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理事会第八次年会论坛实录

   2012-12-07 中国化工报李宏乾

375


年会现场

 

        2012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关键之年,我们过得并不轻松,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石油和化工行业也随之受到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化工报》值第八次理事会年会之际,召开了以“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为主题的高峰论坛。
  

        在论坛上,前来参会的行业领导、知名专家、企业老总们围绕宏观经济运行是否已见底趋暖、石油和化工行业何时能告别低迷、调结构转方式将如何深入推进、新一轮景气周期伴随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等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发表各自的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行业形势怎么看?


石化业进入中速发展阶段


李勇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处在周期性、结构性调整之中,进入了稳步、中速发展阶段。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企业发展不能再一味地追求高、大、快,要更多地进行理性思维,克制不理性的投资冲动,避免重现某些行业的过剩局面。我们预计2010~202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年均增速在12%左右,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石油和化学工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经济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加快发展,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对高端、专用化学品的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为石化工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是国家鼓励发展“绿色化工”,支持行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为石化工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是石化工业在经济规模、经济实力、产业基地等方面都具有雄厚基础,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强劲,抗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


宏观经济见底迹象明显

 
潘建成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眼下看来,经过多个季度走低后,宏观经济见底的迹象已经显现,未来将会在平缓波动中实现温和回暖,但势头不会过于明显,2013年与2012年相比,将会基本持平或略有回升。


  在消费方面,预计将呈现温和回暖态势,未来尚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投资趋于回升,但未必会大幅度反弹,因为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去库存化不会太快;在出口方面,欧洲、日本市场的颓势难改。


  应该说,现在一年的GDP增量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的GDP总量。因此,再期待两位数的增长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承受的,期待2003~2007年那样的高增长、低通胀,也是不现实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3年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这值得我们反思。基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应正视潜在增长率回落的现实,不要轻易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应将重点放在消化过剩产能、促进经济转型方面。


全球化工产值将年增4.3%


Olaf Kreichgauer  埃森哲亚太区资源事业部管理咨询董事总经理


        未来20年,全球化工产值受需求增长的支撑将维持强势,主要的增长驱动力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导致需求增加、向精细化工及其应用转型、需求转移促使产品可持续性提高。预计2010~2030年,全球化工产值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3%。


  在此期间,中国将继续保持最大产出地区和最快增速地区的纪录,精细化学品的产出量也会增长。预计2015年以前,中国化工产品产值每年将会增长10%以上;预计到2030年,中国化工行业的产值规模将是2000年的3倍以上。其中,大宗化学品的年均增长率将为8.43%,精细化学品的年均增长率将为9.2%。目前,中国化工产业高度依赖进口,未来将以出口为主导。到2030年,中国将从化学品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同时国内市场也将有巨大发展。


  精细化学品的利润率领先其他化工产品5%,且更加稳定。在此之前,中国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领域,因此利润率低下。“十二五”期间,中国化工行业的目标增速放缓,但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


企业管理进入社会责任时代


 殷格非 商务部《WTO经济导刊》副社长


        2012年,应该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元年。当下,我国的企业管理已进入社会责任管理的新时代,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新的沟通手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数量正在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报告发布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增势明显,从2008年的169份增长到2012年的1227份。截至10月31日,石油和化工行业有55家企业在今年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有什么意义呢?对外,可以与利益相关方建立战略互信,形成可持续发展共识并获得支持;对内,可以增强公司社会责任内质外形的匹配度,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有所改善,但整体水平仍然处于“金字塔”的起步阶段。


  应该说,对于石油和化工企业而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是开启企业对外沟通与交流的新钥匙。通过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加了解石油和化工企业,重新认知石油和化工企业,并提高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整体形象,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工需要提高公众认知度


顾小慧  朗盛化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近年来,公众对于化工行业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上升,一些化工新项目也因为公众的群体反对而搁置,这种势头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公众对化工行业缺乏了解导致的“谈化色变”,另一方面也在于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公众的沟通不够。


  事实不断提醒我们,化工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公众认知的问题,否则将面临越来越被动的局面。作为权威的行业媒体,我们希望《中国化工报》能够在新一轮景气周期来临之际,多花一些精力宣传化工行业的正面形象,除关注一些危机事件外,在日常报道中也要加大公众认知度的宣传。


  从全球视角来看,这也是化工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早在几十年前,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如德国、日本等,都曾面临化工项目上马遭到公众反对的情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于自身所处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此,我们需要行业媒体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沟通,消除公众的误解与恐惧,实现化工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眼下是新一轮景气周期前夜


胡效东  雅保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


        目前化工产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前夜。前几天,哈佛大学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让我很受震撼。他说,人类可能正处在另一个黄金周期的前夜,一些新的变革乃至革命已曙光初现。


  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获取了很大的利益。但近年来的形势有所变化,面临着前面有堵截、后面有追兵的局势,一些新的政策对于跨国公司也不一定完全有利。所以我预测,在中国从事经营业务的跨国公司,未来5~10年里将面临较大的改组,一部分跨国公司将会退出,一部分会与本土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兼并,真正做得好的跨国公司则会维持其现有的身份与地位。


  对于化工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而言,由于涉及的产品门类很多,面临危机的情况也不一样。对于各类资源的有效开发及高效利用,始终是很重要的。我们应推动技术的持续创新,改变组织机构、商业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


  应该说,跨国公司发展的一大共性就是在区域市场缺乏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化工报》事实上就成为了我们的娘家,不管是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注。对于像雅保这样的跨国化工公司而言,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这样权威媒体的支持与配合。
  

面临调整怎么办?


