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尽管资源再生利用被称作朝阳产业,但要真正做好却并不容易。如浙江省一些地方,由于投入少、生产简易、利润丰厚,污染严重的废塑料加工“小作坊”发展迅猛。
如何治理污染,彻底打击违法违规“小作坊”,同时解决好群众生计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政府需要做些什么?记者试图从现场采访中找到答案。
摧枯拉朽,还家园生态本色
刚进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境内,路旁一堵新筑的景观墙跃入眼帘:粉墙黛瓦,颇有几分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地面刚平整过,还未铺上草皮,但绿树已成行。
新桥镇镇长车洁琼告诉我们,这块空地曾是废塑料集中经营加工场所,工棚乱搭,废料如山。像这样的场地,镇里曾有上百个。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场大规模整治已将它们基本拆除和清理。
新桥镇此番行动的指令来自浙江省环保厅。今年上半年开始,浙江省环保厅在全省打响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整治战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长徐震挂帅。
浙江省环保厅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副主任焦璞说,今年年初,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将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整治列为今年污染防治工作“三大战役”之一。浙江省环保厅会后立即部署了相关工作;8月,环境保护部、发改委、商务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开展专项整治,浙江省台州市的新桥镇和金华市的东阳市被列入全国48个主要废塑料集散地名单。10月,徐震到台州市路桥区调研时强调:“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切实规范环境行为”,“要大力推进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提升,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新桥镇没料到自己会“榜上有名”。对新桥镇而言,废塑料加工行业还很“年轻”,但发展迅速。短短十几年间,从业人员多达数万名。搭一个简易工棚,人们将回收的废塑料经过简单的分拣、水洗、粉碎、切片、造粒,便能产出相当可观的收益;而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却随意排入环境。
行动急,干得猛。10月10日的动员大会上,新桥镇党委书记杜年胜表态发言:“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充分发挥好示范表率、带头引导作用,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将予以严肃查处。”
整治方案提出“决战四季度”,凡非法加工者一律严打取缔,具体分3步:先由经营户自行清理;有令不行的,则由公安、环保、供电等部门联合强制执行;如违法反弹,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镇、村级干部齐心协力,挨户上门,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劝说经营户。新桥镇中林村支书应冬青说:“有的经营户思想工作光靠干部做不成,我们就依靠(与他们)关系比较好的亲戚朋友去劝说,一个接一个地说。”
在一次强制性取缔扣车行动中,一位老婆婆不听劝,脱下鞋踮起脚抡着就打。新桥镇综合执法大队队长罗桂勇一时没能躲过,头颈部挨了十几下。罗桂勇忍着疼坚持执法。他说:“虽然以前吵得凶,现在环境改善了,(村民们)反倒说你好了。”
艰苦整治,成效斐然。路桥区环保分局局长蒋新才告诉记者,新桥镇目前已清理取缔非法场外拆解场地800多个,拆除违章建筑3.5万平方米,砸毁废塑料粉碎机57台、摇床和清洗槽13只,强制查扣违运车辆115辆。
事实上,新桥镇废塑料加工行业的整治大火并非刚刚燃起。新桥镇的金大田村也曾是废塑料加工“窝点”。村支书金士桥原本家中也有废塑料加工,收入丰厚,但废塑料加工造成的污染让他很不安:“那时候污染很厉害,大家都不敢去河塘里钓鱼。”
2007年,村里开始搞整治,金士桥带头歇业;2009年,村中开始搞环境建设;2011年,修复古宅,建成公园,这里成了台州市摄影家协会的活动基地。
金大田村的整治实践,催生了杜年胜的整治思路:按照“用地不占田,建园不用田”理念,运用“果蔬代绿化,田园当公园”的做法,建成一批“田中有园、园中有田,田园共色、农休一体”的田园式生态家园。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成果,防止反弹,新桥镇正在考虑如何扶持村民进行转产,积极寻找污染少、效益好,又可长期发展的替代产业。
科学施策,保民生社会稳定
浙江省中部的东阳市,废塑料加工经营是六大块状经济之一,但简单、粗放的加工经营方式给当地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2009年4月23日,东阳市画水镇明焕村因废塑料加工污水影响,发生大面积的水稻受污染事件,导致土地荒废。
2009年9月13日,画水镇一经营户在废塑料收购中,发生严重中毒事件,3人死亡,18人中毒住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2011年四五月,南市街道的农民下田插秧,双脚浸水处皮肤发生大面积溃烂……
