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你建立了么?

   2012-12-04 中国化工报孔凡涛

244

  距离去年年底12部门联合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已经过去一年了,各地很多相关企业的节能低碳行动已进入实施阶段。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场5年内要推动16078家企业节能2.5亿吨标准煤的行动任重而道远,尤其是为数不少的化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工业企业如何推进节能减排是关乎行业、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图为2012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上,在专门开辟的工业节能展区中,观众正在观看企业展出的化工脱硫装置整体模型。 (CFP供图)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记者从11月19~20日山东德州举行的第二届能源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能源管理体系是推进企业完成节能任务的总抓手,但在这万家企业中,建成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数量极少。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全国仅有130余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仅有77家企业获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意味着,我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几乎是从零起步。
  
  
  能源管理体系是什么
  
  
  美国工业生产力研究所是一家致力于传播最佳节能实践的国际组织,推广能源管理体系是该机构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该所中国项目首席代表陈冬梅表示:“目前,中国很多企业还不知道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或者建设的体系不够规范。”在她看来,能源管理体系对于企业而言相当于铁路轨道对于列车一样重要。她指出,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用以实现运营控制和持续提高能效所需的体系和流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简称PDCA。

 

 

  在十一月下旬举行的第二届能源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国家认监委、高耗能企业等代表对能源管理体系政策措施、企业最佳案例、绩效评价及实施工具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图为会议现场。(本报记者 孔凡涛 摄)


  全国节能看万家企业,万家企业节能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这是业内流传的一句话。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能处处长陆新明认为,投入少、见效快的措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实施完了,“十二五”期间,企业需要在节能技术、管理方式创新方面作出突破,就需要建设能源管理体系。


  据记者了解,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考核指标之一,权重为5%。尽管看起来所占份额并不大,但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建设能源管理体系是推进万家企业节能工作总抓手。其重要地位就此确定。


  据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围绕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国家发改委开展了编制教材、完善标准、培训师资、强化考核等工作,并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传达到地方,传达给万家企业。


  另外,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即将出台。业内人士透露,这份《通知》明确了推进能源体系建设的工作安排,包括把握的原则、目标任务、如何做好效果评价、对企业的要求等。其中,对企业的要求是:高层要重视,要有组织经费保障,要创造落实工作的条件;要分析现状、制定方案、明确要求、开展培训;要制定发布体系建设的文件,开展过程控制与监测;要通过评价论证改进提高。


  陆新明说,国家在考核省政府的节能任务时,若该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得好,会有加分,而且这些企业在申请项目时,国家将给予政策倾斜。
  
  
  山东试点效果怎么样
  
  
  追溯我国推动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不得不提到山东省。早在2007年,山东就率先做出尝试。

 
  据山东省节能监察总队总队长朱辉介绍,2006年他们在审计中发现,企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包括不能有效贯彻和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获取节能技术渠道不畅,能源管理机构、计算统计、节能目标考核等基础工作薄弱等。朱辉认为,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针对山东省节能工作需要,是在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2007年,山东省开始借鉴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成功的体系模式,学习国际先进节能经验,研究和实践能源管理体系。


  2008年,山东发布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B37/T1013-2008)地方标准,并选择化工、钢铁、造纸等6个行业8家企业进行了1年的试点。


  2009年5月,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企业进行了现场评价。随后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修改为《工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B37/T1013-2009),并出台了《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对全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推广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


  目前,山东省已在68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包括山东华鲁恒升、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化、鲁西化工、东明石化集团、阿斯德化工等企业。


  朱辉表示,通过这一系列工作,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能源活动更加规范、更加系统化、制度化,改变了过去相对分散、独立的状况,企业能源利用过程的控制更加全面、细化和及时,员工的节能意识和能力也大大提高。在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他们还培养了5463名能源管理师,引导化工、钢铁等行业的一批企业建立了能源管控中心。“如果全省100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如能全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预计每年可实现节能量750万吨标煤。”朱辉说.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巡视员郑晓光认为,山东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能源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已经得到实践的印证。据介绍,山东是能耗大省,“十一五”期间,山东省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2.1%,2011年下降了3.77%,今年前三季度下降了4.4%,可见能源管理体系在山东能耗下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是典型的煤化工企业,也是典型的高耗能企业。今年以来,该公司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完成了3个节能技改方案,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6000多万吨标煤。他们还规范并强化了3个机制,即促使企业建立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节能遵法贯标机制,推动企业建立系统有效、不断改进的能源利用过程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


