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渐入佳境

   2012-11-02 中华石化网

120

 

中华石化网综合消息 前景广阔 中俄能源合作渐入佳境
   11月2日讯  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则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能源消费市场之一,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战略性和长期性,一直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今年,俄罗斯借助APEC峰会的平台,加大远东开发力度,加快融入亚太的速度,这是否意味着将进一步催升中俄能源合作的温度呢?
  中俄能源合作成果丰硕
  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进展顺利,重大石油、核电项目正常运行,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中最优先和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一合作对双方而言,无疑是互利共赢的:一方面,强劲增长的经济将促使中国继续加强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因为人口稀少和市场狭小,俄罗斯要想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高效的能源体系则不能仅立足于俄国内能源消费量。因此,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市场广阔的中国发展能源合作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
  近期,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当前中俄能源合作具体成果:首先在油气合作领域,中俄石油管道工程已经竣工,俄罗斯在2011年通过该管道对华出口原油1500万吨。根据两国协议,俄未来20年将向中国出口共计3亿吨原油。目前,中俄还正在就进一步扩大输油量,加强两国石油合作密切磋商。此外,中俄签署了天津合资炼油项目协议,两国能源企业在伊尔库茨克州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两个油气区块开展的勘探工作也正在运行中。与此同时,两国能源企业还就中资参与“萨哈林3号”区块开发、中俄共同对位于鄂霍茨克海所属大陆架上的“马加丹1号”和“马加丹2号”油气区块联合勘探等合作项目正在作可行性论证。在天然气合作方面,规划中的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可达300亿立方米,东线天然气管道可达380亿立方米,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新建的年产量达10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厂也面向中国市场;其次,在煤炭合作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煤炭进口国。虽然中国2011年的煤炭进口量高达1.82亿吨,但俄罗斯所占份额较小,俄去年对华煤炭出口仅为1050万吨。俄看好两国在此领域内的合作前景,并准备近年内通过铁路运输把对华煤炭年出口总量提高两倍;第三,在电力合作方面,中俄已于2011年建成了500千伏输配电线路,此线路今年投入商业运行后,俄对华年出口电量可提高至45亿千瓦时。根据两国已达成的协议,俄在未来20年内对华年输电量要达到600亿千瓦时;第四,中俄在核电领域合作进展顺利,目前田湾核电站1号、2号机组已投入运营,俄参与第3号和4号机组建设的合同已签订,同时中俄双方还在商谈5至8号机组建设事宜。
  俄罗斯能源战略“东进”
  长期以来,欧洲市场一直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方向,但随着俄欧之间能源摩擦不断,欧洲能源“自立”呼声高涨,欧洲显然不能成为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唯一重心。亚太地区在当前低迷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更是汇聚了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等重要能源消费国。俄罗斯加强对亚太地区能源市场的重视,实施能源“东进”,实现能源出口“东西”平衡成为了必然选择。
  为了推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俄罗斯已经制定出台了《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要着力实现俄能源出口市场多元化,即到2030年将亚太地区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结构中所占比重提升至26%~27%。为此,该战略所提出的5项关于俄能源部门发展的战略性倡议中,有4项与俄东部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问题相关,其中包括在东部地区建设油气综合体、实现能源运输路线多元化、逐步开发北极东部大陆架并开辟北方新航道、加速发展非燃料型能源等。为贯彻实施该战略,俄罗斯还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与此配套,如《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30年前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源综合体发展战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石油加工设施发展规划》等。
  俄罗斯能源战略“东进”,从战略高度对俄东部能源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加大了对中国等亚太地区能源市场的倚重,显然此举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出于俄长远的战略利益考量。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油气化工产业链,释放面向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潜力,对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不断显露,两国能源合作的机遇在增加、合作潜能将进一步被发掘。
  能源价格问题是道“坎”
