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正确引导技术、投资,也有利于日后项目的运行,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反之亦然。因此,国家和行业不能仅仅是规划和规定了事,同时要严格跟踪落实,修正完善。生物质能源被称为“第四大能源”,在国外早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而在中国却还处在国家反复提倡、出台政策,进展仍是缓慢的阶段。
本期对国家农林生物质能工程专家庄会永进行专访,对导致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庄会永认为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规划思路相对完善,关键在于跟进和落实。
中国经济时报:您怎么看《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强调“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有序发展’的原则,发展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庄会永:生物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有三个:生物质原料、转化技术、扶持政策。
由于中国生物质资源具有生产季节性、资源独占性、原料多样性等特点,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布局首先要考虑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生物质原料具有品种多样,品质差异大,季节性强等特点,所以要考虑多种综合利用路线,统筹发展。
对于不同技术路线、不同的技术水平,政府、行业和企业要认真从“先进性、适用性、可持续性”等角度去筛选、去规范,才可能科学发展。生物质资源应用得当,就是多赢的绿色资源;应用不当或者废弃,就造成恶性竞争或者污染浪费。
国家针对生物能源领域的管理思路应该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关键是要跟踪落实。比如生物质直燃发电,部分企业未进行深入分析就盲目跟风,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考虑又忽略了对行业发展进行客观整体规划和引导,造成地区项目布局不合理。
生物质能源原料的生产和分布特点决定了“扎堆”布局必然导致原料价高质次、效益差。因此,有了好的行业发展思路,贯彻落实才是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地方政府对开发生物质能源的热情高涨,体现在江西等省已经公布的“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对生物质能源的规划。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这些规划和政策落实到实处?
庄会永:随着城市化发展,环保和低碳经济产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农林剩余生物质工业化应用产业既是日益显现“刚性需求”,同时也是分布式的区域可再生能源选择之一。这个产业是唯一可以让农民广泛参与并受益的产业,是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应该大力支持。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正确引导技术、投资,也有利于日后项目的运行,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反之亦然。因此,国家和行业不能仅仅是规划和规定了事,同时要严格跟踪落实,修正完善。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的专家调研、地方座谈、企业访谈等措施,上下互动、信息通畅、沟通迅捷、反应灵敏,是行业科学管理的典范。
建议国家“十二五”期间对民营企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对相关民营发电企业的融资贷款予以支持,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生物质能源领域。有魄力,有能力,并且对当地情况又十分熟悉的民营企业,投资中小型生物能源产业有很大的优势,这些民营企业在国家行业的技术支持下,最有潜力精打细算经营好、管理好。
中国经济时报: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生物质能源领域缺乏顶层设计。在您看来,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该走哪种生物质能发展路线?
庄会永:首先,我国清洁能源行业对生物质发电在生物质能源应用领域的基础性作用的认识仍显不足,仍需深化。生物质发电在生物能源应用中具有基础作用,在未来的生物液体燃料生产、实现生物质资源“吃干榨尽、梯级利用”的生物精炼产业、生物化工产业中意义重大。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要走“科学的”科技创新和“真正的”企业牵头的产学研发展的路子。快速建设以龙头企业为首的产业实践与创新体系,以产业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实现“官、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平台。
再次,需发展以生物液体燃料、生物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多联产”发展模式的实践。在中国开展生物质发电,产业链长,与其他项目可结合、可嫁接性好。建议以后创造条件,实现热电联产、醇电联产、醇化联产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纤维素乙醇生产与生物质发电项目结合,不仅可以共用一个原料收集系统,节约投资,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同时,提取纤维素乙醇所需的电、热能可以用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废渣直接燃烧发电提供,多余的电力上网销售,整个项目的生产的都是绿色环保的,还能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
今后的生物质能源多路线结合发展,也就是多技术路线的整合协同发展,有效带动“农林剩余物——燃料乙醇——生物发电——生物肥料——生物化学品”“能源林——生物发电——生物柴油”、“能源林——燃料乙醇——生物发电”、等多种闭环产业化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