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他是从名牌院校走出的博士,却毅然放弃大都市的繁华生活,甘愿扎根西北荒漠。
他从最普通的钻工干起,却用简单与平凡,诠释了石油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研制的扭力冲击器提高钻井速度100%;他研发的高压喷射钻井技术使排名倒数的钻井队跻身西北油田前三名;他设计的钻头使一个钻井队一口井就节约钻头近50只、节约成本近千万元……
奋战在塔里木盆地的石油人,亲切地称呼他“博士钻工”。他就是塔里木钻井公司副总工程师蒋金宝博士。在西部短短三四年时间,他先后承担集团公司和油田科研项目近10项,自主研制石油工程技术和装置20多项,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我要在实践中装上追逐石油梦想的翅膀”
“金宝都当了博士了,咋还能在沙漠里待着呢?”“博士可是最高学问了,在钻井队上能有啥出息?”自从蒋金宝博士选择留在新疆的消息传回故乡的小村庄。这个当年让全村人引以为荣的博士又一次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面对种种议论,纯朴的老父亲有点坐不住了,给儿子打来电话询问事情原委。面对父亲的询问,远在新疆的蒋金宝问父亲,“您让我读书是为了啥?”
“国家培养了咱,石油人资助了咱,咱可不能忘恩。”父亲的话道出了蒋金宝的心声。
“其实小时候从未见过石油工人,更未见过石油是什么样子。只是从大人的只言片语中知道石油对国家有着重要作用,就想着以后要做和石油有关的职业。”正是这样一个单纯而朴实的想法,1999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蒋金宝第一志愿就填报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从此,他便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石油的追梦之旅也由此打开。
2003年,他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业,并顺利考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他也收到了银行催促他偿还上本科时6000元助学贷款的催缴单。拿着两张单子,蒋金宝心里无比纠结。出身贫寒的他,是靠着父母辛勤劳作、自己勤工俭学和学校的助学贷款,才完成了本科学业,此时他真不知如何向自己的家庭张口。正在陷入窘境之时,原中原油田首席技术专家张金成博士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并给他留言说,“只要你一心求学,将来读博士我也支持你。”这句话令蒋金宝感动一生。
蒋金宝顺利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张金成又邀请他到中原油田从事技术研究。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油田,很快便与中原油田博士后站签订了进站协议。
谈起为什么留在中原油田,蒋金宝坦言,最初选择中原油田博士后站,是出于对曾经资助过他的中原人的感恩,而在油田工作期间,油田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让他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原油田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这些让他没有理由不留下来,不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2011年,蒋金宝以优异成绩完成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此时,高校、研究所、企业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大学任教的邀请,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工作的青睐,私人企业的高薪聘请,甚至一位亲戚为他联系了挂职副县级干部的机会……
面对种种诱惑,蒋金宝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没有忘记在大漠深处的科研项目。蒋金宝说:“我要在实践中装上追逐石油梦想的翅膀。”
他毅然选择继续留在中原油田,留在他奋战了3年的塔里木盆地。
“到了井队我就是一名钻工”
“博士钻工”是钻工们对蒋金宝的昵称。
70172钻井队平台经理杨培峰最喜欢这位博士到他们队,因为每次他来队上就像钻工一样,总是要求把房间安排在井场而不是营房区,根本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架子。而这名“博士钻工”也总是喜欢在和职工们的交流甚至是玩笑中了解到井上有什么技术问题,职工们对新技术的应用有什么不理解不适应的地方,然后进行改进。
蒋金宝坦言,“到了井队我就是一名钻工,这里给了我源源不断的灵感,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比拟。”蒋金宝总是利用住井的机会,深入施工现场,结合施工中的情况,给井队技术人员传授知识,现场解决施工中的“疑难杂症”。
在井队呆长了,他发现虽然各个井队都有对付特殊地层、提速提效的“绝招”,但却没能很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如果能够整合各方‘绝招’,制订一套高效操作模版,岂不事半功倍。”自从有了这一想法,一段时间以来,蒋金宝一闭上眼睛,技术规范模版就浮现在脑海。他再也在办公室待不住了,几乎跑遍了塔河、玉北、塔中、大北、克深、阿克等区块的所有井队,现场了解钻井技术指标和地质情况。回来后就一头扎进资料室,把自己埋在浩如烟海的各种资料中。那段时间,他急得嘴上起了泡,熬得眼睛布满血丝,有时饭也顾不上吃,忙着在井队做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量调研和试验的基础上,他制订出了一套在塔里木盆地不同区块的“高效钻井技术规范模板”,大大提高了井队在进行相同区块钻井时的操作效率和规范。“有了这套模板,提高的钻井效率相当于多增加了一支钻井队。而且就算一支新队伍上来,也可以实现高效快速钻进。”该公司主管技术的副经理陈养龙说。
“提高钻井技术我责无旁贷”
塔里木盆地是集团公司“五大会战”的主战场之一,100多支钻井队伍在此集结会战,提速提效在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正是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蒋金宝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攻关中。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蒋金宝待在西部。用同事的话说,不是在井场就是在去井场的路上,位于库尔勒市的办公室就是他的“临时旅馆”。
塔里木盆地的井深平均超过5000米,在高温高压下,高密度钻井液性能极易恶化,这也成了诸多井队提速提效的“拦路虎”。与生俱来的那股执著,让蒋金宝与这一难题较起了劲。在井场试验自主研制的高密度钻井液净化装置时,正值隆冬季节,气温零下一二十度,呼呼的北风直往脖子里灌,蒋金宝厚厚的工衣一下子变得十分单薄。腿站麻了,就在原地伸伸腿、跺跺脚;手冻僵了,就使劲哈几口气暖和暖和。实在撑不住了,就围着设备跑几圈,再仔细装置运行情况和变化。经过反复试验,高密度钻井液净化装置试验成功,实现了深部地层的安全高效钻进。
2011年,塔里木钻井公司承担了集团公司重点探井库2井施工任务。为解决好该井上部地层含有大量砾石层,井眼尺寸大,井段长的难题,蒋金宝主持设计的钻头配合中长喷嘴和钻井参数优化设计技术,钻速比邻井提高1倍以上,一开和二开钻井节约钻头50多支,节约钻井周期70余天,开辟了山前探区采用PDC钻头钻穿微砾石层的先河,为库2井乃至整个山前探区安全优快钻井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他设计的钻头在大北、克深、阿克等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在集团公司重点项目《35MPa超高压喷射钻井先导试验》现场试验阶段,他坚持24小时住井跟踪试验,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一呆就是3个月。当完成试验时,这位钻工们眼中的“高富帅”,早已完全变了模样。3个月不理发,头发已长得老长,胡子拉碴的样子让钻工们看着心疼。正是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70172钻井队在西北油田的综合排名由倒数跻身前三甲。
蒋金宝还结合生产需求,开展制约提速提效瓶颈技术攻关。针对二叠系地层承压能力较低的问题,他自主研制的旋转射流随钻堵漏工具,在塔河和托甫台现场试验2口井,堵漏成功,单井节约堵漏时间6天。针对深部地层钻速较低问题,在玉北和新垦地区引入扭力冲击器使该公司钻井速度与临井相比提高一倍;在冲旋钻井技术使该公司钻井速度与临井相比提高80%;自激震荡冲旋钻井技使该公司钻井速度与临井相比提高30%以上。
肩上担山知任重,志存云天砥砺行。在广袤的西北大漠,在蕴藏丰富宝藏的塔里木盆地,这位“博士钻工”正放飞自己的石油梦想。
(中原石油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