2011年,东阳市对废塑料加工行业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废塑料加工行业近两年来发展凶猛,增长了近一倍;而在全市所有的1394户经营户中,仅画水镇和南市街道就有1292户,76.7%无营业执照,经营场地也多为违章棚。特别是画水镇,废塑料加工行业占全镇税收1/3,有经营户918户,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2011年6月,东阳市对全市废塑料加工行业污染进行环境评估。结果显示,全市废塑料加工行业污染严重,加工点的颗粒物、酚类和铬等严重超标;焚烧点附近土壤严重污染,二恶英最高超标3.26倍;有机污染物超标严重。
触目惊心的科学调查结果让东阳市委、市政府震惊。
“东阳市委专题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政府成立了市长挂帅的市违法违规废塑料经营活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拿出了100万元的工作经费和2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东阳市副市长、整治领导小组环境整治专项工作组组长蒋银生说。
为使整治平稳进行,东阳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群众、媒体、村规民约、乡镇(街道)和各部门、先进示范六大作用,通过层层宣传发动,依靠基层干群,形成整治合力,制订了“宣传为先,治纠为主,转型为辅,强制为补”的工作方针。
东阳市广泛散发废塑料无序加工危害宣传册,并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宣传片。同时,还设计了民意调查问卷在各重点村发放。“您还喝村里的井水吗?”“你会到村中的池塘洗澡吗?”“你想不想为子孙后代留点生存空间?”这些直白的提问让当地百姓深受震动。
上万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画水镇支持整治的群众比例达到84%,南市街道则达到92%。
有了群众基础、社会支持,东阳市委、市政府放开了手脚。
7月18日,东阳市召开废塑料加工整治动员大会,并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社会团体、废塑料加工经营户收看电视现场直播。
除各部门、镇(街)“一把手”参与整治领导小组外,东阳市还组织精干力量,首次派出由63名各部门市管后备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常驻21个整治重点村。
东阳市政府出台了激励政策:9月15日提前完成整治的重点村,奖励30万元。
整治工作得到了各村的积极响应。9月15日前,21个重点整治村就有20个村申请验收。
东阳市还在出入境主要路段对废塑料运输车辆开展宣传劝导。9月1日起,在5个主要路段24小时设卡,全面禁运。记者在东阳市稠岭线公路上遇到了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联合设立的废塑料检查站。一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5人一组,每天24小时轮流执守,就在前两天,他们还查处了一辆违运车辆。
有些村行动更快。“8月1日就有村子由老年协会在村主要路口设卡,禁止废塑料入村。”画水镇党委书记李爱忠说。有些村还用上了更先进的手段。在菱角村办公室里的电脑显示屏上,记者看到,村干部轻点鼠标,村庄各路口的高清实时监控画面就一览无遗。
不少村还将废塑料加工整治写入村规民约。记者看到在画水镇菱角村的村规民约上写着:自2012年9月1日起村内公共场所禁止废塑料经营活动……擅自将废塑料运入村内,收取每吨400元的环境治理费。
东阳市着力铲除废塑料加工行业生存的土壤,将小印染、小冶炼、废塑料、“两违”整治和村庄整治“五整治”同步推进。一家擅自再生产的小印染的两名负责人被行政拘留,震慑了废塑料加工经营户。
整治调动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南市街道廿里牌村原有51家废塑料加工户,池塘溪沟旁曾堆满废塑料垃圾。“经过整治,村里环境好起来,干部群众心也齐了,大家商量着把新农村建设搞起来。”村支书葛德政说。
记者在村中心的祠堂前看到,被拆除的废塑料场地已平整好,一旁还堆放了花岗石地砖。葛德政说:“我们要在这里建一个露天健身中心,大家晚上可以来跳舞。”
菱角村拆除“两违”后种下了树苗。村支书陆国兴说。“现在不担心反弹了,好环境在这里,再有人搞废塑料加工,首先村民们就不肯。”
对于曾经历过“画水事件”的李爱忠来说,他将更多关注点放在了社会稳定和村民生计上。“市里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帮我们解决产业转型和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他说,市里开设了专场招聘会,吸引了几百名中青年到开发区企业上班;对年纪较大或不便外出的,政府则帮他们联系邻近的义乌、永康两地手工市场,发展来料加工业;而对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户,则鼓励转型到红木家具、饰品等生产,或引导进园区搞塑料成品生产。李爱忠说:“整治涉及18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全部提前完成,没发生一例冲突和上访事件。”
截至目前,画水镇、南市街道共取缔废塑料加工户1194家,占总数的92.4%;规范提升园区内废塑料加工企业41家。10月31日,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相关负责人在浙江省听取当地汇报后指出:“废塑料整治,浙江行动迅速、科学部署,走在了全国前列。东阳市的整治,顺应民意,切实解决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应及时做好总结宣传工作,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长效管理,引导整治促进转型
