化工园区内生产企业产值达到了6500亿元。


  园区化改变了石化产业以往小而散的局面,成就了一批大型集团企业,造就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江苏的化工园区基于各自的区位、资源、技术、市场等禀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思路。例如,以氟化工新材料为主要特色的常熟高科技氟化工园、跻身全国锂电池材料基地前列的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工园、位列中国重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之列的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以全球500强企业云集打造碳一产业链闻名的南京化学工业园等。这些基地充分利用了石化产业项目间关联度大的特点,以产业链为经,以项目群为纬,推进循环经济,积极打造绿色产业基地。


  入园发展也提升了企业素质,如苏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从苏州市区转入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完成了到双狮(张家港)有限公司的华丽转身。公司淘汰了其原有技术,从美国孟山都环境化学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套带HRS技术且单套产能最大的100万吨/年硫黄制酸装置。如今,江苏化工园区不仅是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基地。各个园区纷纷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成果孵化基地。


  江苏石化产业未来调整优化的重担,仍将由各产业园区鼎力承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