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是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近日在第七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尽管卸任能源局长一职已近两年,但张国宝依然活跃在国内外各种能源场合。此次论坛也是第八届中加能源与环境合作会议,包括加拿大驻华大使、阿尔伯塔省能源部副部长、加拿大Nexen公司、TransCanada公司、KinderMorgan公司等能源企业代表在内的诸多加方成员与会。会上,张国宝作了“中国能源概况”的报告。为了显示中国与国际社会日渐加强的互动,张国宝特别直接用英语进行了演讲。
会后,风尘仆仆的张国宝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就近年国际能源形势和北美能源市场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加拿大投资遇到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张国宝对中国能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其任局长期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2008年的26亿吨标准煤上升至2010年的29.9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自给率从91.2%上升至92%。他主张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产量,调整能源结构,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张国宝在报告中指出,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9%,天然气和核电所占的比例分别不到5%和2%,而发达国家天然气所占比例通常为30%。“中国决心付出更多努力,通过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来调整经济和能源结构。中国将逐步淘汰过时、低效的技术和设备,并增加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张国宝表示。
2011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0.5亿千瓦,其中煤电占78%。“如果中国不发展核电和天然气发电,那么到2015年中国煤炭产量即使达到40亿吨,占世界煤炭产量的一半,也无法满足全国需求。”张国宝说。
如同深度参与全球化过程的中国经济一样,中国能源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关系也日益紧密。201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5%。国际能源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国内能源界的神经紧绷,中国也亟须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对话与合作。
张国宝强调,中国的能源发展不仅为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诸多机遇。在国际能源合作中,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合作中扮演了重要和积极的角色。“中国市场广阔、资本充足、劳动力众多、制造业增长迅速、成本优势明显,加强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的竞争和共同发展,也可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张国宝说。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哈石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建成。张国宝最后强调:“中国积极投资国际能源市场,增加了世界的能源供应。中国理应被视为国际能源合作中的积极因素,而不该受到指责。”
在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国宝指出,近年来以美国页岩气、加拿大油砂和巴西盐下油田为代表的油气生产发展,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能源消费需求增长,预示着全球能源格局正发生着“生产重心西移、消费重心东移”的变化。
张国宝认为美国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外交运作空间,同时也增加了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天然气和投资加拿大的机会。但他也认为中国投资加拿大仍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出口到亚洲市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原住民也可能增加中国投资加拿大能源的复杂性,政治因素也可能成为中国投资加拿大的障碍。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近年来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将对世界能源格局和中国海外能源战略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国宝:世界能源格局确实在发生变化,一个是以美国为主的北美页岩气的大发展。2011年美国页岩气产量约为1800亿立方米,美国国内的天然气非常便宜。前段时间,我问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戴维·桑德罗(DavidSandalow),美国天然气价格现在仅为2.2美元/百万英制热量单位($/mmbtu),而日本的价格为16~17$/mmbtu,相差六到七倍,你们不亏本吗?他说亏本。我问亏本为什么还要卖呢。他说供大于求,因为现在(美国)对外出口的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备,(天然气产商)在国内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竞相压价。以后这个价格可能会升一点(最近已涨到4.8$/mmbtu)。
这对世界能源格局会有很多的影响。一个影响就是美国“能源独立”。有一种舆论认为美国过去在中东问题上陷得很深,就是因为对中东的能源依赖很强。现在美国的能源自给率提高了,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在降低,这给美国的外交运作留下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过去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不太注重亚洲市场。现在美国对加拿大的依赖降低了,所以加拿大对中国、日本这些亚洲市场积极起来。这给中国提供了更多投资加拿大能源的机会,也使得加拿大认真考虑向中国出口。过去加拿大没有这么大的积极性,这就是一个变化。
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微妙的变化。例如,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天然气减少,原来卡塔尔瞄准美国市场建了许多LNG的液化厂和60多艘LNG大船,准备向美国出口。但现在美国不需要了,卡塔尔等国就需要寻找亚洲市场,这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会。
但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日本54座核电站关停了52座,现在需要大量的天然气,天然气价格因此上升,现在约为16~18$/mmbtu。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变化。
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种变化,即能源生产重心西移,能源消费重心东移。加拿大的油砂、巴西的盐下油田、美国的页岩气使得美洲的能源生产量提高;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在崛起,能源消费需求很大,所以说世界能源消费重心东移,生产重心西移。
日报: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投资北美的机会在增加?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布局是否会有所改变?
张国宝:北美投资的机会主要在加拿大。过去加拿大的能源主要供给美国,不太注重亚洲市场,现在美国不那么需要加拿大了,所以加拿大会重视中国市场。
日报:那中国投资加拿大会遇到什么问题?
张国宝:问题非常多。中国在加拿大寻求能源投资的机会并非从现在才开始的,已经进行了多年。我在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时就已经对阿尔伯塔等地名非常熟悉,就是因为中国的能源企业已有投资于阿尔伯特省的油砂。目前投资加拿大所面临的问题是:第一,基础设施不完备。这不是说加拿大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而是以前加拿大的能源主要出口美国,没有考虑建设通往亚洲市场的终端,所以其用于出口亚洲市场的码头、管道、液化厂的建设并不是很完善;第二,原住民的问题,加拿大的天然气生产在内陆,开采出来后要运送至海边进行液化。需要经过当地原住民的居住区,如果当地原住民不同意,这个事情就很难办。
日报:那政治层面上的问题如何?例如这次中海油收购Nexen公司,政治方面的因素影响有多大?
张国宝: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是在北美能源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发生的。尼克森公司认为中海油给出的价格对他们是很有利的。加拿大总理哈珀也表示支持,油气界的许多人也对这项收购表示乐观。但我根据以往碰到的政治障碍,对此并不能掉以轻心。
当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Unocal)公司的时候,(美国方面)一开始也说过没什么问题。优尼科公司是一个小公司,并非埃克森·莫比尔这样的大公司。我们也探寻过美国政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们给我们的回答是”goahead“(往前走)。但当我们真正往前走的时候,美国的一些政客就跳出来了。
政客们并不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只是为了迎合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的偏见,所以就把这个事情给搅黄了。同样,现在中海油真正要收购Nexen公司,加拿大也有一些政客跳出来,认为这个收购会影响到加拿大的能源安全。目前审批时间又被延长至今年12月。另外还有美国的因素,美国公司在Nexen也有股份。所以我认为对这件事情不要太乐观,但并不是说这项收购一定不会成功。这项收购并不容易,因为会有政客跳出来拿此说事。
日报:美国天然气大量用于发电,导致煤炭相对富余。中国有无从美国进口煤炭的考虑?进口前景如何?
张国宝:原本我们认为煤炭是低热值低价的东西,但让人出乎预料的是中国今年已经从美国进口了大约500万吨煤炭。但因为路途遥远,我认为中国大量进口美国煤炭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