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补贴蛋糕“下口难”

   2012-11-08 中华石化网东方早报

15

页岩气开发方面,国土资源部鼓励民资进入,但从最新透露的数据来看,不出意外的话,“十二五”期间中石油、中石化仍将是绝对的主角。

按照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的页岩气目标产量是65亿立方米。11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年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峰会”上传出消息,上述产量数字大部分将由中石油、中石化、中联煤完成。这些企业2015年的产量目标分别是:26亿立方米、17亿立方米和8亿立方米。简单地静态估算,仅这三家企业便将占据2015年中国页岩气产量的76%。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页岩气储备,页岩气被视作中国能源突破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11月5日,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通知,中央财政将在2012-2015年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0.4元/立方米的补贴,地方适当补贴。这一中央财政补贴力度是之前煤层气的两倍。

“短期获补贴者不会多”

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页岩气目标产量65亿立方米、2020年力争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按这一目标估算,涉及的中央财政补贴金额可能达到上百亿元。

虽然涉及的金额巨大,但受到技术投入等多种条件限制,不少机构认为,短期内获得补贴的机构并不会太多。

行业普遍认为,国内页岩气产业总体价格需要5-10年,才能将成品价格降低到国际通用的1.5元/立方米的水平,目前投入页岩气开发投资高,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回报不确定。

新华社昨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以页岩气富集区四川为例,据推算,其境内的页岩气成本只有低于每立方米2.3元才具有大规模开采的经济价值,而目前的开采成本因技术限制超过盈亏平衡点不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程专家组召集人罗平亚院士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将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页岩气科技项目领域投入资金数百亿元,以攻克页岩气开发的技术难题。

罗平亚透露,从目前的打井情况看,仅有20%的页岩气井效果较好。现在投资页岩气开发,不可能立即见到效益。

财新网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油前副总经理胡文瑞的话称,中国页岩气产业目前已有了0.3亿立方米的产量,这部分产量主要是试采产量。

申银万国行业研究也认为,“十二五”期间,页岩气的开发仍将处在技术储备和地质勘探阶段,短期内,获得补贴的企业不会多。

探矿权重叠问题

探矿权重叠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注意问题。

根据现有勘探情况来看,川渝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可满足页岩气井压裂施工需要;同时,气藏深度和开采难度在国内也较低,更具开发潜力与投资价值,有望成为类似美国Barnett页岩气区块的中国页岩气示范地区。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油企,都纷纷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重点放在川渝地区。

而据新华社报道,即将开标第二轮页岩气招标的区块中只有三块位于重庆,没有一块位于四川和新疆,而根据国土资源部此前发布的数据,这三个省份在国内页岩气储量中排名前三位。其中原因之一是,这些地区的页岩气区块与中石油、中石化控制的常规油气矿权存在重叠。

对此,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6日在公开采访中说,国土部最近正研究鼓励石油公司对于这些重叠区块加大投入,如果没有达到页岩气招标时规定的每平方米最低3万元的勘查投入标准,那么“请你退出,重新招标”。(编注:瑞银证券研报认为,此次补贴政策落实了中央对页岩气的矿权管理,如页岩气生产企业要获得补贴,需要提供详细探勘资料给国家能源局,这是传统油气监管尚无法达到的水平。)

胡文瑞有不同看法。据财新网报道,胡文瑞并不看好中国各类小公司可以依靠灵活机制,能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有所作为,“因为投入资金太大,也不掌握真正实用的开发技术,煤层气、煤炭、稀土开采就是深刻的教训。”

“把体制问题解决好”

各方眼下都在为中国页岩气开发建言献策。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中国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资深研究员涂建军的观点是,中国如果想快速启动这一行业的开发,尽快实现用页岩气代煤的目标,还是应该把体制问题解决好。

Martec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总监曹寅称,美国在发展页岩气的时候,并没有类似中国这样的补贴政策,而是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进行。在美国国内,页岩气已掀起了所谓的天然气革命。

“页岩气开发靠补贴是发展不起来的。”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推动页岩气的发展,不仅要开放上游区块的进入门槛,还应该开放下游的管网建设等一系列配套产业。

陈卫东同时坦言,按目前情况来看,中海油2015年前在国内大规模开发出页岩气的可能性较低。

张大伟坦承,他个人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制度建设问题,即应多个部门统筹协调,有了整体设计才能很好推进,目前缺少统筹规划。



(原标题:页岩气补贴蛋糕“下口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