  中俄两国政府对发展深化双方能源合作已经做出了政治决策,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分歧,许多技术性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但关于能源价格问题一直是双方合作的瓶颈,许多重大战略合作项目最难以逾越的也就是这道“坎”。随着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不断飙升,这一问题也日益突出。
  2009年,中俄双方签署了“石油换贷款”协定。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而中俄双方围绕合同准确性和应付油款的争议也随之而起。2011年3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言人指出,俄中石油换贷款协议在具体实施中,中方因质疑此前已签署合同的准确性,当年1月份单方面少支付俄方3840万美元的油款。之所以产生俄方所说的欠款金额,第一是供油价格的标准不统一,第二就是运费的问题。
  2007年11月底,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注册成立,该公司将建设运营位于天津的1000万吨大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项目总投资将高达40亿美元。自2007年11月双方签约迄今,中俄天津东方石化炼油、乙烯项目仍未有开工迹象。据了解,供给东方石化的俄罗斯原油价格未定成为阻碍炼厂开工的主要原因,中方希望俄方还是按照此前确定的供油价格或签订长协价为东方石化供油,但俄方则坚持跟随国际原油价格定价。
  中俄两国于2009年6月签署了《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计划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总输气量为每年680亿立方米,准备从2011年开始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在气价问题上,俄方希望以不低于对欧天然气出口价格对华出口,双方报价存在每千立方米约100美元的差距。由于两国在天然气价格机制方面短期内难以达成一致,中俄天然气合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也在意料之中。
  创新合作方式求突破
  中俄能源合作一路走来并非没有曲折,对于合作中的分歧,中俄在尝试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以此平衡双方利益差异,绕开合作中的“礁石”,取得了积极效果,这也成为了中俄能源合作中的一个新亮点。
  在2009年,“贷款换石油”这一中国对外能源合作新模式在中俄能源合作中得到了成功运用,有力推动了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落实。2012年4月,李克强副总理访问俄罗斯时,曾对中俄天然气项目提出了新思路,即俄方参股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参与俄上游天然气开发,以此破解天然气价格的难题。今年8月,俄能源部长诺瓦克也对外表示,中俄能源合作不能仅停留于能源和原材料的简单交易,双方还可通过股权交换、技术和经验交换等方式帮助各自的企业直接进入对方市场,深度参与对方能源项目的开发。为切实推动这种合作方式的开展,俄认为两国应联手组建合资公司,积极参与两国各自境内相关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使两国能源合作从原材料进出口提升至共同生产高附加值的能源产品。由此看出,中俄双方均有意绕开当前的价格瓶颈,通过互利合作共创双赢,弥补双方在能源价格问题上的分歧,从而加速推进中俄能源合作项目进度,大力拓展中俄能源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继续推动了中俄石油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合作,也是两国未来不断努力的方向。在油气资源上游合作开采方面,中俄均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目前外资已经开始在中国页岩气市场上悄然布局,荷兰皇家壳牌、英国BP和美国雪佛龙已分别与中国公司签署合作或者合资协议,将在中国进行页岩气勘探或开发。而俄罗斯也加快了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步伐,加速俄大陆架油气开采。俄已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和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达成了相关开采合作协议。中俄互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没有理由不在油气资源上游开发方面进行合作。除了展开上游开采方面的合作,中俄通过天津东方石化项目也在油气产品深加工、拓展下游销售等方面进行初步合作与有益尝试。当前,中俄油气合作已经形成上下游、管道、贸易一体化的基本格局,未来将不断深化上下游领域合作。
  合作前景广阔
  对于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前景,两国应满怀信心:首先,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中俄作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在能源领域互补性强,这是中俄双方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其次,随着当前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能源出口国还是能源消费国都在积极实行多元化政策,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政治上高度互信,俄罗斯不可能放弃中国这个容量巨大、可靠稳定的能源市场;第三、中俄能源合作不只限于油气,在电力、核能与煤炭等领域潜力巨大,都可以成为中俄能源合作未来新的增长点和推动力;第四,中俄两国业已建立了政府能源部门和能源企业之间良好的对话机制。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两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中俄能源合作机制,将中俄能源合作培养成为中俄两国长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要支柱之一。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