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关键不在增速

   2012-11-05 中华石化网中国证券报

44

10月PMI同比增幅为50.2%,PMI综合指数是一个前瞻性指标,代表被调查的采购经理人对未来经济增长形势的判断。10月PMI数据在五个月下跌而且连续两个月低于50%以后重拾升势并重返临界点以上,发出了第四季度经济呈现扩张态势的信号。结合前期发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稳增长目标实现应该没有悬念。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把脉未来是否能够持续增长更加重要。

实现既定增长目标没有悬念

10月PMI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结合已经发布的第三季度的数据,包括工业增加值重返两位数的增长,投资增长较1-6月有0.3%的上升,社会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出口在季节性因素影响下较大幅度增长,静态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三大驱动力都呈现稳定增长状态。

第四季度前期政策效应将更显著地体现。10月PMI数据显示,反映动态变化的关键行业数据不但一改下跌的态势而且都上升到50%的临界点之上。比如,石油加工及炼焦、通讯设备计算机、黑色金属冶炼、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的PMI指数分别是52.8%、53.8%、52.7%、50.7%、53.5%、50.9%和53.6%。这预示与之相关的投资将有进一步增长,也将对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产生贡献。

综合来看,前期政策的动态效应将在三驾马车上进一步显现,第四季度的增长应该高于第三季度7.4%的增长水平,与前三季度平均增长7.7%综合匡算,全年实现7.5%以上的既定增长目标应该没有悬念。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根据经济学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率的判断思路,我们认为现阶段的潜在增长水平应该在7%-8%的区间内。换句话说只要没有大规模失业出现,在这个区间的增长都是均衡稳定增长。

结构调整是出路

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短期增长依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当投入产出比出现规模递减效应时,突破瓶颈就必须靠技术进步和制度进步,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新的更有效的规模递增。中国经济增长要突破增长瓶颈保持长期持续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调整才能产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结构调整是两方面的动作。一方面是调整不合理的结构。比如,宏观增长结构从当前危机形势与危机后的外需市场格局分析,高度依靠外需显然是不合理不可持续的,需要适度调整。内需增长中没有消费配套、仅凭投资拉动的增长结构,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结构调整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形成新的合理的增长结构。如何在宏观增长结构上形成内需为主、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为合理目标的增长结构;产业结构如何根据市场和需求来配置发展资源,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如果有好的引导,服务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将使其成为未来产业结构的重头戏之一。按照产业规律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合理产业结构的亮点。从微观结构层面看,也需要企业通过管理和技术改造以及产业链整合,从而形成合理的成长结构。

无论调整不合理结构还是形成合理结构,都需要制度层面改革推动。从世界经济当前和动态环境分析,现在是中国经济转型难得的时机。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自顾不暇,给中国经济提供了主动转型和调整的空间。从动态变化的角度看,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新格局可能与危机前不一样,需要前瞻性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正视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特征和矛盾。因此,不能过分纠结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好好把握转型调整的时机。如果能顺利转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一定可以走出瓶颈再上一层台阶。



(原标题:中国经济关键不在增速)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