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10月30日发表奥尔德多米宁大学政治学和国际研究教授、《原始的呼唤》一书作者史蒂夫·耶蒂夫的一篇文章,题为《范式转变:石油供应危机的终结?》,摘编如下:
在此前举行的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中,米特·罗姆尼试图拿这样一件事情说事:美国公众对中东局势不稳的担忧根深蒂固,特别是担心由此导致的石油供应中断会推高油价并引发经济衰退。
这种担心是有历史依据的:过去,包括1973年石油禁运、1979年伊朗革命和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在内的危机导致经济衰退,或者造成经济衰退加速。然而,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相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难以应对的石油供应中断局面引发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已经大幅下降。确切地说,我们也许正在全球石油安全方面经历一种范式转变,这种基本上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转变建立在若干减震器的基础之上———有些减震器源自中东地区本身。
正如我在我的《原始的呼唤》一书中认为的那样,在1973年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之后,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变化非常缓慢,这些变化目前大大减轻了石油供应中断的程度。总的来说,由于这些减震器引起的变化,人们必须对石油安全和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有新的认识。
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实行石油禁运,以支持与以色列作战的阿拉伯国家。此举导致油价翻了两番。然而,禁运还引发替代能源和石油勘探热潮,从长期看使阿拉伯产油国损失了市场份额。这样,这些国家基本上不再考虑实行禁运也就不足为奇了。1973年,大约90%的减产目标是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完成的。自那时起,世界经济得以依赖两条相互关联的石油准则:沙特阿拉伯反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大幅削减石油产量,除非石油价格受到抑制;如果石油供应受到危机或故意中止的威胁,沙特将增加石油供应量。例如,在目前的伊朗核危机中,沙特一再表示将动用多年来逐步建立起来的闲置产能,以弥补伊朗核设施遭袭可能导致的伊朗石油供应缺口。
30年来,另一种结构性变化也使全球石油市场发生改变:应急石油储备的建立。1973年,为应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宣告成立,该机构最初扮演的角色是在石油供应出现紧急情况时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行动。目前,每个国际能源署成员国都必须保有相当于上一年至少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
1973年,工业化国家缺乏这些石油储备以及如何在危机期间加以利用的知识。目前,大约42亿桶石油储备以及1973年以来在管理石油危机方面形成的规则、准则和经验使全球石油市场发生根本性转变。此外,各国也可以单独动用自己的石油储备,从而使拥有7.25亿桶石油储备的美国在应对石油供应中断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1979年伊朗革命期间,华盛顿在战略上没有做好利用军事手段保护波斯湾石油供应的准备。美国在附近没有驻军设施,所以向该地区投放力量困难重重。自那时起,美国不断发展预防和应对石油供应面临的严重威胁和石油供应严重中断所需的军事联盟和基地结构。地区政治的这种结构性变化推动了战略石油储备概念的崛起。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各个破坏性角色的总体力量大幅下降。目前,虽然国内局势混乱,伊拉克仍寻求稳定石油供应,而不是使石油供应中断;俄罗斯目前有时候则与美国展开合作,尽管在如何应对叙利亚和伊朗等问题上关系依然紧张。
上述所有变化的进展速度不同,但到1991年波斯湾危机爆发时,这些变化足以使那场危机的处理方式成为一个范例———说明这些变化可以共同发挥作用、有效遏制油价冲击的范例。
由于这些变化,至少只要需求不超过供给,我们也许即将目睹石油供应严重中断导致重大石油危机这种局面的终结。这并不是说石油冲击现在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诸多威胁依然存在,包括:伊朗危机;利比亚、尼日利亚、伊拉克和委内瑞拉局势不稳等。这些威胁很有可能暂时推高油价。
但是,正如今年早些时候我在《华盛顿邮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认为的那样———这篇文章谈到了市场对美国或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导致油价持续上涨的担忧情绪———世界市场吸收石油供应冲击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意味着美国人不必过于担心中东局势不稳对国内产生的影响。
(原标题:美学者:石油安全范式改变或终结供应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