  据该公司节能办主任许立和介绍,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去年开始建设,现在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他认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实现节能管理目标行之有效的有力工具。
  
  
  3年期限是否来得及
  
  
  来自国家认监委认可检查部的统计数字,全国已经有130余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77家企业获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截至2012年6月)。据记者了解,其中不乏化工企业,除了表现出色的山东化工企业外,也有如风神轮胎、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其他地区化企。但相对于国家划定的万家企业,这个数字仍然显得微乎其微。


  距离“十二五”末,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考核期限,还有3年时间,推动大量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否来得及?


  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任何平认为,万家企业,数字很大,推进起来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目前全国仅有约1%的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因此,接下来的工作还很重。现在,山东率先作出了尝试,山西也开始做了,但还有很多省份没有推进。因此,这项工作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的,需要坚持。


  山东省德州市几年来一直在推动德州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体系,是山东省创建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市。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支队长王世岩一直奋斗在战斗第一线。对于“十二五”时期完成万家企业基本建成能源管理体系这个目标,他坦诚,会非常困难。


  王世岩认为,山东高耗能企业多,节能人才少,尽管企业节能意识提高了,但相对于国家的要求还不够。山东用了5年的时间才做到现在这样,放到全国,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也有化工企业对记者表示,没有钱,拿什么做?


  许立和认为,对于氮肥企业,能耗成本占总成本的70%以上,企业非常重视节能降耗,因为这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但是,多数企业做到了节能降耗项目管理、能耗指标考核管理这两个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这个层面。


  许立和告诉记者,化工利用能源的特殊性、工艺的复杂性又需要化工企业在建设能源管理体系时要想得多一些、做得稳一些。例如,煤炭是煤化工的动力能源,又是生产原料,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环节,考虑因素众多,华鲁恒升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识别了1622个能源因素。其次,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化工企业每走一步都要以安全、稳定为前提,要保证生产运行。另外,化工企业技术密集,装置自动化程度也很高,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引进和应用节能技术时如何与装置情况和运行周期相符合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奋起直追应该怎么做
  
  
  尽管加快推动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时间紧、任务重,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能够形成一个团队,相互协作、合理推进,就能达到目标效果。


  政府和行业组织是驱动力。陈冬梅认为,政府可以针对行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也可以分领域、分企业规模和地理位置推进工作,尽快发布相关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推动行业内和跨行业最佳实践的交流。


  “地方政府层面意识的转变至关重要,他们要成为企业节能的助推者,而不能增加企业负担,并及时跟进奖励措施,3年万家企业基本建成能源管理体系是能够实现的。”陈冬梅说。

 
  正如陈冬梅所说,现在很多发达国家政府正在牵头实行促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政府项目,如澳大利亚的能效机遇项目、爱尔兰的能源协议项目。中国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与此类似。


  至于行业组织,陈冬梅认为,行业协会能起到组织同行业企业间沟通交流、分享最佳实践的作用,也可以树立行业标杆企业,从而带动全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企业是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主体,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节能主管高伟就将领导层的重视作为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他认为,任何管理体系的推进,离不开高层领导的重视,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认证及持续改进,是企业高层对新事物的认识决定的。而且,只有企业高层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到能源管理是节约能源的基础,才会大力推行体系建设及认证,才会以大局观的角度推动企业的调结构转方式,才会实实在在地贯彻执行节约能源的有关法律法规。


  何平也表示,山东、山西两地的例子充分说明,领导层的重视至关重要。但他强调,这项工作是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撑的,包括政府、企业内部等各方面的支持,技术支持、效果评价、各方合作等,不是单方面行为,需要企业与政府、咨询机构等组织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