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降价压低CPI指数 新定价机制出台再落空

   2012-11-19 中华石化网华夏时报

54

国内92号汽油全线回归7元时代。

11月16日零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四次下调。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10元和3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3元和0.26元。

然而,多方猜测伴随降价而出台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落空。

压低CPI0.007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国内成品油市场第八次调整,也是第四次降价。

国家发改委解释称,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是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决定的。9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受美国大选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11月初,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英国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跌至每桶85美元和105美元。截至11月14日,与国内油价挂钩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下跌超过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据此,国家决定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中宇咨询分析师王金涛指出,以往汇率的波动都会对成品油零售价造成30-50元/吨左右的影响,由于此前早已满足22个工作日的调价条件,原油价格相比前几次调价也波幅有限,本轮调价,人民币的升值再次成为影响调价幅度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整后,与年初相比,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上涨25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上涨290元。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说,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将直接压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0.007个百分点左右。不过,油价下调将减少运输成本,并通过成本传导,进一步压低CPI。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落空

受需求担忧影响,11月13日,国际油价继续下跌,国内成品油下调的两个调价条件“224%”已经满足,但国家发改委此次却拖延两日才下调油价。

此前,媒体纷纷猜测发改委推迟出台降价通知,可能是计划同步出台成品油定价新机制,但这个预测最终落空。

11月13日当天,国际能源机构发布月度报告,二度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分别将2012年和2013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预期下调6万桶和10万桶,至8960万桶和9040万桶,理由是欧洲经济持续恶化以及飓风“桑迪”的负面影响;而欧洲方面,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如何援助希腊一事上意见不统一,引发了市场投资者的担忧,也加剧了市场下跌的压力。

受上述消息影响,到11月13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9美分,收于每桶85.38美元,跌幅为0.22%。12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86美分,收于每桶108.21美元,跌幅为0.79%。

据中宇资讯监测,截至外盘11月13日,三地原油连续22日移动加权均价每桶108.558美元,基准均价每桶113.321美元,三地原油变化率-4.20%,较前一日跌0.19%。三地变化率已跌破-4%,成品油理论调价窗口开启。

卓创资讯认为,新机制的出台可能跟原油期货同步。因为定价机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市场化,但是中国没有避险工具,市场化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下调预期已被市场提前消化

由于此次油价下调早已经被预测,在市场静候政府下调通知的期间,下调预期已被市场提前消化。

自9月下旬以来,国内汽柴油价格持续下滑,卓创资讯监测的20个主要省市的主要城市显示其汽柴油已跌至批发限价150-200元/吨。下调油价落实后,预计国内成品油市场会顺势下滑,但跌幅会明显收窄,甚至部分中石油和中石化单位汽柴油价格或将趋稳。

卓创资讯分析师指出,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全年销售进度严重欠量,而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抑制成品油终端需求,在利空消息占据市场的情况下,预计调价后国内汽柴油价格仍面临下滑的压力,短期市场成交难有根本性改善。

今年成品油价格频频调整,此次调整是否能成为最后一调仍有待观望世界形势。未来一个半月,美国“财政悬崖”以及希腊等欧洲国家的债务问题将是影响原油走势的主要因素,伊朗问题以及12月份欧佩克的产量会议都将值得关注。

王金涛则预测,年底一段时间欧美经济面难有大的改观,欧佩克大幅调整产量上限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国际原油价格或以震荡为主。由于现行定价机制仍采取22个工作日的长周期,如果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不推出,那么此轮调价非常有可能是2012年成品油最高零售价的最后一次调整。

但卓创资讯分析师认为,若中期国际油价呈现震荡上涨的态势,涨幅在每桶5美元以上,预计11月下旬,三地变化率将会出现止跌反弹,最快将于12月中旬涨破4%,届时,国内成品油市场将会迎来年内第五次上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