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化企依托大项目实现腾飞

   2012-11-05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19

10月2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福建省政府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200亿元,助力福建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10月22日,总投资约200亿元的神华集团福建罗源湾港储中转发电一体化项目奠基;16日,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福建段正式开工,总投资99亿元,管线长578千米……

央企竞相来福建投资,带来一大批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的大石化项目,推动了福建石化产业的发展、台企的落户及当地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福建重大石化项目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但自“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以来,福建就成为了开发投资的热土。去年,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等相继出台,福建的区位、生态、对台、特区等优势日益显现,港口、岸线、海洋、环境等资源全盘激活。截至今年9月底,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神华等央企在内,先后投资福建的企业已超过90家,合作项目400多个。

福建深度对接央企,产业层次提升有了活力,也带动了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央企项目投资大、效益好、拉动效果持久。应着重从央企项目的上下游关联性产业入手,填补产业链,壮大产业群,民营企业将因此迎来转型升级的良机。”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福建省民营企业东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因获取苯、烧碱等原料既便宜又快捷,生产的环己酮产品填补了华南地区的空白,还成功打入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端市场。现在,该公司又考虑向下游延伸,利用环己酮生产高档化纤所需原料己内酰胺,年产能将达20万吨。

同为央企石化项目的配套企业,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材的部分原料源自福建联合石化公司,生产的管材成品又返销给联合石化。“我们之间是相伴相生的。没有联合石化,就没有纳川管材的今天。”公司董秘杨辉说。

福建省兴通海运集团也是借力央企的企业之一。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发展,使其受益匪浅,目前公司已拥有10条油轮、300多名员工,业务包括油品海运、港口清污等。下一步,集团将投资7000万元新建两艘总吨位1万吨的油轮,投资6500万元建设溢油防护基地,继续做大做强石化配套产业。

在全国唯一的台湾石化产业园、福建两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的漳州古雷,近万名建设者正日夜奋战,力争将总投资188亿元的对二甲苯(PX)和精对苯二甲酸(PTA)两大项目早日投产。“因为大量采用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在能耗方面,古雷PX项目装置与国内近期建设的其他同类装置相比可降低5%,与10年前的同类装置相比则可降低19%,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确保我们走在同行前列。”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耀智告诉记者。

截至去年底,漳州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630个,占全省25%;合同利用台资110亿美元,占全省50%;实际利用台资67亿美元,占全省38%。一批重大生产性、基础性等项目加快推进,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等台企的一批大手笔实体经济项目建成投产。

“启动石化项目落地工作以来,古雷坚持产业链招商,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凸显,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古雷石化基地建设。”古雷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郭淑彬局长说。如今总投资169.26亿元的香港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漳州中怡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福建春达化工有限公司、腾龙化学(漳浦)有限公司的4个项目已在区内奠基开工。



(原标题:福建化企依托大项目实现腾飞)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