新一轮周期应避免高大快


傅向升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2005年,在《中国化工报》理事会的第一次年会上,我们讨论了行业景气周期的话题。当时很多参与讨论的老总们预计,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可能会在2007年左右发生转变,结果这一预言在2008年得以应验,宏观经济发生了大幅波动与转型。


  从年会邀请的几位专家的专题报告来看,大家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明年经济发展可能再次面临转型,整体将呈现缓中趋增、稳中上升的趋势。


  明年开始的新一轮景气周期与上一轮相比,会有怎样的不同?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上一轮景气周期可以用高、大、快3个字来概括。高是指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大是指企业都在追求大的产能规模;快是指发展速度很快。


  如今,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总量都已达到一定的规模,逐渐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质量,更加重视发展的效率。在新一轮景气周期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就要总结上一轮周期中的经验与教训。我认为,未来的发展要重点抓住“精和尖”,精就要靠创新,尖就是尖端人才,创新和人才两个要素将推动我国从化工大国发展为化工强国。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近几年的发展也是这样,在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实现了销售收入从200多亿元到1800多亿元的跨越,经济总量实现了质的提升。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生产优化管理,希望在今年开始的3年左右时间内,通过创新、调整和优化,真正在做强、做优的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打造核心竞争力强的一流化工公司。


传统化工面临调整机遇期


金明达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董事长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石油和化工行业也进入一段周期性的结构调整,已经见底但不会有大的抬升。


  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中国”的要求,结合国际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化工行业的发展将面临较大的调整,企业也需要对科技创新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投入,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提质升级。


  参照李会长提供的信息,今年化工行业在全球经济低迷、下游需求不足的形势下,仍然实现了29%的投资增长,超过国家投资水平约9个百分点,其中,基础化工领域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仍实现了高达51%的投资增长。这对于基础化学品生产企业而言,无疑增加了很大的调整压力,需要做好准备。


  华谊集团也面临着进一步的产品结构调整。虽然在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将焦炭、合成氨、烧碱等进行了大幅度整合,但现有产品仍然面临新一轮的优化调整。


  华谊集团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管理结构调整、人员结构调整等,使集团得以不断发展。下一步,我们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曙光初现


韩文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能源行业现状可以总结为几点: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控制总量提上日程;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结构优化初现曙光;用能条件改善,能源服务水平提高;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成效突出;科技水平提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领域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把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标准煤,使单位GDP能耗下降16%,国内供应能力达到36.6亿吨标准煤,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GDP的CO2排放下降17%,城乡同网同价,天然气覆盖人口达到2.5亿。


  在此期间,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为:控制总量,抑制能源需求过快增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改革,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国际合作,保障能源安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改进能源投资管理,强化能源行业管理,加强国际合作统筹协调。


新型工业化重在结构调整 

 


安启洪  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


        今年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不光是化工行业,有些产业如钢铁、光伏等比我们的情况更为严重。化工行业就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在我看来,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就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等,其核心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化工行业推行新型工业化,需要资金和时间的大量投入,重点是加强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


  化工行业的门类众多,情况也有好有坏。对于广大化工企业来说,下一步的突破口就在于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应该说,企业规模越小就越容易转型调整,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具有优势。重庆绝大多数化工企业并不掌握资源,不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就没有出路。


  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进行科技创新的意义重大。重庆化医集团蛋氨酸项目的发展历程表明,自主科技创新有时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同时也往往是企业做强的最佳途径。我们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能认识到这一点。


科技成果转化亟须政策扶持

  
丁辉 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欧美经济低迷带给中国的影响肯定是负面居多,但也不排除正面的因素。比如说,中央对于调结构、转方式,已经提了快10年时间,但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在到了必须正面看待、应对的时候。当前,一大批化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着行业的重新洗牌,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对于渡过危机的企业来说也将是一次凤凰涅槃。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科技工作会议指出,中国到2020年将建成科技创新型国家。当下,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就是企业和高校、院所合作开发的一些技术,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我们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中国化工报》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在我国林林总总的行业报中独树一帜,办得非常有特色。今年以来,中宣部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号召。我认为,《中国化工报》多年来一直是扎根基层为企业说话,为企业办事,是我们企业的娘家。


  在信息化时代,纸质媒体的确受到了网络的冲击,但我们不认为纸媒的寿命因此变短了。欧美国家办报的时间非常长,如今很多报纸仍然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我相信,《中国化工报》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一定能够很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价值。

 

企业发展怎么干?

