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心灵之美——记安庆石化女职工宋华

   2012-11-07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303

通讯员(李丁玲)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了你。真正见到你,却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了。窗外,阳光透过五彩斑斓的秋叶照了进来,你手中的玻璃器皿被照得晶莹剔透。整整一个上午,身着白色化验服的你在操作台前忙碌着。

你的一位同事说:“有时也纳闷,宋姐家里家外这一摊子事,咋能挤出时间搞公益?”

你叫宋华,是安庆石化检验中心化验三区的一名普通女工,是安庆石化“十佳青年”,一名志愿者,一位八岁孩子的母亲。

一份旧报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深秋,你在一张旧报纸上看到了一篇贫困女孩的报道。这让你想起来了“希望工程”里那个“大眼睛”女孩。当时,只有十四岁的你,将联系方式和地址记下了。

你提起了笔,写了第一封信给她,并附带一些旧书和旧衣物。从此,两个素面谋面的女孩用最朴实的方式开始了她们的心灵之约。

让你没想到的是,你稚嫩的文字,给这个女孩带来了那么多惊喜和感动,那个女孩很快给你写了回信。

看完女孩的信,你又提起笔写了第二封。

“都是书信往来,不像现在,似乎大家都没有时间写信了,那种感觉挺好的。”你若有所思地回味着。

那时你也是个穷学生,家里条件也不好,父亲的工资也才两百块一个月。有时一点零花钱,想买根冰棒,攒在手里好久,还是放回了包包里,省着寄给妹妹。

你已和那个女孩以姐妹相称了。“妹妹长得挺漂亮,比我好看多了,”你笑着说,家里的一张妹妹的照片你至今还留着,尽管后来你搬了几次家,出嫁了,当了母亲,那张照片和那些书信都被你小心地珍藏着。

“她后来考上了护校,被聘用到南京的一所医院当了护士。”

“我放心不下,还去过南京看望她。可自那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系,”说到这里,你的眼神黯淡了很多,你常常想着,她现在该过得好吧。

许多年后,这是你心头不曾抹去的一份牵挂。

转眼,已到2007年,你加入了“安庆市圆梦读书志愿者”组织。

整整5年,你的足迹踏遍了老区的山山水水。“我没做什么,其实叶卉老师更不容易。”你说的叶卉老师,是这个志愿者行动的发启人,在这个老志愿者身上,你更加坚信自己走的路是光荣的。

你无法忘记那些山区贫困孩子的脸,“冬天,脸皴得像锅巴一样,”你用手心疼地摸着那些小脸蛋,冰冷又生硬,这种感觉,你一辈子也忘不了。

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安庆白泽湖的一户人家,父亲死了,母亲改嫁了,只有奶奶带着这个九岁的孩子一起生活,一盏灯、一台破电视是这个家里唯一带电的东西。

而让你感触很深的是,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脸上麻木的表情。为此,你除了按规定一次捐500块钱外,总是尽可能地附带些书,因为你相信,知识不仅可以改变贫穷,更能拯救人的灵魂。

5年来,你唯一一次缺席志愿者行动,是因为你的婆婆重病住院,那一次,你捐了1000元。

血脉相连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日子。你第一次献血,在安庆人民路一个流动的献血点。我问起你为什么献血,你淡淡地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呀,献了就是献了,当时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年轻、热血沸腾地。”

可就是因为那样一次“热血沸腾”,你坚持了14年。

“14年献血一万毫升!”

当你听到这样一个数字,也惊讶地说:“有这么多呢,从来没算过。”

你是安庆市第一批“红十字志愿者”,你获得安庆市个人献血等级奖、全国无偿献血银质奖。

2006年,安庆市大量需求机采血小板,血库告急。她积极响应,加入到机采血小板义务捐献者行列。算起来,你已经有了7次献血小板的经历。

2010年,安庆市举行“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启动仪式,你作为志愿者上台发言,当时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庆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韩再芬就在你的身边。

作为安庆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的骨干,你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宣传、发放 “义务献血知识宣传单”,并现场接受咨询。

有的人宣传手册刚递到手里,转个背就扔在了地上,你默默地捡起来。“不能因为宣传献血,影响环境啊。”你淡淡地说。

在化验三区副主管汪小惯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那一组珍贵的镜头。据汪主管介绍,当时他还在检验中心宣传岗位,正逢安庆石化团委开展“十佳青年”评选活动。其中有一条要求是:争取拍到候选对象最真实、最自然的场景。