浙江省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并不始于路桥区和东阳市。有着“中国小家电之都”称号的宁波慈溪市,因废塑料加工行业与小家电关系密切,成了省内最早、最大的废塑料加工经营集散地,也最早迎来整治。
记者了解到,经过20多年发展,慈溪市废塑料加工行业最多时有4000多户,集中区域道路两边一度多是堆得小山一样的废塑料。
环境的污染,群众的抱怨,使废塑料加工行业最集中的慈溪市桥头镇最先行动起来。2005年,镇政府联合工商、环保等部门进行整顿,取缔了国道边的无序市场,新建专业废塑料市场;同时,取缔了废塑料退镀、缸脚料淘洗、盐卤分选等污染严重的几十户经营户。
然而,桥头镇的整治,使废塑料加工行业向附近观海卫镇等几个乡镇扩散。2007年,慈溪市提出全市整治目标:用3年时间,即在2010年6月前,各不合格废塑料加工点或自行关停,或按标准严格审批;到期未关停或未按标准整治到位的,将采取强制措施。
2008年,慈溪废塑料加工行业污染被列入宁波市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同年,慈溪市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工作正式启动。整治仍以整顿、规范为主,仅提出建设废水三格式沉淀池并回用中水、安装简易隔音设施等8条整治标准,并决定在桥头镇建立一个再生塑料产业基地。
3年之限到了。2010年3月,由市长挂帅,5个重点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慈溪市投入1200万元资金,环保、工商、国土、供电、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掀起一场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风暴。
经整治,全市已审批的106家废塑料加工企业得以规范发展,321家达到整治标准通过了环保审批。总投资4亿元的浙江再生塑料产业基地一期工程也于2010年10月建成。园区内建设了日处理18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废气、废渣处理工程,处理后废水能实现80%循环使用,有机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去除率也大于90%。
慈溪市环保局副局长罗爱庆深有感触,“打击容易,长效管理难啊。”她告诉记者,当年,慈溪整治也采取了大规模的宣传发动、联合执法、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但慈溪农田少,城镇化程度高,家家户户都躲在自家院子里非法加工,即便打击后,也无法清除。每次检查,执法人员还得带个梯子,爬上院墙才能发现有没有违法生产。
在去年7月的集中行动中,慈溪市法院还对24家非法废塑料加工经营户进行强制执行,并拘留了不履行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两名当事人。但由于非法窝点的进入门槛、生产成本、违法成本都比较低,且当地每年200万吨再生塑料粒子需求的市场存在,非法加工经营打而不绝。
桥头镇曾期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再生塑料产业基地,目前却处境尴尬。占地223亩,可容纳300家生产经营户的基地,目前仅入住30多家。
究其原因,企业需经严格审批才能进入,且厂房、水电、治污等生产成本加起来较原来提高了一半;此外,国家对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给予的优惠措施不多,企业难以享受;地方虽有地税减免政策,但与场外非法加工经营户偷逃税款相比,成本仍高不少。
企业正规出路何在?离慈溪不远的杭州湾经济开发区,有一家在全球再生中空短纤生产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利用从国外进口的废弃饮料瓶身,加工处理成弹性纤维,广泛用于被服、靠垫、枕芯、沙发及无纺布等行业。预计今年公司产能将超15万吨,产值达16亿元,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公司先后投入2300多万元用于污水处理,生产用水采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产生的污水在用膜处理后还能实现100%回用。
遗憾的是,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唯一一家。
慈溪各级各部门也为长效管理动足脑筋:市政府要求,3年内,废塑料整治联合执法队伍不散、工作力度不减、政策不变,监管从严,并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整治成果的巩固;各乡镇街道则专门成立巡查组,每天巡查;供电、环保等部门对农民家中每月用电量进行比对,一旦发现用电过多即深入调查。
在紧邻慈溪的余姚市,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也已进入攻坚阶段。除了集散地,浙江省还在全省开展了非法废塑料经营户排查与打击,并针对76家进口废塑料加工企业和56家有废塑料产生的进品废纸企业开展了专项核查。
“今年12月中旬,全省各地将初步完成废塑料加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浙江省环保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主任翁建庆说,“明年,全省将深化废塑料加工行业的整治,加强长效管理,确保整治成果。同时,我们还将组织编制《浙江省废塑料企业整治出路及长效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