要以正常的心态做企业

 
郝长江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


  在本报理事会第八次年会上,各位领导、专家及老总们就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话题,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我的感觉是,大家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都认为行业经济走势已基本见底,这个底部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调整期,明年的经济形势很可能会逐渐向好。    

 
  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景气周期中,我们要很好地进行调结构、转方式,把企业内部的事情做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来做企业。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经过了“十一五”前期的大发展之后,很多企业都会有一种失衡的心态,认为只有超常规发展才算是发展。   

 
  梦想回到上一轮飞速发展的时期,恐怕不太现实。正如经济学家们所说,2003~2007年的超常发展期,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在新一轮周期中,我们要认真思考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企业如何进一步推动产品技术、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科学发展做大做强。     


  《中国化工报》作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参与者与守护者,作为业界权威的新闻媒体、专业的传播平台,未来将会以更加兢兢业业的态度,以对行业和企业感恩的心态,全力以赴地做好各方面工作,把《中国化工报》办成企业更加信赖、行业更加倚重的报纸。


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优

 
赵海涛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


  近几年延长石油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2005年到2011年,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2011年达到1236亿元。


  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起大落,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8次调整,油品市场的动荡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保增产、保效益、保安全”,顶住市场压力,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1~10月,延长集团的销售收入已达到1326.5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600亿元。


  面对经济发展整体趋稳的新形势,以及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延长石油将坚持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利用的产业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效开发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首先,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石油稳产增产,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要加强煤和天然气的产能建设,加快推进油气煤盐综合利用步伐,实现与国内大型石油、煤炭央企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其次,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搭建研发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我们将全力推进企业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


  再次,要优化发展思路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坚持“能油则油、宜化则化”,以自有核心技术为支撑,以生产油品为主线,统筹发展化工产业。


迎合市场调整企业战略

 
李齐 英威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我自从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想到会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参与这里的飞速发展。


  在我看来,过去几十年里,推动企业发展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战略。展望英威达的业务前景,我想说,尽管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各种挑战,英威达仍然立足长远,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包括重化工中间体项目。


  在推进新的投资时,我们主要是关注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用更好的技术、更少的资源提高投资效率。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重视安全生产、员工健康与环境保护,时刻以主人翁精神来要求自己,努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今天看来,坚持这样的原则,为我们带来了不错的回报。


在金融危机中调整壮大
 

 

 
张保昌 亚什兰公司高性能材料亚太区副总裁


  过去5年中,亚什兰公司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对同行企业如何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2007年,我们已经预感到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管理层提出了以变革应对危机的战略。在那之前,亚什兰是一家涉足面广的控股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设公司、美国第二大化学品分销公司,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化学品制造业务,同时还有一些润滑油业务。


  当时,亚什兰的业务都是以北美为基础,在美国很大,但在全球能够名列前茅的业务不多。危机到来时,亚什兰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转型,矢志在5年之后成为一家特种化学品公司,后来的一系列变革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


  在这5年中,亚什兰卖掉了原来69%的业务,只保留了极少部分的业务并努力做强。我们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很好的共识,就是亚什兰要转变方向,形成自己在特种化学品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应该说,在这5年间亚什兰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胎换骨。正是由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我们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我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增长了5倍。


  中国企业近年来快速扩大的产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对欧美出口的基础上,但现在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在中国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些新的情况,亚什兰的应对战略是,一方面进一步分析市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推进技术、模式等的创新。


企业发展应该多些理性


褚现英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在《中国化工报》及各界的支持下,诚信公司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年的固定资产为20多亿元,销售额有望突破60亿元。目前,多数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比较艰难的抉择,虽然很多产品都面临着严重过剩,但在同行企业不断扩能的情况下,谁不扩大规模就有可能被吃掉。


  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应该更理性一些,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扩大自身的优势产业,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做大做强。诚信公司是从地方企业转制而来的民营企业,有着国有企业的血统,今后将进一步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争取在新一轮景气周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竞争压力就是最大动力

 
张召堂  国家级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中国化工报》的理事会年会,我基本是每年都参加。为什么呢?因为收获大,所以经常参加,又因为经常参加,所以收获更大。在这个平台,我可以接收到来自企业、政府、专家的“三维”信息,对日常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加今年的理事会年会,我的体会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见底、见好、坚信。见底,是化工行业经历今年的一系列困难后,现在基本到底了;见好,是明年的行业经济形势应该会比今年好;坚信,是相信我们的行业一定能够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得更好。


  压力就是最大的动力。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建开发区都是如此,我们的发展历程就是很好的例子。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从2002年开始筹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于2003年获批河北省级开发区,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今年又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目前正申请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


  我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会间交流


举杯同庆


论坛现场


步入会场 (字由本报记者李宏乾整理,图片由本报记者张育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