那时,你已是安庆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招募队的队长。打听到你第二天要到街头开展志愿者活动。汪小惯决定 “偷拍”。镜头里,一群戴红帽,穿红背心的志愿者在那里忙碌着。

一时眼花,半天竟没有找到你的身影。“今天宋华下夜班,是不是不来了?”在街对面拉着镜头的汪小惯急得满头大汗。就在那当口,一个熟悉的白净面庞终于抬起了头。

仔细看着这组镜头,你总是留下一个匆忙而过的侧影、背影,你一次一次地从采血车里上来、下去。

整整两个多小时,只有最后一个镜头抓到了正脸,这是一张阳光下灿烂美丽的容颜。

“可惜这最后的镜头有点抖,当时我的手举酸了,眼圈也模糊了,”望着这组镜头,汪主管似乎回到了当时的现场。

汪小惯还采访了当时的红十字血站站长,他说:“宋华的这种敬业精神,有时,我们站里的工作人员都自叹不如。”

你在感动周围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感动着。

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血液告急。你和队员们天天泡在采血点做义务宣传。在前来献血的人群中,一个六十岁左右大妈执意要献血,当得知自己因为超出了献血年龄,不能献血时。老大妈握着你的手,含着泪水说:“姑娘,就让我献吧,我死了没关系,只要能救灾区的孩子!”你听了,热泪盈眶。

十三层楼

“5层……6层……10层……13层,”整整13层。

你喘着气,脚步没有丝毫停歇,提着刚刚做好的热乎饭菜,径直往病房里赶。

“上海的医院,人多不说,想坐个电梯,拿牌光等就得半个小时以上,一上午也别想做别的事了,饭菜也凉了。”

所以,你选择每天上下这13层的楼。

去年5月,婆婆得了重病,转到上海医院。

上海的菜味偏甜,价格也不便宜。于是你和家人带来了锅碗瓢盆,早上5点多你从菜市场买菜回来,用电饭煲炒菜、煮饭、盛进保温瓶。

你说,这电饭煲炒菜味道比外面的好多了。婆婆治疗要营养,她吃着好些,对于病情也有帮助。

丈夫长年在外做生意,家里大事、小事你一个人“撑”着。

“为什么不请个保姆?”我好心建议道。你马上摇头说:“劳动多有趣啊!”

为了照顾婆婆,你在上海一待就是几个月,把孩子放在了母亲家里。

同样身为女人,我不禁问你:“你就从来没有抱怨吗?”

你淡淡地说:“有时间抱怨还不如去睡觉,站着我都能睡着。”

自婆婆生病后,安庆、合肥、上海,你陪着婆婆几十次地来回奔波。

“婆婆身体原来多壮实,一箱啤酒一个人能一口气端到七楼,我们都没有想到啊!“说到这,你的眼眶湿润了。

“做了那么大的手术,整整一年,婆婆都是坐在床上的,给她擦身子时,两条腿肿得都扒不开。我们做儿女的付出这点又算什么!”

“只要能治好婆婆的病,再苦也值。更何况,我们的经济还能应付,相比之下,比有的病友要好多了。”你总是那样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苦。

婆婆化疗后期,转回了安庆的医院。你常常是陪护到凌晨一点,然后背着儿子回家。

“在上海待了几个月,回来后,儿子非要跟着我,我就带着他在医院陪护。晚上总是很晚回来,第二天上学经常迟到,我总要跟老师道歉解释。”

婆婆走后,你到医院办理相关手续时,医生护士都说:“你的婆婆后期表现得太坚强了,这跟你们家人各方面的照顾是分不开的!”

时隔四个月,你的父亲重病住院接受化疗。无法想象,身为儿媳和女儿的你,是怎么挺过来的。我不敢再碰到你的痛处,没有再问些什么了。

秋色正浓,正午的阳光温暖地倾斜到你的身上,不同形状的玻璃试剂在你的手中娴熟地操作着,做完最后一道化验,已接近中午12点了。“可以吃午餐了,”你伸了伸手臂,来到就餐区,“有点凉,但味道挺不错,有我爱吃的粉蒸肉,”此时,你像个孩子般,脸上露出了秋日下明朗的笑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