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盐化工产业潜力巨大

   2012-11-05 中华石化网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

近年来,国内发生过数起抢购食盐的事件,事后总是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以湖北为例,我省食盐库存一直很充足。同时,作为“化工之母”,我省盐化工产业潜力巨大,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进行产业集群,盐化工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支柱性产业。

产盐大省岂会缺盐

  9400吨盐扑灭缺盐谣言

没有人闲来无事会一次买很多盐。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盐常常成为主角。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之后的抢盐风潮。去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受日本核污染影响,不少国内百姓担心海水污染吃不上盐,或者想通过加碘盐预防核辐射。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一股抢购食盐的风潮。

这一次突如其来的抢盐风波,同样波及到了湖北。当时,许多市民不明就里地开始到超市抢购食盐。根据武汉市商务局当时的监测数据,从去年3月16日下午开始,武汉市各商超购买食盐的消费者剧增,武汉市的部分超市曾出现暂时断档。

时至今日,湖北盐业系统相关人士对那次抢盐风波仍记忆犹新。据了解,2011年3月17日上午,湖北盐业公司正组织各市州分公司召开一个关于“十二五”规划的研讨会。会议中途,与会的各位经理突然开始陆续接到各地反映食盐销售告急的电话。联系到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事件,与会人员马上意识到食盐出现了抢购风潮。于是会议的原议题立即停止,转而召开应对食盐抢购风潮的紧急会议。

此后4天内,全省连夜紧急调运食盐9424吨,确保了省内市场食盐供应,我省食盐抢购风迅速平息。

今天再回忆去年的荒唐往事,许多人都可能会觉得啼笑皆非。实际上殷鉴未远,“抢盐潮”并非仅此一次。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伴随着板蓝根等中药材的抢购潮,食盐同样一度成为抢购品。由此在网上诞生了一个十分经典的笑话:去年超市抢盐的人群里,一太婆悠然选尿布。问她为何不买盐,太婆回答:非典时抢的盐还没吃完呢。

食盐专卖计划定价

  23年盐价涨了1元钱

我省是食盐产销大省。目前,全省各类盐的总产量在700万吨左右,其中食用盐产量为100万吨左右。

尽管如此,食盐抢购的事件仍然屡有发生。除了日本核泄漏和非典期间最为典型之外,今年以来,省内荆州和国内兰州等地,也曾出现小范围短时间的“买盐潮”,究其原因,多是轻信盐会涨价之类的传言。

对此,业内人士称,处于国家专卖制度控制之下的盐价,历来是计划定价,再加上国内盐矿储量惊人,生产能力目前已经处于过剩的状态,老百姓根本就不需要担心盐价的问题。

记者查阅近年出版的湖北省志发现,在1989年11月,国家物价局发布文件提高食盐定价,当时湖北省经提高之后的袋装盐售价为每斤0.38元。23年之后的今天,超市在售的最普通的精制碘盐,售价为每斤1.3元。也就是说,22年来,食盐价格每斤涨了1元钱。如果对比23年来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以及食盐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涨幅,这1元钱的价差,几乎可以忽略。

武汉某高校经济学博士王海涛曾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的盐政制度。据他介绍,作为维持生命必需品的存在,食盐的管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来为统治者所看重。官盐与私盐的争夺、盐税盐引的厚薄变迁,在历史上都曾导致盐价的剧烈波动,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实行的都是低盐价政策。一方面保证碘盐等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严格价格管理,保持供应稳定。”

除了上餐桌也是“化工之母”

  盐化工产业前景广阔

除了食用,盐同时也是“化工之母”。

食用盐市场毕竟只占盐业的很小一部分。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我国原盐的消费结构为:食用盐占16%,两碱工业用盐占72.4%。湖北省盐矿资源丰富,盐化工产业即工业用盐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

记者了解到,湖北盐化工产业基础较好,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进行产业集群,盐化工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支柱性产业。

蓝天盐化副总经理万真华告诉记者,总体来说,国内盐产能已经过剩,由此导致工业用盐市场起伏很大,价格波动频繁。去年国内两碱工业用盐紧张之时,工业盐最高出厂价曾经达到450元/吨,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直接住在盐厂,等待调盐。但今年以来,工业用盐价格急转之下,9月前后甚至卖出过280元/吨的出厂价。目前价格稍为回暖,也不过320元/吨左右的水平。

据了解,我省的盐业企业目前由中国盐业总公司、湖北省盐业总公司、江汉油田、湖北宜化等主管,这些企业在精加工、深加工、下游产品开发上,各具优势。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省内的盐化工产品大多数精深加工潜力巨大、产业链条依然很短。

业内人士称,作为原盐输出大省的湖北,随着各地盐化工业的发展,正遇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湖北周围的四川、江西、湖南、河南、安徽均产井矿盐,产能逐年扩大。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尽管与湖北相隔,但拥有海盐生产的天然优势,随着物流成本降低,其竞争力正在增强。另外高品质的进口盐增长迅猛,冲击着国内井矿盐市场。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湖北急需扩大两碱工业方面的产能。此外,加强科技开发,发展盐系列产品,也是挖掘湖北盐矿资源潜力的有效途径。据了解,从全国来看,目前只开发了八大类不足百种盐产品,且绝大多数为食盐中的保健盐、调味盐系列,年产量不过10万吨;公路化雪、畜牧、水处理、洗浴用盐、高纯度工业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原标题:湖北盐化工产业潜力巨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